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当初靠弹唱一首《如意娘》,贾元春走出冷宫;如今她只希望皇上能像对甄家人那般,给贾家一条活路。
  她一遍又一遍的弹着,却没有等来皇上。抚着夏守忠的手进来的,是正宫皇后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打量着装点讲究、处处都透露着诗意的翊坤宫,冷笑一声,“没想到来看你的,是本宫吧。”
  贾元春依如往常般举止得体,她上前行礼:“皇后娘娘吉祥。”
  乌拉那拉氏坐到翊坤宫正殿的椅子上,道:“赐座。”
  夏守忠便搬来一个椅子。
  贾元春如往日跟乌拉那拉氏请安时那般,平静地坐下。
  “你倒是个性子沉稳的,难怪皇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你。就连本宫也差点喜欢你了。如果当年你没有拿凉药害弘晖的话。”乌拉那拉氏嘲讽地笑着道。
  贾元春辩解道:“臣妾一直敬重皇后娘娘,那药……将凉药混在熏香里,是臣妾想跟年氏争宠,并不知道那天弘晖会因害怕打雷,哭着来臣妾这里找四爷啊。”
  当年年氏入潜邸后,包揽了全部的子嗣。换句话说,有一阵子,当年的四爷只宠年氏一人。贾元春不甘心,一直想办法争宠,谁知,竟然无意间害了年幼的弘晖。
  雍正一直敬重他的嫡妻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也从来都不担心自己的地位被撼动,但她也乐见贾元春和年氏之年的暗争。因为年氏专宠于之前的潜邸内宅及后来的后宫,都不是一件好事。
  “好在怡亲王找到了救弘晖的药。本宫也不打算为难你。就留你一具全尸,给个体面吧。”乌拉那拉氏看着自己手上的甲套道。
  除掉贾元春,皇上默许了,谋反之罪面前,个人喜爱算不得什么。就在贾元春的废立之间,隆科多被圈禁了,今日的佟半朝再也不复往日的光景。佟太妃也说不上什么话。林太后更是从来都不理朝政。
  “皇后娘娘,臣妾想再见一次皇上。”贾元春哀求道。
  乌拉那拉氏没有回答她。
  倒是手持弓弦的太监夏守忠道了声:“娘娘,就由奴才送您上路吧。”
  贾元春被秘密处死了,死后没有封号。
  消息传回荣府时,刚刚从中风中缓过来,可以慢慢行走的王夫人,再次中风倒床不起。
  贾家没有逃过清算,薛家、王家,包括史家,亦是如此。
  这些世家大族,仗着祖辈的功勋,坏事做尽,一荣俱荣。清算之时,围观的老百姓无不暗地道声好。
  贾母人在怡亲王府,并没有人告诉她。但老人家心里是明白的,因为好些天贾府的人没上门来请她回去过节了。大家不说,贾母也不说。
  迎春、探春、惜春已经在抄家之前被接到了怡亲王府。
  抄家后,贾府诸人的看管,也落到了怡亲王身上。
  “玉儿,相信我,我会照顾好你外祖家无辜的家人。”胤祥说。
  黛玉当然相信。
  因为贾府谋逆案告一段落,荣府中的主子仍在看管中,但她家的下人被放还了自由。
  只是时逢隆冬,即便请了大夫,王熙凤血崩症复发,还是走在了看管所。当初铁槛寺弄权、外放高利贷,身上背着好几条人命的美人尖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这样一天。
  平儿带着巧姐儿,跟着晴雯、金钏儿去了黛玉开的小茶肆。恰逢刘姥姥听到贾府的变故,来寻贾家人,坐在小茶肆歇脚。
  竟看到平儿姑娘在小茶肆门口打扫,进来一问,亲人见亲人,冷眼逢泪眼。当初托了荣府的福,刘姥姥将得来的银子回去置办了家业,还送板儿念了书。如今,板儿已经中了童生。
  “跟姥姥家去,可好?”刘姥姥对巧姐儿说道。“姥姥家旁边有个私塾,私塾里的先生最会将武松打老虎的故事了。”
  巧姐儿眨着一双水淋淋的大眼睛道,“好。”
  贾府中另有贾环、贾兰,一对尚未成年的男丁。原来被喊王夫人喊做“下贱丕子”的贾环,经此惊吓后,再也不敢逃学捣乱了,他跟赵姨娘一起,带着彩云,在京郊的一处小屋住下,便开始用功读书。
  再说贾珠的遗腹子,李纨的儿子,贾兰。那李纨的父亲本是以前的国子监祭酒。家荣宁二府没收后,正好建立大清科学院。李纨和贾兰还留在了原来的住处,但在现在的科学院里了。
  贾兰从小聪慧,又在新环境中耳濡目染,中西学都接触,成了国子监年纪最小的监生。
  而贾家的宝贝凤凰蛋,宝玉此时却彻底地痴傻了。王夫人两度偏瘫,在抄家之时猝死。贾政、贾赦、贾珍、贾琏等男丁被看管。
  贾宝玉的痴病却让他更早获得自由。由于怡亲王的叮嘱,贾家人衣食上善待,不得刁难。但那贾宝玉却不得安生,一会儿说茄子得给鸡油,给猪油的不对味;一会儿说茶不是这么泡的,喝不了;一会儿又说要吃鹌鹑蛋。折腾得狱卒们,既无法满足宝玉的奇怪要求,又被他吵得受不了。当贾家的妇幼被释放那天,他们把贾宝玉混在一起,给推了出去。
  起初宝玉跟宝钗尚能相处。后来薛宝钗开始念叨,人家贾环都一洗新面,小一辈儿的贾兰更是成了国子监最小的学员,现在皇上开恩,不让为难贾家人,赶紧读书科考,将来还能翻身。
  贾宝玉一气之下,就又去当了和尚。结果发现,和尚庙里状况更糟糕,饭食是不管的,得自己出去化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