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何氏是谢阁老家的家生子,后伺候谢家姑娘,成了陪嫁的丫头,去了姜家。后来,谢阁老被贬,何氏的父亲因为是贴身伺候过谢阁老的人,何氏一家无人活下来。何氏便生出恨意,再加上谢家姑娘不同意她嫁给林大郎,她更怨恨谢家姑娘。
  “在去扬州的路上,遇到了山石滚落,砸到了马车,她其实还活着,朝我伸出手,可是我头也不回的走了。”何氏心里十分痛快,想起往事没有一点愧疚,反而笑出来,“那般尊贵的人,就那样一点点没气了,你们不知道她临死时有多震惊。”
  “林璟和谢家、姜家有没有关系?”林海开口问道。
  “没有。”何氏很爽快回答,“那小崽子跟她一起被埋了。”
  林海和周铎对视了一眼,对何氏的话都半信半疑,林海当年不在京城,可周铎在,也听说了姜家世子夫人和嫡长孙同时过世这件惨事。
  但姜家让谢氏带着嫡长孙出远门,本身就是件值得深究的事。涉及权贵之家的秘事,周铎无意探究,何氏这么说,他也就这么信了。
  但林海会相信吗?
  林海突然要见何氏,是有原因的,下午的时候,晏先生到了林家,林海和贾敏问晏先生,林璟和黛玉私下可有什么往来。
  晏先生道:“他们虽然书信来往频繁,可是每封书信都没瞒过我,还会让我一同看。”
  晏先生让人取来了书信,三五天一封,已经是满满一箱子,其中最多的是黛玉给林璟的,林璟给黛玉的,有一些黛玉放在了家里,这些拿不到,有一些放在了安平公主那边,晏先生让人取来了。
  林海拆开了看,越看脸色越难看,看到最后,林海把信一丢,有些气恼:“晏老,我可知道你为什么孤寡至今了。”
  怎么还有人身攻击,晏先生没反应过来,“这不就是正常书信吗?而且若对黛玉真得很重要,俩人也不会那么不仔细保管,让我找到了。”
  林璟和黛玉的书信并无异常,都是描写自己所见所闻。林璟每到一处,就详细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黛玉也分享自己遇到的烦恼事和高兴事。
  晏先生随手挑出一封书信,说道:“就比如这封,我和林璟在一个村落借住,林璟写了他看到房东的儿子调皮藏到树上,家里人满村找他,他在树上偷笑,后被发现被打了一顿。这不就是个平常往事。”“这封信,是黛玉说自己绣花太慢被安平公主打趣。”
  贾敏开口说道:“虽然并无出格的言语,可是这一来一往的信,就说明了问题。”俩人都不厌其烦向对方倾诉生活中的琐事,可见俩人关系非同一般。
  晏先生愣了一下,这才明白过来了,林璟和黛玉如此频繁的书信往来,说明俩人很投契,神交已久了。
  “晏先生,如今玉儿又偷偷去见林璟,这……”贾敏此时也不过是担心女儿“早恋”的母亲,怕自己弄错误解黛玉,又怕黛玉误入歧途,进退两难。
  “若是俩人真有情谊,不如定下亲事。”晏先生脱口而出,连他自己都被吓着了。
  “晏老,虽说我不是拘泥门第的人,可是林璟的身份太低了些。”林璟是林家一个姨娘的侄子,在外人眼里相当于林家半个仆人,如何相配?即便林璟现在有了功名,但也娶不了林家唯一的嫡女。
  “不能娶,那就入赘。”晏先生虽然是灵光一闪,可细想却觉得不错。林家只有黛玉一人,嫁去别家,做别人家的媳妇,林海和贾敏少不得担忧,不如招婿上门接续宗祧,黛玉在自家可以当家做主,上无公婆,下无妯娌小姑。
  贾敏不是没想过这个可能,只是肯入赘的人,哪里有什么出挑的人呢。稍微次一些的人,贾敏都替黛玉委屈。现在晏先生提到了林璟,贾敏一想,抛开门楣出身,就林璟这个人而言,确实不错。
  见贾敏思索的模样,林海眉头紧皱,黛玉无兄弟扶持,确实是一块心病,他扶持林氏族人,可是这么多年,出息且靠得住的也就林丛默。
  林海没有同意,也没有否认。晏先生再添一把火,“别忘了还有安平公主,若是陛下想安抚安平公主,正好拿玉儿做筏子。”
  林海神色有些黯然,若不是因为自己没办法,当初定不会让黛玉去姑苏,受了安平公主的庇护,势必要回报安平公主。晏先生和安平公主相识,他的话不是空穴来风。
  林海和贾敏往日那样决断的人都下不了决心,晏先生只能说道:“反正孩子也小,如海你再去问问何氏,问问他怀光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周铎怕是不给我行这个方便。”林海有些迟疑。
  “不怕。”晏先生拿出一块玉佩给林海,林海没有去接。
  “这是定王给的。”晏先生直接挑明,周铎明面上看着和端王关系更近,可实际是定王的人。
  林海有些无奈,“晏先生是在让我做选择?”
  “陛下已经老了。”晏先生想起年轻时候的建宁帝,语气里满是怅然,“他开始害怕,踌躇不前,怕损害了他的权势。”
  晏先生直言不讳,“就比如甄家,年轻的陛下绝不会如此放任他们。”
  “河南大灾那一年,我受安平公主托付,前去河南救灾,遇到了前来赈灾的定王。定王从不去想那些官员背后牵扯到什么,只心无旁鹭认真踏实做好赈灾这一件事,哪怕因为此事他被弹劾,也不改其志。他为人刚毅果决,做事雷厉风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