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贾雨村这人他还是有所印象,是个钻研的,只要有机会重新入朝堂,当今迟早会重用,因为贾雨村当过当今的探路石。
而这封信,究竟是一封卖人情的信,还是一封试探性的投石信,性质全看林如海如何界定。
林如海陷入了沉思,贾雨村和他不是一路人,但如今他刀尖上行走,一旦有了任何不测,夫人和一双儿女……
“我这个二嫂子,究竟治的是什么家?!连身边的人都管不住!”贾敏气得眼眶发红,“她自己女儿的声誉都没法护住,就这样母亲还想玉儿——”
贾敏一下子止了声,眼中的怒火却没有熄灭,“这件事无论如何我都得告诉母亲那边,也告诉我那好嫂子!”
若是不告诉那边,还指不定后头什么都让人往外说,到头来别林府也被牵扯进去,谁让她是从荣府出去的呢?
贾敏虽止住了话头,林如海却也不是聋子,什么叫岳母还想玉儿,想玉儿如何?想玉儿去荣府住?玉儿才五岁,去年也才四岁,哪儿有四五岁的孩子离开父母住外祖母家的?自己都还不算彻底立住了呢,而且只是住,夫人不至于如此,所以只能是……
怪不得,怪不得夫人在年礼上……只是无论宝玉是个什么人,贾家的治家,却是实打实不适合玉儿的,林如海已经给贾府打上了治家不严的标签。
而且,林如海眼眸沉了沉,岳母真的觉得,两家还适合再结亲吗?
“我既叫夫人来,自是由夫人做主。”贾府惹出来的事,自然是要贾府那边自己解决。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中午更新吧,12点,v前都不改了
[1]贾雨村和冷子兴的一两句话,是原著第二回中的。
[2]出自颜渊问仁
按照原著贾雨村是这一年教书黛玉,第二年贾敏去世后,才遇到的冷子兴,这里两人相遇提前了,毕竟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改变,自然有影响。
原著中冷子兴先是说了贾家几个姑娘的名字,而后提到贾敏的名字随兄长从文,贾雨村说难怪他那女学生(黛玉)但凡书中有敏皆念做密,写字也是一样(教书一年了,可见贾敏的治家能力和林家的家风)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这样的行为,是真的很无礼了,而且冷子兴是三春的名字都往外说了(宁荣二府都没逃过)
贾府的嬷嬷丫鬟知道姑娘们的名字是正常的,虽然平时都称呼排行+姑娘,但是吧,冷子兴一个外男,一个仆人的女婿,怎么知道的呢?知道了还敢大大咧咧往外说,真不怪贾敏听了要生气。
第14章 不如稚子眼清明
这件事情林如海并没有瞒着筠哥儿,也将信给了筠哥儿看。
“爹,这贾雨村一没有当场制止友人,二又反手卖了友人的消息,这样的人,不好。”筠哥儿不喜欢这样的人。
林如海点头,“那你再猜猜,他为何要自揭其短呢?”
筠哥儿手撑着下巴,仔细跟着林如海的思路,思索了起来。
林如海也没为难自己方才四岁的筠哥儿,让他回屋慢慢想。倒是夫人刚在年礼上有所动作,荣国府就让人来查了吗?或许,还发生了什么其他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翌日,筠哥儿道:“因为他不能保证爹不能查到真实情况,与其推脱自己,不如坦坦荡荡,利益置换!”
林如海摸着筠哥儿头顶的揪揪,没说对没对,但脸上的神色是愈发柔和,整个书房,父子俩的交谈声起起伏伏,于林府而言,犹如雅乐,这是属于林府的传承。
林如海教子,贾敏也借由此事教女。
“能有这样的女婿,那周瑞家的显然不是个安分的,若是你,你该当如何?”
黛玉小脸气鼓鼓的,“那商人女婿不是府里的,不能随意处置,但却可以给他一个警告,且他的消息来源,想来是他岳母,也就是王夫人的陪嫁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身契是必然在手的,必须严惩,让下人看到态度,再告诉周瑞家的,事关姑娘们的名誉,若非看在多年情谊的和劳苦的份上,也不会留有她一命的。这件事,也绝对不能有下次。”
黛玉也没急着问她的处理方式有没有问题,而是连忙问道:“母亲,要是姐姐妹妹们的名字传到了外面怎么办啊。”
“不会再往外传,冷子兴是个商人,商人最是知道趋利避害,正常情况他不敢的,他应当是料定贾雨村不会往外说。只是可能喝了酒,在兴头上,没注意还有旁人。”在黛玉没看到的地方,贾敏神色冷然,就是传出去了,那也只能是假的,是疯子胡乱攀扯。
贾敏带有一丝骄傲的眼神看着黛玉,才这么大,已经懂得恩威并施,杀鸡儆猴,虽然手段还是柔和了有些,但孩子还小,不着急,且黛玉又不是不懂得“威”,想来等以后真嫁人了,也不会被欺负了。
贾敏本来不想拿这件事告诉黛玉的,但若是以后林如海回京就任,她免不了要带黛玉回荣府看母亲,她得提前一点点的,让黛玉知道,贾府如今是谁治家,治家情况如何,免得以后对外祖母家过于信任,吃了那王夫人的亏!
运河上早已没了冰层,通过运河行驶,贾敏的书信,半个多月,就已经到了荣府老太太的手里。
经过上次的事情后,贾母和贾敏之前心知肚明二人不复从前,如今见到女儿主动来的信件,贾母激动得差点落泪,“我的心肝哦,可算是不怄气了……”可事实上,距离上次书信,也才不到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