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濮阳公主性情怯懦,求取杨慧是她干的最大胆的一件事情了,她就是看中了杨慧性子坚毅又聪慧,嫁过去不仅能帮她打理内务,又能教导自己的女儿穆珝。杨慧不负所望,可惜苦了自己。
  贾敏想到杨慧一嫁,竟是永别,悲伤难以自已,派了婆子去大明寺为杨慧点了长明灯,本来想收拾出一处院子的,又怕穆峥初来乍到不适应,便在林旸的院子里收拾出住处,等穆峥熟悉了,在另外收拾院子。
  林旸是在晚饭时知道这个消息的,他对于家里多一个人并不有太多感触,他只是担心那个穆峥性情不好,毕竟父母不和,母亲早逝,他前世办理的未成年犯罪的案子,也因为家庭原因造成未成年性格孤僻暴力偏激。在确认他没有长歪之前,他得隔绝穆峥黛玉的接触。
  林旸想着,敷衍的回答了贾敏,贾敏叹口气正想说他,却被黛玉打断,黛玉皱着眉头,对贾敏告状:“娘亲,哥哥把我的拼图弄散了,我好不容易拼起来的。”原来林旸心不在焉,扫了一下黛玉的拼图,林旸忙给黛玉道歉,又七手八脚的帮黛玉拼起来。
  贾敏原想说的话被这一闹,也说不出来了,林海握住妻子的手,低语道:“我找时间和他谈谈。”他和贾敏都发现林旸的问题了,林旸看起来温和有礼,可是内心对家人以外的人都拒之门外,她原以为是林旸性格多疑,后来才发现林旸是冷漠,甚至有些自私。他参加科举考试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林家。
  林海是受正统的儒家教育,他不排斥利己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只是担心林旸一味的利己,会成为佞臣,他更希望林旸能成够将我扩而充之,层层放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林海动作很快,当天晚上就把林旸提溜到书房,开门见山:“我想让你扬州城周围的城镇走一圈。”
  林旸有些错愕,婉言道:“我还要读书呢。”
  “你书读的不错,子期说了,即便耽误今年一年,有明年一年的时间也不会耽误你的秋闱。”林海的语气坚定不容拒绝。
  “为什么呀?”林旸语气里带了些疑惑和委屈。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先诚其意。我希望你能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父亲是觉得我心不正,还是意不成。”林旸脱口而出。
  “你读书做官是为了什么?”林海语气和缓,但这句话却似炸弹一样炸开林旸的思绪。
  为了什么,林旸想起前世来,他学法律从来不是为了那些高尚的理由,而是家庭的期望,做检察官也不是为了匡扶正义,而是有个铁饭碗,而且接触的事情多了,更觉得自己无能无力,只能冷眼旁观。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保护家人。
  “父亲是为了什么?”林旸直视林海。
  林海一字一句说道:“为了义,义之所在,自然会奋不顾身的去做了。”
  林旸张张嘴,没有说话,多傻啊,他想起史书里那些为了正义为了道义而奋不顾身的人,除了一个好名声,什么也没有,丢了性命,累及家人。可是面对林海这个传统的儒生,他什么也说不出来。这就是身为现代人的他和身为古人的林海之间的差别吧,林海说的话,他在读《孟子》中也读过,不过是嗤之以鼻罢了,都是些自欺欺人,多少声名狼藉的奸臣不也是读过这些四书五经么,多少人都没有做到这些。
  许久,林旸才听到自己的声音:“我回去的,父亲,我也想看看所谓的义。”
  林旸很快确定好行程,只等穆峥到来就出发。
  十一二岁的少年,因在母孝,穿了件茶白色的直缀,木簪束发,身姿笔挺,通身不见一件饰物,却掩盖不住身上的矜贵之气,精致到无暇的面孔如同上了釉的白瓷,散发出雍容淡雅的光泽,乌黑的眉毛,深邃幽静的眸子宛如夜空里的星辰一般熠熠生辉。
  林旸腹议着,真是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这个少年比他还小,却看着比他还有气势、还沉稳,更主要是人家长得比他还好看。而且,杨先生说过他的这个外甥有家学的内家功夫,走起路来脚步轻盈而又稳重坚定,举手投足如行于流水般流畅自然,而自己至今骑骑马,打打拳。不过,文武殊途,他好歹有功名,虽然是个小小的秀才。
  林旸自我安慰着,还没等他恢复过来,便听见贾敏惊呼:“你竟然已是武举人了,你那时才十岁吧。”十岁就是举人,你才是穿越的吧!林旸吐槽着。
  穆峥的脸上不见喜色,反而语气里带些晦涩:“不过是圣人恩典,特许我参加乡试,侥幸中举了。”他母亲在王府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母亲,他只能随祖母入京,参加围猎,出人头地,得到圣人的看重,圣人见他年纪虽小,却武艺出众,又想给王府一个恩典,特命他参加武举。他是如愿以偿,可惜挽回不了母亲的命。
  贾敏想起他的身世,这定然是杨慧安排的,为了让儿子不在王府里受磨搓,说服了太妃,明面上让自己的儿子出了百日孝服侍太妃在山上礼佛,实则安排他偷偷来到扬州,由自己的亲弟弟教导。可怜天下父母心,杨慧不知道为此做了怎样的牺牲。
  她柔声对穆峥道:“我视你母亲如亲姐姐一般,你就是我的亲外甥,日后唤我姨母便是,你安心住着,不必见外。”
  穆峥忙道:“往日在家也听母亲说过姨母自是和蔼可亲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