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等人都到齐之后,皇帝才出现,贡士们在太监的指引之下,恭敬的叩拜,皇帝在上面说了几句话,大意是勉励各位学子,认真考试以图报效国家。众人再次行礼之后,才坐下,太监便开始发放试卷。
  因着林旸已经见到过这位皇帝的模样,也不好奇更没想着去窥视。他垂目深呼吸几口气,镇定的打开了自己的试卷。
  殿试第一道经义题目: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富有四海之内。林旸一边磨墨,一边思索着题目,前一句出自《论语》,选取了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君子,后一句出自《中庸》,讲了尧舜之德。整个题目不外乎是强调个人的品德。皇帝在舞弊案后出了这么一道题,还真是……有个性。
  第二道策论的题目也是关于品德的,朕和士大夫一同治理天下,然后士大夫品性不端,朕如何做才能使士大夫清正廉洁?也就是如何使官员德才兼备。林旸看到题目不由得想吐槽,贪腐问题千年来都没解决,一篇小小的策论能写出什么来?
  不过林旸也只是片刻的走神而已,他思索之后便抽出了草稿纸,奋笔疾书。林旸知道殿试的考卷是不会誊抄的,也就是说字体关乎了殿试成绩,所以这么多年,林旸从不敢断了习字。林旸正专心打着草稿,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忽然听到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在大殿里分外清楚。
  能发出这样的声音的也只有皇帝一人了,林旸听着这声音由远及近,然后停到了自己身边,林旸手一顿,想起监考老师探看自己的试卷了,强忍着才没有在皇帝面前做出掩盖试卷这样的小动作来。
  林旸看了一遍草稿,修改了几处,想着等皇帝走了在誊抄,可是皇帝一直站在他旁边不走,林旸无奈誊抄起第一题来,皇帝轻笑一声,这次离开林旸的身边,继续在大殿里面转起来。
  午时的时候,林旸准备歇息时候,偷偷活动一下自己的脖颈,发现皇帝依旧坐在龙椅上以手支颌,看着下面。林旸有些疑惑,按照杨希说的,皇帝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怎么这位皇帝这么有兴致?
  林旸继续誊抄试卷,仔仔细细的检查一番,看无笔误别字,这才觉得放松起来。一放松,林旸便开始走起神来,想着皇帝出这么两道题目的用意,看来新帝不会对贪官污吏的容忍度很低,也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做为。
  龙椅之上的皇帝一直关注着林旸,看着他将试卷翻看几遍后,便停住不动只盯着一处,便知道他已经答完题开起小差来了。皇帝觉得有些好笑,他没想到林旸竟然是个心宽的。
  过了一个时辰之后,便有贡士开始交卷了,林旸见状,也随之而交卷了。正准备随着太监离开的时候,忽听到一道威严的声音:“把他的试卷拿给朕瞧瞧。”林旸的身体猛一绷紧,片刻却又放松起来,他是在皇帝面前挂过号的人了,皇帝无论如何都会给他一个不错的名次,皇帝此举不外乎告诉别人他要重用林旸了。
  林旸走出大殿于台阶之上,还有些凌厉的风吹起他的衣袍,俯瞰殿前,林旸只觉得自己心中升起一股豪迈之情。
  第54章 春风得意
  殿试过后三天,考试结果就会出来了。
  每次京中殿试中考取的新科进士们,均需要分在大小衙门里观政学习,一般是九品的官职,越有数十位二甲的进士通过严格的馆选考试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虽九品却并非实际官职,只是在翰林院中研究历朝历代的经籍典故,治国用人之道。
  三年届满之后,经过考试,或在翰林院以备日后晋升为侍读侍讲,作为皇帝顾问的储备人才,或者是到六部任职或是外放。而一甲却可直接在翰林院担任六品和从六品的官职,因此虽然是一名之差,探花和传胪日后的仕途却天差地别。
  阅卷官辛苦了两天将试卷看完,挑选试卷上画圈最多的十份试卷来,呈送到御前。皇帝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翻阅这十份试卷,便看便询问阅卷官的意见。
  翻到林旸的试卷的时候,皇帝轻笑道:“林旸,可是顾爱卿的侄女婿?”顾经赶忙应声道:“正是微臣的侄女婿。”皇帝把试卷拿起来,道:“字很好,文章也不错。”顾经道:“圣上过誉了。林旸年纪小,还需要磨练。”顾经听到皇帝的话,放下心来,皇帝这是一定会给林旸恩典了,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
  他正想着忽听见皇帝道:“就状元吧。”顾经听了心里却一个激灵,这恩典也太大了些,他看了林旸的文章称不上出挑,四平八稳而已,唯有一笔字让人眼前一亮,至多能得个传胪。只是历来殿试,皇帝总喜欢弄些佳话来,连中三元,一门几进士,父子双探花,照着顾经的猜想,林旸年纪轻模样好,且其父当年也是探花,皇帝多半会给一个探花,谁知道皇帝竟然给了一个状元!
  在场的都是人精,哪能看不出其中的不妥来,程世维犹豫片刻,想要开口说几句,却被顾经轻轻地拉一下,迈出去的脚顺势收了回来。那边皇帝已经将榜眼、探花、传胪,剩下的排名自然交给了阅卷官。
  等皇帝一走,程世维忍不住凑到顾经身边小声抱怨道:“你拉我做什么,这林旸根本担不起状元之才。”顾经道:“皇上说他担的起,他就担的起,皇上难道不知道林旸的才华如何,只不过皇上铁定了心思要给他恩典,你何必开口惹皇上不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