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父子两人的争执并未显露出来,康熙考教了一番胤礽的功课后,心满意足地投入自己繁忙的公务之中。
但胤礽在回到毓庆宫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老实,他翻了翻自己最近从小娜空间中学习到的相关笔记。
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埋头苦干。
半个月之后,在康熙接到尚可喜死讯而高兴的同时,发现了摆在书案上一封名为胤礽的长奏折。
而与此同时,在京都之中突然出现了一篇人人议论纷纷,忍不住每日催更的连载小说。
小说的名字十分简单粗暴,就叫《黄粱一梦——我来自未来》
第61章
《我来自未来》这本小说最初是刊登在报纸上的,从第一期开始连载,便引发了别样的狂潮。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人都对报纸上的故事念念不忘。
这故事第一期刊登时,大家只是看个热闹,但连载三章过后,已经是抓心挠腮等更新了。
“你看未来了吗?”
“今天茶馆说书的讲未来,快去快去,去晚了就没有地方了。”
“我想给未来的作者写信,询问他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写完。”
“对对对,我也要写,让作者直接写成书多好,报纸上的连载实在是不过瘾。”
“这作者到底是谁?怎可写出这种东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随着自己的心意改变,还有里面的女子,有些实在是不知廉耻!”
看未来的人有很多,喜欢未来的人有很多,但更多的是辱骂未来的作者,骂他不知廉耻,写这些东西来侮辱人的眼睛。
还有更多的老儒生聚集在贩卖报纸的摊贩前,义正严词要求知晓未来作者的真实姓名和地址,想要上门当面同未来的作者理论。
小摊贩们面对这些老儒生的要求,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只是行商而已,这刊登校对报纸是衙门的事情,询问作者是谁,他们如何会知。
因此这些时日便经常能在街头巷尾看到几个儒生围着一个小商贩,苦口婆心的同小商贩说着什么。
对于宫外的事情,胤礽并没有费心思去关注。
他今日文课结束后,便一直端坐在毓庆宫内,等着乾清宫派人过来。
写那封长长的奏折,胤礽用了很长的时间,甚至写完之后也想过自己是否要真的在这个时候交给汗阿玛。
但最后胤礽还是呈递了上去,不过那封奏折与其说是一封奏折,不如说是一封长长的信。
胤礽将奏折呈递上去之后,设想过各种汗阿玛的心情,也自认为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在同汗阿玛沟通和交流。
但这些自认冷静的情绪,在看到汗阿玛悄无声息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一切都烟消云散。
突如其来的紧张,让胤礽显得有些手脚无措。
康熙仿若从天而降的神祇一般出现在胤礽的面前。
“保成。”康熙看着明显紧张起来的胤礽,喊出了自己许久未喊过的称呼。
“保成在等汗阿玛?”康熙走过来打断了胤礽的行礼,一把揽住胤礽,将胤礽整个人都抱在自己怀中。
怀中抱着胤礽,康熙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并没有将胤礽的奏折立马拿出来,反而开始反思。
康熙作为一个帝王,除了在朝堂大事的决策上,甚少会反思自己,但如今抱着自己的儿子,却无端生出一股懊恼。
他一直觉得自己对保成的关爱已经足够了,亲自带在身边教养长大,六岁之后便搬出入毓庆宫中独自做主。
担心胤礽年少,压不住内务府的人,便将内务府的总管换成胤礽的奶公。
虽然胤礽尚且年少,但是他已经开始思索日后太子的班底应该如何。
赫舍里一家日后一定是太子最大的底气,而太子当初挑选哈哈珠子一眼便相中了阿灵阿。
阿灵阿身后是整个钮钴禄一族,虽然钮钴禄家中的女儿已经入宫,但阿灵阿这个未来的主事人只要脑子没问题,还是会选择站在站在胤礽身后,支持胤礽。
他为胤礽考虑了诸多因素,看似全都是在为胤礽的未来铺路,想要胤礽这个太子得到文武百官所有人的认可。
而胤礽也确实如他所想,很优秀,是个好哥哥,好太子。
但也正因为胤礽的优秀,让康熙理所当然忽略了胤礽的年纪。
明明老大胤禔比胤礽还大,但胤禔有些时候做出啼笑皆非的事情,自己总能够用他还小的理由轻轻揭过,不再提起。
但是到了胤礽这里,自己似乎总是在遗忘,胤礽是个比胤禔还小的孩子,不论什么事情,他总是希望胤礽能够做得更加完美一些,让大家都看看大清的太子到底有多么的完美。
而胤礽一次次的优秀,也让康熙对胤礽的期望一次次拔高,给了胤礽意想不到的压力。
而胤礽又同自己这些孩子不一样,胤礽有着别的机缘。
即便胤礽现在已经不再提起那些事情,但不提起不代表不存在。
自己希望胤礽优秀,胤礽为了达成自己的期望,会加倍努力。
“汗阿玛。”胤礽整个人窝在康熙怀中,除却最初的慌张之外,如今只觉得安心。
“我们父子两人坐下说。”康熙被胤礽提醒,瞬间回过神来,不过还是没有放开胤礽。
“汗阿玛,您……”迟疑了一下,胤礽还是闭上嘴,等着康熙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