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刘姥姥喝了一声。
那板儿本就顽皮,平素没少挨打,被姥姥喝一声后,手上一忙,便将那音乐盒上的发条给拧下来了。
刘姥姥见状便扯过板儿要打他。
黛玉忙拦住了,“姥姥,不打紧。这盒子原本一直搁置了,板儿要是喜欢,便送于他好了。”
刘姥姥忙道谢。
贾母笑眯眯地看着,心想,外孙女可真好啊。
那板儿摆了音乐盒几番,又将那铁片给还原处。只一拧,音乐盒便又发出了动听的音乐。
黛玉便知,板儿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尚未开蒙。待诸人出潇湘馆后,黛玉让雪雁将现有的银子都清出来,让在刘姥姥回去的时候交给她,让板儿有个书念。
一行人从潇湘馆出来,同吃了早饭,一起继续逛着。
待一起逛到了薛宝钗住的蘅芜苑,便闻到一股异香,扑鼻而来。那蘅芜苑里种着许多不同于别处的奇草蔓藤,愈冷愈苍翠,有的还结了珊瑚豆子一般的果实。
原先大观园的花木都是建园子时种的,并没有这些花草。宝钗这里的花植应该是她自己种的。薛宝钗能在其院里种下这些有异香的药材,也可看出其是爱药植,懂药理的。
进了薛宝钗的房间后,如进雪洞一般,见不着任何有颜色的摆设。案上只有一个廉价的土定瓶,里边插着树支菊花。案上还有两本书,几个同样廉价的茶具。宝钗的床上也很朴素,帐子都是青色的。
贾母脸色变了又变,薛宝钗的节俭也太刻意了,弄得跟荣府怠慢她似的。且不说薛家商户之家万贯家资,一个大家闺秀的闺屋竟是弄得比小丫头子住的屋子还寒颤。她究竟是在硌应谁?
但贾母在深宅大院几十年,是何等人。她只是在诸人面前不发作,便对宝钗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的东西没有带来,没有陈设,何妨跟你姨娘要些?”说罢,贾母便让鸳鸯取些古董、摆件来,放薛宝钗这屋。
王熙凤笑道:“她自己不要,原给她的,都退了回去。”
贾母心中冷笑,面上却说:“年轻姑娘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合着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黛玉闻此,觉得鼻子一酸。外祖母现在住的西南角,在普通人家,就是喂家禽,养马的地方。现在外祖母在西南角的屋子,看着修得漂亮。那修房子的钱是外祖母自己出的。而那低人一等的位置,却是二舅贾政跟二舅母王夫人给的。连王熙凤住的西北角小院、薛姨妈住的东北角梨香院,论位置上,都比外祖母住的西南角要尊贵。
贾母自是知道这些,但日子总要过,丰厚的私库也让她享了福,跟自己儿子和儿媳的私心,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贾母将薛宝钗房里换了个遍,省得她还住这里时,再有个外人来,还硌应别人。
最后,一行人来到缀锦阁,吃酒看戏,玩起了行酒令。
行酒令需要提一个字,接一句含那个字的诗,即兴的成本很大。
鸳鸯道:“左边一个‘天’。”
该黛玉了,她接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鸳鸯又道:“中间锦屏颜色俏。”
黛玉接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一时情急,黛玉脱口而出的两句诗,竟然不经意间,把她给暴露了。原来,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出处是《牡丹亭》,而那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出处是《西厢记》。
这两本书都是禁书……未出阁的女孩子看这种书被人知道,只要羞坏人的。
自从黛玉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后,又回头看了《牡丹亭》和《西厢记》,还看了好多次。每回品读里边的句子,都心扑扑的,脸烫烫的。
黛玉偷偷地看了诸人,还好在场的人要么不爱读书,要么没有这种书看,大家反应都淡淡的。
只有薛宝钗听了诗后,回头看着黛玉。
黛玉回应了一个理直气壮的眼神。宝姐姐你听出来了啊,说明你也看过小禁书话本子,咱俩最好谁也别戳谁。
薛宝钗便转移了眼神,那个迅速啊。
行酒令过后,大伙儿一起吃了午饭,总是些鸡鸭鱼肉和茄鲞。
刘姥姥饱餐了一顿,期间不断讲笑话给诸人逗乐,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黛玉吃得不多,待点心上来,吃了些藕粉桂糖糕,便觉得饱了。
点心里还有松穰鹅油卷,以及一盒一寸来大的饺子。黛玉并未吃。
贾母指着那饺子问:“什么馅儿?”
婆子们忙回是螃蟹馅的。
贾母眉头一皱,道:“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
这一幕落在黛玉眼中,她料外祖母也是对那天的螃蟹宴心生嫌隙,不愿再吃螃蟹了。
黛玉回头再看宝钗,但见其若无其事地吃点心,心叹这宝姐姐的定力可真强啊。
待吃了点心和茶后,贾母又带了刘姥姥等一同去拢翠庵。
那拢翠庵正是应了诗文,“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黛玉对此处也无比的熟悉。
一妙龄尼姑打扮的姑娘接了出来。
那便是妙玉了。
跟黛玉梦中所见竟然一模一样。
妙玉将一行人接入拢翠庵,对上黛玉,二人竟是说不出的对彼此眼熟。
妙玉多日之前曾做了个梦,梦见荣府大厦将倾,自己竟被一伙子强盗抢走。梦醒之后泪已阑珊,奈何自己是女儿身,走不出这荣府,也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