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他们这一行人身上最缺的粮食,如今有这十来袋东西,会让整体士气都有一个全新的转变。
  战乱灾荒年间,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像蚂蚁过河,必须抱成一团才有望保住宗族血脉。
  老爷子在族中威望甚高,不知帮了多少族人,又是唯一在官府有身份的人。大伙今日敢拖家带口跟着逃难,那是用全家性命跟着老爷子赌一条生路。
  但经历那场土匪的洗劫,让族里士气低迷。才出门没几天就遭到这么严重的折损,大伙心里实在没底。
  如今趁着这个机会,老爷子势必要联合几位族老给众人好好树立信心。
  外头的人早就多多少少得到消息,只亲眼看见那一袋袋粮食,脸上的激动是藏也藏不住。
  同时女人们那边第一锅干粮蒸好端上来,一桶桶冒着热气的水提到跟前。
  这一大堆吃的喝的,给逃难的族人无与伦比的震撼。
  老爷子手握长枪,几个年轻小伙站在身后,林泽林郁盛站左手边,另外三位族老站右手边。
  男人们席地而坐,伤员们靠着、或是躺着,眼睛都尽力往这边看。
  老爷子长枪一跺地面,多年的为官生涯给他带来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气势。
  “我林远文,林氏柳头县一脉现任族长,趁着这个关键时候得给大伙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铿锵有力的声音落下,大伙的
  眼神都变了,族长一般只会在每年祭祖时会用这种语气说话。
  “咱们遭遇人祸,家破人亡,狼狈出逃。缺衣少食,担惊受怕。但大伙别忘记,咱们怕、咱们退缩,那身后的女人、老娘,家里那些个没长大的娃娃可能退?
  今日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死也得护着家小,保着我们林氏一族的香火血脉到一个安全的、肥沃的土地扎根!”
  老爷子胸中仿佛又燃起熊熊火焰,他是族里一把锋利的长枪,所向披靡。
  只愿他的血脉能得以延续。
  族人们被这一席话所鼓舞,胸膛起伏,眼底重新冒出一股狠劲。
  边关的人哪有不狠的,日复一日的风沙磨砺下,早已练出一身铜皮铁骨。
  “大伙要记住,紧紧跟着族里一块走,现下不是讲私心的时候,咱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一个能独善其身。”三叔公发话道,他是跟着念过些书的,勉强也能说点大道理。
  八叔公接过话头继续道,“相信大伙刚才已经知晓一些事,咱们族长找到一个地窖,弄了这些东西上来。”
  大伙的目光一致挪到那袋子上,好似能戳破麻袋看见里头的东西。
  林老爷子走过去,让几个年轻人把袋口打开。
  “都是粮食,加上咱们现下手头的,撑一段时间定是没问题。只到个乌什县,咱们各家再去买,我已让盛哥儿给每家都弄好一份文书。”
  众人惊叹,老爷子实在老谋深算,把大伙每一步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他们都是没出过远门的庄稼汉,有的甚至连村子都没出过,对外面的世界一片空白。
  现在叫他们焦急忙慌地逃难,不知多少人是忧心忡忡的。
  只有老爷子晓得,哪有什么天降好事,全是未雨绸缪罢了。
  若大伙今日逃难的地方在另一边,同样在差不多的驿站里,也会出现今日从地窖里挖出粮食和一些器具。
  老爷子在这柳头县混了一辈子,对战事有自己的敏感度。
  其实每次预感不对,他会在几个逃跑路线中的驿站弄个地窖,放上一部分粮食和武器。
  粮食不能久放,等局势明朗,老爷子会弄出来。
  而武器那些则是一直放着,所以粮食是新的,武器却生锈了。
  老爷子知道,一旦发生战乱,很可能没机会收拾什么东西。
  老爷子却不打算告诉大伙,就让大家认为是自己的好运气吧。这样在后头的逃难中,多一丝盼头。
  林家村族人们听完老爷子和族老们的一番话,有种强烈的直觉,他们一定会重新找到一块肥沃的土地,把家安在那里,子子孙孙重新过上好日子。
  第4章 晚饭 团结
  有了粮食,就有了盼头。
  晚上,一笼笼冒着白气的馒头端上院子里,几张破烂的桌凳拼成一大张长桌,大伙眼冒绿光,却没有人吵着要开饭。
  肚子饿得受不了的娃们直勾勾地看着白米饭,手里的碗装着烧开的热水一下一下往嘴里倒,像是伴着大米饭吃。
  几个准备分饭菜的婆婶陆陆续续就位,只等着最后那一大锅白米粥。
  林泽盘腿跟几个同龄的伙伴坐一块,这些都是平时跟他们家来往较多人家的孩子。
  对林泽这个家族之星虽说心里敬畏,但好歹也是一块说过话吃过饭的。
  “泽哥儿,我闻着是不是还有腊肉味?”三叔公家的大孙子林江比林泽大一岁,长得高高瘦瘦,是个活泛的性子。
  林泽肚子那些面包估计是消耗得差不多,现下闻到米饭香,肚子饿得一直唱空城计。
  但周围五六个小伙伴都看着他,实在不方便露出一股饿死鬼托生的样子,林泽悄眯咽下涌出的口水维持住人设,“像是。”
  大伙都佩服地看向他,不愧是少爷,大米粥和腊肉都忍得住。
  他们已经咽口水好久。在家一年到头也没吃过几回肉,更别说大米粥,好些人家碰都没碰过那金贵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