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这段时间,宝玉倒是越老越懂事了,便是胡闹,也胡闹得……这么让人舒服。
饶是老太太,也忍不住开口斥道,“宝玉,这些话也是能随便说的?姐妹们的婚事自有大人考虑,你该思考的是读书。”
老祖宗竟然开始劝他读书了,宝玉知道他是说错话了,可林妹妹能招赘,他们家怎么就不行了?
姐妹们都在自家,想做什么做什么,多自由?
“老祖宗,我想去林家找筠哥儿玩儿。”
他得和筠哥儿说说,看筠哥儿有没有什么法子。如今宝玉也学聪明了,知道今天他是说不通的,便想办法求外援。
邢夫人却道,“筠哥儿似乎是昨儿个回家后就病了,在休养呢,宝玉还是不要去打扰的好。”
王夫人难得和邢夫人站在同一条战线,“宝玉,你老实回学堂读书去,你现在去林家,还要筠哥儿来照顾你不成?”
宝玉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只能不甘心的读书去了。
王熙凤和平儿回了自己房间,“既然筠哥儿病了,我们便送些药材过去。”
大老爷能让邢夫人应邀前去林府,那就说明没问题。
**
筠哥儿躺在床上高兴不起来。
筠哥儿鼻子堵着气,张着嘴呼吸,声音已经变了调,“爹?”
林如海试了试他额头,已经不烫了,放下了心,给筠哥儿说了结果,更是把当今补贴的钱给筠哥儿放在了枕头下,“等你好了自己收拾,陛下特意提醒我,可不要昧了你的。”
筠哥儿咧嘴笑,“赚了!”
林如海摇摇头,“就你这场病,就没法说赚了。”
“你且放心,太上皇那里没有动作便是翻篇过去了,好生养好身体,给你请了一个月的假让你休息,正好在家过完你姐姐生日。”
筠哥儿明白这是让他这一个月好生调整状态,吸了吸鼻子,有些难受的嗯了一声。
而等林如海到家,宫中关于此事的处理结果,也传了出来。
戏楼班主藐视皇家,但念在其不知者无罪,又损失了酒楼,故而取缔百花戏楼,免除死罪,撵出京城。
当然,没人关系是什么罪责和理由,他们只看结果。
结果就是,当今明晃晃的默认了甄家的罪责,但并没有往里追究。
而太上皇,太上皇就像是隐了身,完全没有动作。
可有时候,没有动作,也是一种态度。
甄家,已经彻底没有了起复的机会。
等消息后知后觉传到姑苏的时候,方三娘也已经到了广东任职。
方三娘先顺路回了一趟姑苏,既是给英莲他们送信,也是回老家,见了亲人一面,给家人们说了情况,请了人照顾家中老人,又叮嘱四弟好好读书。
不料父母打算和她一起去广东。
“我们也就会种些地,什么也不会,但如今你本就缺了种地的人,你一个女儿家,在扬州附近有些名望,可广东人生地不熟的,你身边便缺了地地道道种地的农人。”
“三娘,爹娘帮不了你什么,可若是在这个时候还不站在你身后,就没这个道理了。”
“……好,谢谢爹娘。”
“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
方三娘一家,一起赶往了广东。
让方三娘傻眼的是,等她到了广东,竟然遇到了特意来等她的田夫子夫妻。
“我这个读书人没什么用,但比其他读书人强一点,会一点耕种,便舔着脸来加入侍郎大人的队伍了。”
方三娘喜不自禁,她正缺懂农业又知识储备丰富的人才!何况是田夫子这样熟悉的人。
在京城那两三个月,挑选出来的孤零零的几个人才,也被分别下放或者留京专门研究农事了,人根本不够用,田夫子来的太及时了。
如今她身边,有家人,是地地道道的农家人,有田夫子,可以试着跟上她的节奏一起搞研究,还有司庭和两位女史帮她处理官场人际关系。
队伍虽小,却五脏俱全!
而在广东的一个小村庄中,一中年男子小跑着回了院落,对在编竹篓的白发老人道,“朝廷派来的清农司郎中到了,还真是个女子,倒真有些不拘一格的意思。”
老人手中动作停顿了一瞬,而后转头看向来人,“先看看吧,别贸然就折腾进去。”
中年男子脸上稍有些犹豫,“可好不容易朝廷有了正儿八经的搞技术的农官,我们真不去见见?”
白发老人只是继续手上动作,不紧不慢地问道:“农家弟子本就所剩无几,禁不起折腾。我且问你,就是儒家的荀子都被请出了孔庙,我们一些歪门邪道,撞上去还有活路?”
中年男子悻悻无言,半晌才道,“也是,这些年儒家党同伐异的,若是看见还有其他学说的弟子活跃,怕是没安生日子过了。”
老人冷哼了一声,显然不是对中年男子,而是对现在的所谓儒家,“一群贱儒!输在公羊学派下我们也认了,现在的程朱理学,放在秦汉时期,早就被锤成渣了!”
“如今情势不明,我们也就是普通农人。”
中年男子又问:“那若是方郎中之后找到我们?”
“不问不管,找到了就帮,但,至少目前,不可多言。”
“是!”
另一边,英莲他们才收到筠哥儿带来的喜讯不久,就得到了甄氏女这一出大戏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