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陛下,臣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当今隐隐有所明悟,“继续说。”
  “太/祖曾有旨,书生不论朝政,是为了让他们安心读书,也是为了他们不被有心人影响,成为刀。但是这些年下来,这一条规矩已经没什么大用,所谓的天下人之心,民心,早就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士子之心’,‘书生之心’。”
  这话,可谓是说到了当今的心坎里,也怪不得林筠会单独留下来私下跟他说,不愧是父皇和他带出来的臣子,这才是一条心啊。
  “而这一次,这些个文人书生,他们将自己的弊端短板暴露无遗。”
  “声名。”当今玩味地说道。他明白林筠地意思了。
  “陛下,臣在翰林院这么久了,也看得清清楚楚,翰林院除了编书,大多都是辅助性的工作,官员的工作量,相比于其他部门,着实算得上清闲,更别提与户部相比。”
  翰林官员:玛德工贼!
  “臣想的是,先从翰林院里挑选一些官员,组成新试点的文宣部门,发行报刊,每当朝廷有新的政策需要解读,便可发行在报刊之上进行宣传,也让百姓能理解陛下的意思,以免被下面的官员暗改,糊弄百姓。”
  “而报刊又分为几个部分,如朝政一个分区,京中要闻热点一个分区,名人轶事等一个分区,甚至还能专门有个分区给商家进行宣传,从而有大笔进项,以填补报刊低价的不足。”
  “而那些个文人书生,也有一个分区。”
  “陛下,臣姐对于清源诗社,说白了也只是为了有个契机能让自己大方行走,这诗社臣的意思是归公,最大的发挥他的用途,陛下,翰林院的同僚们都是进士,一个个都不缺文才,他们正适合用于选拔诗社每月的优秀文章,而这些文章,张贴在诗社内哪里够满足文人们的心愿?”
  林筠噙着笑,很是为书生们着想地说道。
  而当今则是越听越能明白林筠这一步有多么巧妙,费了多少心思。
  怪不得,怪不得诗社一开始就没有说怎么收费,因为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诗社,不过是一个收拢天下书生的一个渠道。
  长此以往,有根胡罗卜吊着,这群读书人的心,这群读书人的声音,还会向着谁?
  “哈哈哈,子懋巧思,甚得朕心矣!”
  林筠不仅给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解决方法,就连资金问题都给想到了办法回笼,若是后续的人办得好,说不定还能有额外的国库收入,当今需要做得就是安排人,如此贴心的臣子,谁能不爱?
  你说他懒?在辅佐教导太子的正事上,可从来没有过失误,相反比谁都好。而在翰林院说懒,可一能发现遗落的人才,如甘永喆,二能发现部门的问题进行改进,还能顺便解决长久困扰领导的烦心问题,这样的下属,那就不是懒了,那是高效,好用,还忠心主动。
  当今对此事当然是很重视的。
  “既然是子懋的主意,诗社又是你姐姐弄出来的,这份差事,就交给你做了?”
  林筠却笑了笑,那笑容让当今眼皮一跳,果然林筠的狗言狗语又来了,“陛下,您觉得我师兄怎么样?”
  看着给他师兄谋事干的林筠,当今摇摇头,“你师兄比你稳重多了,又有宋怀杉带着,不过交给你师兄也好,总归以后他要独当一面,又和你们姐弟熟悉,接洽也快,那就由田渊负责这个新的文宣部门,底下的人让他自己挑,你作为副手从旁辅助。”
  当今一想,如今林筠的确教导太子更重要,而且林筠在翰林院的声望和积累都不如前翰林学士宋然带出来的田渊。
  田渊此人,倒是深谙潜龙勿用,君子藏器于身。林筠到底还年少,总规划设计可做,细节定然不如田渊。不过再怎么说也是林筠的主意,他不可能让人家名都不挂。
  “好歹也是翰林院出来的,自己来拟旨。”
  林筠也不掩饰自己的高兴:“臣遵旨。”
  总归他还小,还得陛下照看着呢,这些个辛苦麻烦的事情,自己哪里会感兴趣呢。
  交给师兄正好,等这个部门做得风生水起,师兄乘风而上,还不能带着自己吗?
  自己啊,还是在太子摄政后,才是最好的掌权时机。
  反正太子不急,他也不急,一步一步慢慢来,猥琐发育才好,在陛下这儿,他本来就是太子的重臣,而父亲才是陛下的心腹。
  况且,自己搞这个报刊的真正目的,还是温水煮青蛙,用于以后打破程朱理学的霸道,进行蚕食分化呢。所以,根本不着急。当今未必看不出这个报刊真正的作用。
  林筠带着这一份旨意回了翰林院。
  翰林院众人才被冯学士得陛下看重得消息震了会儿,没想到这还不到一天,又来了一个消息,这还是个大消息!
  翰林院的翰林们这才是真的激动了。
  翰林院内新增文宣部,由侍读学士田渊总领,修撰林筠辅佐,其余人员由田渊进行挑选。
  这可是在翰林院内部挑选!
  这可是翰林院的权力!
  冯学士会嫉妒不满吗?不会,因为田渊本就是宋怀杉培养的,等他一升迁就会上位,而现在田渊负责的新部门,却是对整个翰林院权力的加重,这一点,他们还是分得清的。
  因此,他们看着田渊和林筠的目光别提多么慈祥了,尤其是林筠,林筠一回来就有了圣旨,还是和诗社有关,谁不知道是林筠的主意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