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只要一想,家中摆着一尊‘安阳之贤师’的花瓶,什么都不必说,将亲朋好友都领来,佯装不经意地展示,谁都晓得自己的本事与名望。
林泽也注意到几位夫子的变化,看来这种精神鼓励更刺激啊。在信息传播很慢的时候,这种‘物证’真是非常有吸引力了。
第128章 第 128 章 四人小聚
下午散学后, 林泽先回宿舍换一身束袖款式的衣服,比较方便出行,头上用一根发带、木簪子束起,再背一个斜挎包。
说起这个斜挎包, 林泽当时在石潭镇看见时, 都忍不住惊奇。跟现代的包包真就是一个东西, 除了材质不同。
林泽这个是比较低调的褐色拼接暗红色的粗布,上面绣有小狗、叶片、花朵的图案。
绣工不是特别精致, 但整体有童趣,而且价钱便宜,一个才五文钱。
林泽当时想都没想就全款拿下,后来一直没怎么用。谁知道, 来书院后反倒经常拿来当书包使。
从书院去城里, 走路大概四十分钟。林泽希望在半路上碰到有车经过,看看能不能带自己一程。
好久没走这么远的路, 林泽有种回到逃难时, 每天步行两万加的状态。
“踢踢——踏踏——”身后有辆骡车从林子里出现,林泽听见蹄声。正回头准备拦车, 没想到对方也朝他挥手。
而且前头赶车的人, 林泽越看越眼熟。
等近了, 顿时喜上心头, 原来是当初来到县城时住的‘老杨家脚店’, 那位掌柜杨大叔。
骡车在林泽身旁停下, 老杨拉紧缰绳, 满脸笑偏头看向林泽,“泽哥儿,真是你, 适才远远瞧着不真切。”
板车上坐着的是杨三郎随着父亲下了车,有些惊讶地看着,并不知道父亲他与面前这位少年郎有什么交情。
“杨大叔好,能碰到您,是晚辈的幸事。”林泽先是打量一眼旁边的杨三郎,心里
已经有个大致猜测,可能这位就是令杨大叔骄傲万分的杨家三郎。
杨掌柜偏头看向自家儿子,朗声介绍道,“这是此前来咱家住过的林泽,他也是北山书院的学子。泽哥儿,这是我家三郎,他如今是书院的童生呢~”
“早已听说杨兄在北山书院,一直没有机会相识。在下地字丙班林泽,问杨兄安。”林泽拱手道。
林泽瞧他年纪应该跟自己不相上下,模样清瘦些,但眼睛很纯净,给人的印象挺好的。
杨三郎马上拱回礼,态度也是大大方方的,“林兄安,按书院规矩,您是我师兄,该是杨思先问好。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泽哥儿,瞧你是要外出?我们回城里,你上来,老叔送你一程。”杨掌柜是个热心人,且听这一会,他已经知晓,林泽功名可比他家三郎要高,心里更是愿意大家多多来往。
他是开门做买卖的,最懂朋友多的好处。
他家就三郎一个有出息的,其余家里也没有什么帮得上的亲戚。
因此,杨掌柜对儿子书院里的同窗、夫子们极为尊敬。
每回家来,必得准备好大包吃的用的。让儿子回去给同窗们分一分,只盼他们在书院里能对三郎照顾一二。
林泽跟着杨思坐上杨家的板车,两人便闲聊起来,“杨兄也是同山长告假外出吗?”
“嗯,我每月月底都回家一趟。林兄,我爹带了两个烧饼给我,来,这个你吃。”,杨思扭头去后面固定在车上的箩筐中拿出油纸包住的东西。
他家近,每次回家都是定好日子,他爹准时来书院接人。
林泽将这个还有些余温的烧饼掰成两半,只拿其中一份,“我还不是很饿,多谢杨兄、杨大叔的馈赠。”
想想以前读高中,每月一次双休,他老爸也会开车来接。而且知道他放学肚子饿,每次都会在车上准备点面包酸奶,古今何其类似。
“林兄,这回月考,你们地字班的考题难不难?”杨思陪着林泽一起吃饼子,他自从知道林泽是地字班后,就想问一问了。
林泽见他好奇,就大致说了一下试题。而且考完试,有兴趣谈考试的,想来发挥得都不错,不然哪有心情聊。
“真难,我们前头是作诗、默写、注解经义诗帖。”杨思挠头,看向林泽时带着敬佩,因为他能感受到林泽在讲试题时的从容谈定。
杨思已经初步断定,这位林师兄虽然在丙班,但学识定然不差。许是因为入学晚,方才在丙班的。
林泽觉得杨思是个长在很有爱的家庭里的娃,为人正派,懂家人的辛苦。
虽然平时也是习惯节俭,但家里条件还是比雷宗荣、刘一阳两个好的。
“你学得扎实,一步一步就能升上去,明年朝廷若有恩科,你可下场试试。”通过刚才听杨思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林泽也大致摸清了他的水平。
杨思还没回答,前头赶路的杨大叔已经有些激动地向林泽问道,“泽哥儿,你说三郎明年能下场?!真的吗?我家娃儿能考秀才?”
“爹——能下场科考不是说就能考中,您可别激动。”杨思赶忙劝阻道。
林泽笑着看父子俩说话。
杨大叔还是忍不住咧起嘴,“哎呀,能下场已经很了不得。上回不就是私塾先生说,让你下场试试。这不就考中童生,还入了北山书院,爹信你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