第333章
明月挂上枝头,林泽三人结束了一顿愉快的晚餐。
回到自家厢房,谢府打更的响起戌时一刻(七点)的梆子声。
和林爹一起看书到晚上九点,林泽自己又检查一遍考篮,方才熄灯睡觉。
九个小时后,第二天六点准时起床,已经不需要人喊。
林泽麻溜洗漱完毕,这次他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早饭吃得比前两回舒服。估计是没有那么紧张,肠胃感觉良好。
但也没有多吃,七分饱即可。
“天热些,点心不耐放,只带了一小包。剩下都是耐放的干粮,回头熬些糖水,就着吃,不那么噎嗓子。”进去排队时,林郁盛同儿子叮嘱一番。
依旧是经历点名、搜身的流程,进入号舍。
三月十四,这是最后一场。
对面考棚里,林泽的视线范围内,少了两个人。
十五日凌晨一点左右,林泽领到试题。
这一场考策论五道,每道题的文字都很长。林泽阅读后,要根据内容,确定主旨,选‘四书’中的句子作为题目,进行答题。
这部分非常考验八股文的功底,所谓带着脚镣起舞,难度可见一斑。
贡院里,万籁俱静,虫鸣和风声伴着每一位选择深夜答题的考生。
框架已经构思好,林泽选了《论语.颜渊》中的‘百姓足,孰与不足’这句话作为题目。
可以说,在场中至少有一大半都会想到这句话。
但下面的内容才是重点。
林泽开始写八股文第一部分,破题。
在这段时间,林泽总结出学习八股文最重要的方法,大量阅读和背诵模仿优秀八股文章。
这对应试出来又用题海战术考编上岸的林泽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挺顺畅的,再次感慨原身基础的重要性。
破题就是点明题意,这跟现代高考语文作文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但八股文花样多,破题还分三种类型,破意、破句和破字。其中破意为上,破句次之,破字为下。
刚才林泽打稿就是要想清楚怎么破意,如果你要直接说题意来破题,等于重复,会被判为‘骂题’。
这道题的题目很长,林泽需要用两句话来破题,要做到既能概括题意,又能解释题意。
万一出的题目短,那就通过这两句话增加内容,把题目说透。
典型的甲方要求,五彩斑斓的黑,简单中带着复杂…
‘百姓足,孰与不足’
破意之法的开头,林泽斟酌仔细后确定的思路是,底下的百姓富足,上面的天子自然而然就富足了。
破题只能用两句话,现代书本都有标点符号。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实际上在这里时算两句,“学而时习之”和“不亦说乎”。
除了句数有要求,最好还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破题这部分虽然只有两句,但对文章的成败却至关重要。
就像语文老师说的,开头那是决定改卷老师印象的地方。
破题部分写完,林泽顺着思路,很快就将后面的承题、起讲、如题、分股和收结依次完成。
整篇文章林泽要代圣
人言,实际上就是每个论点论据都是来自圣贤书中的观点。
并且文中不能直呼圣贤姓名,提到孔孟、文王、武王这些人,都要用“圣”“圣人”。而孔子门下弟子如颜渊、曾子等,则是称为“贤”“贤者”。
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半,林泽写完这篇文章,已经累得头昏眼花。
蜡烛用到第三根,还剩一半。
对面还有两个考生在奋斗,林泽不管别人,仍然按照自己节奏来。
收拾好东西,林泽续上一支艾香。气温回暖,蚊子不知道从什么犄角旮旯里孵化出来,到处骚扰人。
林泽侧着身体,用薄衫把脸全盖住。
第二天醒来,林泽刚坐直身,就听见隔壁号舍传来猛烈的呕吐声。
鼻尖还传来一阵风,携带着后面茅房浓郁的臭味。
林泽一时没反应过来,吸了一口,顿时觉得人瞬间脏了,一点胃口没有。
火速转身去翻找出口罩,带上后,总算勉强止住那股恶心感。
谁知道还没等他闭目进空间缓缓,对面号舍那位大兄弟直接当他面吐出来。
而且是那种止不住的,林泽感觉自己肠胃要起痉挛。
站岗的官兵在对方的号舍前查看情况,只见他虚虚地摆手,青着一张脸歪靠在墙壁。
林泽敏锐地发现对方丢在一旁的食物,顿时有点猜到原因了,赶紧把他自己带的干粮拿出来。
果然,那小包不耐放的点心,已经有臭味。
食物变质!
林泽往深里想了一下,不由头皮发麻。
要不是他有空间,就算弓着身体睡觉能抗过去。这些细菌超标的水和发霉的吃食,一不留神就能把他干趴下。
注意力被对方转移这一下,林泽很快就冷静下来,强大的理科思维不是那么容易被破坏的。
林泽调转方向,把里面的横板挪高,自己面向墙壁作答。
早饭吃不下,林泽当即决定先写道题,看看能不能过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