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但更众所周知,中原从不缺能工巧匠,从不缺技术人才,只是端看有无伯乐去发掘他们的长处,更别提,中原,自古以来,在丝绸上,就有不凡的天赋,一切能制衣成丝的,都逃不过中原汉人的双手,只要材料被他们所盯上了。就像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成为餐桌上的菜,是一个道理,这些都是汉人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本能。
  还未至冬季,草原内部就已经开始“民心不稳”了。
  那些个投降的小部落,投靠了汉人,随着通商的往来,尤其是对于羊毛,棉花的大肆需求。
  这些小部落的牧民开始勤勤恳恳的养羊种花,转了个盆满钵满,虽然还欠着钱,导致他们的税收更贵,但即使是这样,他们的日子也比之前幸福多了,不用躲躲藏藏的交易,不用打打杀杀就能囤积货物,这放在一起啊,简直不敢想。
  而因为羊毛棉花等,让这些边缘部落的牧民富裕了起来,他们也更有钱朝着百姓交易货品,一来二去,周边的汉人百姓也是实实在在的赚到了钱,这就是商品需要流通,钱生钱的道理。
  而两相对比,那些个还在和中原僵持,是不是做过一场的大部落里的牧民,自然而然会有所不满了。
  这种不满,在冬日来临后,达到了顶峰。
  听说大燕有了新的棉衣,有了新的毛衣,各种各样的羊毛毯子等,保暖得不得了。
  大燕从草原购买了原材料,又经过加工,高价卖回了草原。
  这些如今和大燕频频交易的牧民,也知道这些原材料都是他们草原来的,没有人是真的傻子。
  可知看着这精细的做工,保暖的效果,不得不承认,这个钱,就该大燕的汉人赚。
  左不过,他们如今也越来越富裕了,毕竟进货都是从他们这里进货的,以后买成品还有折扣呢!
  而其他的大部落里,就冷得北风吹吹了。
  这样的憋屈,在小部落的衣食无忧,远远还能听见他们吃锅子的欢快声音时,达到了顶峰。
  这一场内乱,以大燕的巡逻军队过来,赶走了大部落的牧民和儿郎结束。
  但后续的影响,便是那几个部落,自己就乱了起来。
  这些个没有臣服的部落,没有汉人愿意和他们通商往来,他们买不到东西,只能从这些小部落的牧民那里“代购”,这一年,小部落的牧民可是靠这些赚了不少的。
  而现在,他们不得不低头,再度来代购御寒的衣物了。
  可这御寒的衣物太贵,尤其是他们是从二道贩子手中买,这才有了那一场骚乱。
  但是,有大燕军队在一旁虎视眈眈,又有货真价值的御寒衣物,还有这一年来,这些边缘部落,真正投靠大燕后得到的实际好处,有些人的心,开始乱了。
  他们这些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咬牙让这些软骨头赚了一个冬天的昧着良心的钱后,这些男子汉们,也开始了养羊。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要学着那些没骨气的,向汉人低头吗?”
  部落的首领气急败坏,严令禁止部落中的儿郎向周边兜售羊毛,他们绝不服输,他们迟早能将汉人往南方赶去!
  但是,财帛动人心,大燕用的,本就是明晃晃的阳谋。
  在实际的利益,与安稳的生活面前,部落的首领,权力逐渐在被架空,因为大家都想赚钱,哪怕是让原先投降的牧民们,先低价收购,再卖给汉人,也足够他们慢慢富裕起来了。
  民众自发的行为,首领如何能制止?到最后,只有强制。
  而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这些本就摇摆的儿郎,早就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弃暗投明了。
  他们,也想赚钱。
  他们,也想正常的生活。
  草原的落幕,比他们想象中快了不少。
  可细细想来,再正常不过了。
  现有晋王等大燕将士,在整个大燕的供给军需中,给了草原一个大大的下马威,收服了部分草原部落,将铁板打散。
  又以利诱之,外加军队的虎视眈眈,文武交错逼压,本就贫瘠的草原,又能坚持得了多久?
  “我中原的包容性,同化性,又有优渥二代生活给予他们腐蚀,草原,迟早真正归心。”
  看着扩大了部分的疆域版图,当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父皇啊父皇,你没有真正做完的事情,朕,做到了!
  北方版图的纳入,带来的是整个朝堂,整个大燕的喜气。
  自燕云十六州脱离汉人版图,中原无时不刻,不在面临游牧民族的骚扰,哪怕是燕云十六州,在艰难的收归后,游牧民族对汉人的骚扰,游牧民族的铁蹄,已经给中原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而如今,大片草原的版图纳入,进京的朝拜,让中原的百姓认识到,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外族的压力,已经被挪开了。
  他们,不是不可战胜。
  他们的铁蹄厉害,可中原,才是一直以来,屹立在这片大陆的正统王朝。
  晋王带着胜利的大部队回归了。
  七岁的小储君,带着满朝文武,在城门,迎王师归来,百姓夹道欢迎,鞭炮声不绝于耳,什么耗费财力,什么主动出兵不符合礼,百姓只要能吃饱穿暖,巴不得欺负他们的外人被打跑。
  晋王喜滋滋的进了城,看到他的太子三弟绷着个脸,故作威严的带领着百官来迎接他,一方面感概父皇对太子的重视,太子才多大,就让他在百姓面前统筹这么大的事儿了,一方面又觉得父皇对自己也不错,这样欢迎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