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是在与惠嫔商议大阿哥婚事的过程中,从惠嫔的只言片语里听出了惠嫔的真正意图。
她倒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好媳妇。是想着给大阿哥找个好助力,嫡福晋的家世,倒是成了惠嫔的首选。还非得是军中的。
康熙想,惠嫔的野心,是随着大阿哥的长大,越来越大了。
怕不是大阿哥这两年,惠嫔不知在大阿哥耳边说了多少话动摇大阿哥的心。
早一年成家也好,回头办差妥当了,到了年纪出宫建府去,也就少见一些了。
等成了家,大阿哥再在外头历练历练,有福晋在身边帮持,大阿哥也不至于被惠嫔的话一头迷惑了。
康熙还是定下的伊尔根觉罗氏。
康熙道:“朕看过太皇太后的脉案。太医们虽然不说,朕也知道,太皇太后的身子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自从五台山回来,春日里倒是还好,到了夏日里头,太皇太后就懒怠些,都是强自支撑的。朕是怕,要早作准备了。”
康熙当然也很不愿意这样想,更不愿意去面对,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总不能临到头再去面对,到时候什么都匆忙仓促,反而委屈了自己的亲祖母。
康熙心里总是要有些准备的。
对于太皇太后这样的老人家来说,夏天不好过,冬天更难过。
瑶令轻声道:“万岁爷可千万别这样想。臣妾一定好好照顾太皇太后。让老祖宗能长长久久的陪着万岁爷。”
康熙摸了摸瑶令的头发:“朕知道。你一向细心体贴周到,朕自然相信你。只是朕想,大阿哥的年纪到了,若等事情出来,只怕两三年里都不能成亲,反倒耽误了他。期间也有变数,不若婚事就定在今秋十一月。”
“趁着太皇太后身子骨还好,也叫她老人家高兴高兴。这是她头一个曾孙成婚,若是能亲眼看见,那自然是极好的。说不定老祖宗一高兴,身体又重新硬朗起来。”
康熙凝望着瑶令,“朕只是怕,定的这么近,劳累了你。”
瑶令目光亮亮的:“万岁爷不用担心。臣妾做完月子就什么都好了。九月里就能主事。预备着十月里过节。颁金节之后,大阿哥的婚事就定在十一月里。这也不冲突的。臣妾一定能协同礼部准备好大阿哥的婚事。”
“只是这毕竟是大阿哥的婚事,万岁爷若只交给臣妾,也是不妥当的。惠嫔若多想,怕也不好。”
康熙道:“你和钮祜禄氏一同操办这婚事。你们商议预备,惠嫔就不必做主了。既有贵妃和你在,就不必惠嫔操持。有你和贵妃,大阿哥的婚事也是很体面的。”
选定的伊尔根觉罗氏本来就不是惠嫔心仪的,康熙怕惠嫔背地里做些小动作苛刻,若是传扬出去,那可就没脸了。
总不好在一开始坏了小夫妻的印象和感情的。
有嘉妃和贵妃,惠嫔自然不必出头了。
若不将康熙前头夭折的孩子们算进来,大阿哥便是康熙的长子。皇长子娶嫡福晋,那自然是大喜事。
要说这下半年,礼部可真是忙翻天了。
过完了瑶令的册封礼,便是颁金节,然后又马不停蹄的预备大阿哥的婚事。
大阿哥的婚事虽然匆忙,但一切都是按照流程来的,并没有要敷衍了事的意思。
可是这头一项定章程就难住了。
大阿哥成婚,前头并无成例可依仗。礼部官员拿不定主意,又不敢私自做主,便只能先请内廷的贵妃与嘉妃定出章程来,然后再依例行事。
储秀宫内,贵妃高坐,嘉妃侧坐,再往下才是荣嫔、惠嫔、宜嫔。
大阿哥的婚事虽然是贵妃与嘉妃定的,但也请了荣嫔惠嫔宜嫔几位来坐着听一听。
钮祜禄氏提出这一点的时候,还怕瑶令不愿意,瑶令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她知道钮祜禄氏要给她使绊子,她可不上这个当。叫人家亲额娘坐着一起听听又有什么的。
“大阿哥的婚事虽说是礼部主办,但内务府也是一同筹备了的。”
钮祜禄氏道,“只是那边也一样,想要本宫与你们出个章程,再按例办事。要说皇子大婚,本朝又不是没有过,还是照旧便是了。”
“只是本宫觉得,先帝爷走的早,皇子的大婚未有成例,也不是先帝爷定下的。倒不如太.宗皇帝在时,是给皇子们预备过大婚的。那章程稍微改一改,还是能用的。妹妹们觉得呢?”
惠嫔头一个就想说不好。
可在大婚的人选上,她已经惹怒了康熙。康熙都不许她操办大阿哥的婚事了,惠嫔这会儿就不怎么好出头说话了。
只是心里替大阿哥委屈不值。
太.宗皇帝那会儿还未入关,那么几位养在宫里的皇子也并不得太.宗皇帝的喜欢,皇子们的婚事都很简单,在当时当然是隆重的,但是这会儿入关都几十年了,在如今看来,就多少有些简单了。
贵妃这样压着大阿哥的婚事,无非是不愿意大阿哥出这个风头。
惠嫔又恨自己无能,如今这个嫔位也不值钱了,根本替大阿哥挣不到什么体面。
竟和那些不受宠的皇子一样了。
在座的荣嫔与宜嫔都是有皇子的。
三阿哥过不了几年也要大婚,五阿哥自然也总有大婚的这一日,荣嫔和宜嫔两个感同身受。
瞧着惠嫔不说话,可心里明显是不好受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