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林泽回道,“是,学生家里带了些时蔬来,恰逢天高气爽,咱们一边游览别庄秋景,一边寻个亭子坐下。煮粥烧烤,畅饮美酒。清珩想邀请老师和墨居先生一同前来,也好让大家尝尝学生的手艺。”
“老夫很愿意,墨居先生今日不在,回府城去了。”谢太傅笑眯眯应承,转头对谢宁道,“问问三妹去不去?她整日整日待在屋里,怕是闷坏了。”
林泽听得这话,心里有些意外。
上次看见谢三小姐脸上略有愁态,但一般来说,小姑娘年纪轻轻,有什么情绪也很容易过去。
没想到还是天天宅在屋里,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才导致她心情一直不好。
毕竟她住在这别庄里,大把地方能走能玩,没必要一天到晚在屋里,连谢太傅都觉得担心的程度。
谢宁微笑道,“祖父,早就与泽哥儿说了,要邀请明珠一块。”
这边说完没多久,下人就已经准备妥当,七八个小厮仆妇领着食材和器具跟在林泽四人后头。
这里都是自家人,林泽拜入谢太傅门下。按照这个年代的说法,他都不是什么外男。
因此谢明珠跟着一块来,并不会有违礼法。
加上她亲哥哥和亲爷爷,还有一大群下人寸步不离跟着,不用担心传出什么对名声不好听的话。
“你们瞧,那野果子熟了,不知道好不好吃?三妹,要不要去摘点?”谢宁一直带着气氛。
谢明珠知道大哥是想转移她的注意力,温声含笑道,“大哥,那太高了,留给山里的鸟雀吃吧。”
小姑娘挺有爱心,林泽可没想过把红彤彤的野柿子留给小鸟吃的。
“明珠多虑了,你哥可爬不上去。”谢太傅毫不犹豫把大孙子取笑一番。
谢明珠捂嘴轻笑。
谢宁见妹妹开怀,一点不介意自己出丑,反倒趁机要解开她的一些心结。
想到这里,谢宁以探讨学问的口气道,“清珩,若不小心立于危墙之下,受伤之人被指责自找苦吃,如何解?”
谢明珠听得谢宁的话,下意识联想起什么。
脸色瞬间惨白,脚步差点趔趄,旁边的丫鬟细心,赶紧扶住她的手臂。
这话是孟子说的,一般来说,圣人的话,是不会有问题的。
“孟子此话意是教我等,聪明人不应该靠近危险的地方。但我觉得若不知晓有危险的情况下,被危墙所伤,过错方是危墙而非受伤之人。
有时候我们看事情是不全面的,被危墙所伤的人本是值得同情与理解。反过来指责别人不懂得自我保护,不会远离危险。那些人都是没有同理心,不考虑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林泽顿了顿,说出一个名词,“我管这种现象叫,受害者有罪论。”
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还很常见,女孩子夏天穿衣服少,被人偷拍或者开黄腔。往往舆论都是指责为什么你穿这么少出门?活该你被偷拍。
文明社会尚且如此,在这个封建时代,礼教能把人吃了。
林泽已经大致猜到谢明珠愁苦的根源,大差不差就是男女那点事,被人造谣或者别的什么。
谢太傅余光扫过谢明珠,重复着那句‘受害者有罪论’。
再看向林泽,心里已有决断。这些时日,够他看清楚了。
谢明珠杏眼微睁,抬头看向林泽,满脸震惊。
“泽哥儿,你仔细说说这个什么受害者有罪。”谢宁像是抓住某个关键点,急声问道。
林泽就简单用他们能理解的例子具体解释一番,因为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反驳孟子那句话,林泽跟他们说时,比较含蓄委婉。
第91章 第 91 章 收入门下
后山一处开阔的小凉亭里, 三米外有条蜿蜒的小溪流淌而下,溪边大石块小石块零散分布于两岸。
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松木、杉木撑起一片阴凉。
下人们已经架起一个方形铁制围炉,扇子来回扇风,炉里的炭火溅起一粒粒火星子。
旁边泥炉上的茶壶咕噜咕噜冒着热气, 谢明珠用一块布巾垫着, 小心将盖子拿开, 歪头悄声问侍女道,“季夏你瞧, 水是不是开了?”
“是的,小姐,可以放茶叶进去啦。”季夏蹲下来,她管着炉里的火候, 趁机抽出两根柴火。
谢明珠丢下一句, “我去找祖父要茶叶。”
另一边,林泽和谢宁一人煮粥一人烧烤。
将要用的调料和处理好的烧烤食材, 一一摆放到临时用箩筐和木板支起来的桌子。
将一把五花肉串和羊羔肉串放到林泽自带的简易小烤网上, 先把水分烤出来。
“泽哥儿,你这是铁丝做的吗?”熬粥的谢宁还挺有空闲, 旁边有一个下人帮忙看火, 他不时搅一搅就行。
林泽点头, 这是他从空间弄出来的一小块铁丝网, 盘子大小, 因此一次能烤的量很少。
也是因为这个太不起眼, 林泽佯装在书箱底下抽出来时, 大家都没怀疑。
那边又有家丁从河边拿着一个个竹筒回来,林泽指挥他们做竹筒饭,把蘑菇、豆子、腊肉再加一定的酱油调味。
谢宁看得十分新奇, 眼睛都不眨一下。不止是他,连谢家的下人都很少见过这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