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信中老师叫我们俩尽快赶去府城,他老人家已经物色好讲学师傅。”说到此处,林泽有些为难。
  回家才半个月,老爷子、老太太一天三顿地补,心疼他之前在书院求学瘦了不少(并没瘦)。
  这还没出十五元宵,就火急火燎要赶去府城。这一去,又是一年都见不到人,可想而知,老人家的心情。
  林郁盛自然明白,这段时日一直陪在家中。正因此,他感受更深,爹娘日渐老去。以前教他挥刀耍枪的爹,如今已是身躯佝偻的老人。
  “扣扣扣~”传来敲门声,林泽起身开门。
  “爷奶,你们进。”
  “是不是科考的事?朝廷开恩科了?”老爷子进屋便开口道。
  家里儿子、孙子都是读书人,这些事他知道的也不少。
  林郁盛把爹娘扶到书房的炕上坐下。
  老太太面带微笑,看着父子两人,“我和你爹一猜,这么急,与恩科之事定然有关系。
  瞧你们的模样,想来是没错的。安心去吧,有谢家这样的好机会,千载难逢。
  我们住村里,这一大堆人,有点什么事,随时都能喊族人来帮忙。
  最重要就是你们父子俩科考之事,祖宗保佑,你们一举高中,咱家真是万事不愁了。”
  老爷子严肃着道,“大丈夫当断则断,太傅大人说几时启程?家里抓紧着给你俩准备行李。天寒地冻的,赶路可不是容易事。”
  老爷子不同于老太太,他是出过远门的。因此说的都是要注意的细节,并不谈科考中不中的事。
  “爹,三日后同谢德小哥一块走。家里骡车的车厢要按回去,行李我们便轻便为主,书籍等物得占大头。”林郁盛当即决定道。
  林泽刚才也是情绪有些上头,现在被老爷子和他爹的话,将思维引到出发前准备工作上。
  “成,我一会就去找郁石他们过来按车厢,顺便把车轮换上新的,去府城路远。这时候我得想想,找哪家木匠……”老爷子边说边往外头去。
  老太太撑着炕沿起身,“我给给你们找一床被褥、还有出门的干粮,郁强家的辣椒酱好吃,五叔家的红糖姜方驱寒见效好……”
  “爹,我回房收拾行李。”老两口出去后,林泽干脆道。
  林郁盛点点头,三天看似充裕,但出门时日长,行李挑挑拣拣,很费功夫。
  加之还要同村里人打声招呼,安排一下家里事情,直接是忙得脚不沾地。
  三日眨眼就过,清晨寒雾笼罩,林间寂寂,两盏灯笼里散发着并不强烈的黄光。
  林泽家的骡车里面,行李堆得满满当当,虽然一再挑拣,还是很多。
  “冬日的衣裳被褥厚,实际上没几件的。你们一路平安,咱们等你们爷俩写信回来。”老太太拍拍板车,让父子两抱好暖炉。
  老爷子站门口不说话,旁边站着一大群人,都是村里一大早专门来送林泽父子的。
  林沐眼睛红红的,显然早已经哭过,侧着身子站一旁,眼睛一下一下往骡车那边看去。
  “盛哥儿、泽哥儿你们一路平安,顺顺利利,多保重!家里的事只管安心,有我们呢。盼你们父子俩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三叔公做代表,向前两步,将一个用红布包住的大篮子塞进车厢里。
  林泽父子俩上骡车,那边谢德一个利落的动作骑上马背。
  “爷奶、三叔...大家都保重,等我们回来!”林泽抱着暖壶,一手举着灯笼,朝村里人用力挥手。
  谢德临走前,在马背上对着老爷子他们抱拳,“二老、乡亲们不必远送,我们一路沿官道前行,公子他们是赶考举子,路上皆可进驿站解决吃住事宜。”
  “望小哥多多照拂,我们林家感激不尽!”老爷子郑重道。
  谢德眼神没有闪躲,“这是在下的职责所在,老太爷早有嘱托。”
  “驾!”
  “驾——”
  一马、一骡车渐渐消失在浓雾的乡村泥路中,林家村人远远跟在后头,一路送到桃花坪外的地界,方才带着满身寒凉回头……
  第137章 第 137 章 赶考津贴
  中午时分, 赶路的三人在河边草地晒得浑身暖洋洋,跟前是简单支起的小锅,里头的热水咕噜咕噜开了。
  不远处是一马一骡吃草正香。
  “小哥,咱们今晚住安阳县的驿站, 恰好去县衙领赶考津贴。”林郁盛抬头说道。
  林泽用削尖的树枝在炭火里烤饼, 把他们带出来的干粮加热。
  等下配着锅里的热水吃下去, 能尽可能避免吃冷的食物而导致腹泻等问题。
  虽说太阳挺大,但河边的风也不小, 身上的衣服是半件不敢脱下。
  一路上都是坐骡车,手脚不动弹,就算有暖炉,血液循环还是不太够, 手脚冰冷。
  遇到比较好走的路, 林泽都下去跟着跑。一开始林郁盛、谢德觉得不能理解,等林泽解释后, 又看他脸色红润, 浑身暖。
  林郁盛也学着林泽,父子俩就变成一人赶一段时间, 不赶车的人就下去跑一跑。
  谢德不大懂科考的细枝末节, 行程安排上, 他一般都不多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