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瑶令这里就由跟前的人提着灯去往乾清宫。
她也确实没法跟荣嫔说,她也说不准。
只是大阿哥这样执着,他也确实是需要历练的。康熙也是一定会培养他的。
大阿哥身上总归是有军功的。他的军功就是从这里开始积累的。毕竟大清如今并非四海承平。这里不成,也还有别的战事。
大阿哥确实是一直在等,等福晋平安生产。
他迟迟不提,是怕他福晋心里有什么影响生产,如今眼瞧着要定下领兵的人选了,大阿哥这里确实是不能再等了。
他还年轻,不能做将帅,但做个先锋还是很可以的。
福晋和孩子都安好,这让大阿哥的心定下来,迫不及待的就要去寻康熙。让康熙允许他随军出征历练。
进了乾清宫,大阿哥扑通一声就跪下来,地砖发出咚的一声巨响,将梁九功都吓了一跳。
心说大阿哥这是用了多大的劲儿啊。怎么跪得这么实诚啊。
梁九功还以为大阿哥来求见是为了那些赏赐谢恩的。
结果大阿哥重重在地砖上磕头请命:“汗阿玛。儿臣要随军去乌珠穆沁!儿臣要为大清征战沙场,为汗阿玛取回疆土!”
第104章 完美
瑶令来的时候,没想到在乾清宫门前遇见了也是正过来的太子。
太子成婚的日子定在十一阿哥的生辰之前。
宫里先忙太子的婚事,之后便是中秋与十一阿哥的生辰,九月里就要预备十月的颁金节了,到时候又是一拨福晋夫人们要进宫的节日盛事。
下半年的宫里,又是忙碌的时光。
御花园的金桂早开,香飘至远,连乾清宫的门前都是一片馥郁香气。
这样的时日天高气爽,哪怕是到了夜里,也是十分舒适的。
“太子怎么过来了?”
今日太子进宫,是为了大婚的事。因太晚了就没有出宫,报备康熙后留在了武英殿里歇着。
趁着太子在宫里,不必内务府和礼部的人来回跑动。
有些必须要太子爷本人点头的事,正好也可以当面禀报。
还要试穿喜服和许多的吉服,太子这一整日也是很忙碌的,瑶令还以为太子已经歇下了,没想到这会儿竟过来了。
太子道:“我听说大哥过来了。”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瑶令却听懂了。
这兄弟俩心里想的是同一件事,眼瞧着大阿哥来了,太子也坐不住了。
瑶令还没开口,里头张鸿绪迎出来:“万岁爷请太子爷和嘉妃娘娘进去。”
瑶令便同太子一道进去,进去一瞧,大阿哥跪在那里还没起来呢。
康熙的面上瞧不出喜怒,但看样子,大阿哥的话是说了,可康熙还尚未做出决断。
桂花的香气实在馥郁,连屋中都弥漫着浓厚的味道,本该沉肃的气氛叫这香气一冲,总多了一种悠长闲适的缓慢光感。
“坐。”
康熙叫瑶令和太子坐。
太子和大阿哥都在这里,瑶令就没坐到康熙身边去,到了案几旁边的坐榻上坐着。
太子却没坐,一撩衣摆也跪到康熙跟前:“汗阿玛,儿臣请命,儿臣要随军去西北征战噶尔丹。”
康熙心里多少也料到了几分。
从南巡回京,这兄弟两个就心事重重的模样,这点心事怎么能瞒得过康熙呢?康熙早看出来了。
这两个一直憋着不开口,他也不会问。
眼瞧着主将要定下来了,这兄弟俩闻着味就来了。
康熙道:“你是太子,一国之储君,岂能轻上战场?”
太子也似乎早已料到了是这样的话,他仍是倔强的跪着,说:“汗阿玛,儿臣想去。”
康熙反问道:“是什么样的情形底下,会让国之储君轻上战场?征战噶尔丹,需要你这个太子随军吗?大清不是无人可用。”
太子从生下来,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能够做主的。
他少时倒是还好,什么都可以承受。可从毓庆宫搬出来,到了外头住着,心中疑惑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日渐增多。
说是储君,却一概不能做主。也没有做主的余地。
人人都说他尊贵,地位仅次于皇上,可他牺牲的是什么?从未拥有过的是肆意的自由。
太子仪范,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的。
做一个大清前所未有的完美皇太子,他好像做的还可以。可是内心里头,怎么总是找不到方向的迷茫呢?
读书,天天都是读书。治国平天下的帝王道理,学那么多有什么用?一点实际的事情都做不了。
太子不是想当皇帝。他的愿望很简单,就只是想要像大阿哥那样,做一点实际的事情。好让自己知道,他不是一无是处的。
把四书五经背诵的再完美又如何,他又不是要考科举。
太子心中不知道涌动了多少年的情绪在此时此刻激发出来。
让他忍不住大胆道:“如果儿臣不是太子呢?汗阿玛是不是就准许儿臣去了?”
他话音还未落,康熙锐利的目光就落在太子的身上。
那目光犹如实质,一下子就惊得太子后背出了一层薄薄的冷汗。
伺候在场的奴才们听太子这石破天惊的话,恨不得自己当时就聋了,什么都没有听见才好。
大阿哥端端正正的跪着,本来没有抬头,听见太子的话,赫然抬眸看向太子,难掩眼中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