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贾政心里虽然也因为父亲即将离去而难过,但他心里也无法忽视地闪过一丝窃喜,他为父亲对他的重视而高兴。
而贾敏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感觉伤心,父亲临终前都会念着她,想着她,她越想越伤心,面上悲哭万分,哭得肝肠寸断,最后直接哭得昏迷了过去。
林海连忙把自己的夫人扶到一旁的椅子上休息,心疼女儿的史氏连忙请太医过来给贾敏看看。
那太医仔细看了看贾敏的脸色,然后隔着手帕诊了诊脉,然后叹了口气说道:“林夫人这是伤心过度,加上之前病还没好全,所以才晕了过去。我这有张安神的药方,可以先让人熬来喝下,到时候应该可以醒过来。”
后来史氏和贾政也进去看了贾代善,但贾代善已经没有什么能和他们交代的了,只能闭上眼睛,等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半炷香很快就过去了,贾代善最终是阖目而终,算是神态安详,临了也不算遇到什么太糟心的事情。史氏和几个儿子、孙子按照齿序在老国公的屋内跪好,送了老国公,这位荣国府的顶梁柱最后一程。
然后史氏叫人拿来早就准备好的寿衣,先让贾赦还有贾政两个儿子换好丧服。然后贾赦爬上了荣禧堂的屋顶进行“招魂”,他拿着贾代善的寿衣向北而立,大声呼喊了三声“魂兮归来”,接着爬了下来,和贾政一起,给父亲贾代善做了“小敛”,换上了寿衣。
而大周境内以金丝楠木最为贵重,而棺材也一般由家里的长子准备,这楠木棺材是贾赦得了贾代善的吩咐后从年前就备好了的。招来贾代善的亲随,没用荣国府的小厮,用了随贾代善征战多年的老兵们帮着“大敛”,将遗体装进了柩(棺材)中。
而后就是“殡”,《大周·礼记》有云:“天子、诸侯、公伯子男各有制治,天子七日而殡,诸侯五日而殡,公伯子男三日而殡。”所以灵堂设在了荣禧堂的正厅,灵柩摆在了厅的中央,派人挂好灵幔、设好灵桌、摆好香炉、“长明灯”于灵前彻夜不熄。府门外面也挂好了白幡,向经过的人说明荣国府内有了白事发生。
荣国府的情况与别府不同,大周境内,一般父亲去世,都是由长子向各家下讣闻(向各家报丧和通知送行的日期),但现在荣国府的当家人毕竟是贾政,所以贾赦在史氏提出由贾政写讣闻的时候,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这个送讣闻的活也轮不到贾赦,毕竟荣国府家大业大,怎么会没有几个送信的小厮呢?贾赦忙完自己的活以后,见暂时没什么要帮忙的,就先和史氏说了一声,需要把贾代善的遗折送进宫里,正好也向圣上说一下荣国府内父亲仙去的事情。
史氏一听还没有通知宫里也是急出一身冷汗,再说这遗折与政儿有关,她格外小心和在意,特意从老大手里拿过折子又看了一遍,确定老大没藏着什么小心思,便催着贾赦进宫。
贾赦换了一身素净的衣服,因为还没过完年,一身白或者一身黑的跑到圣上面前也算冲撞,不太吉利。所以贾赦在发冠那里绑了一条白色布条,左臂也绑上了白色布条,向宫里递了消息进去。
毕竟贾代善是老皇帝备受重视的臣子,宫里的内监见到贾赦递进来想要面圣的折子后,不敢怠慢,因为折子上说了和荣国公有关,贾赦在皇城附近等了没多久,就见到皇宫开了一道角门,一个小黄门出来引他去面见圣上。
老皇帝看到贾赦发冠和左臂上的白布条的时候心里已经知道了,怕是贾代善不好了!然后就见到了贾代善最后给他写的一道折子。
之前因为贾政没有功名和官身,就算他现在成了荣国府的继承人,司徒玺也没有打算给他封个太高的爵位,本来想封一个“世袭三品爵”就可以了,但贾卿一派浓浓的爱子之心,他也不好不满足贾卿最后的心愿,那便先封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如果日后真有真才实学再提拔也容易。
这样,等到开朝之后,贾政也有理由继承“世袭二品荣威将军”的爵位,也算是他待贾卿的后代不薄了。
司徒玺眼睛一瞥还跪在地上的贾赦,想了想叫他起来了,“代善临终前,只给你弟弟贾存周求了官职,没有给你求,你心中可有不平?”
“微臣的理想圣上也知道,微臣从小到大就一个理想,能吃能喝,富贵清闲一生就可以了,父亲知道二弟的抱负,所以才会让我送这封奏折到陛下您这里,我心里没有不平,我对圣上恩赐的齐安伯府很满意。”
贾赦的意思是自己不奢求也对那些朝堂上的事情没有想法。而司徒玺听懂了贾赦的言外之意,便破例写了个给贾政封官的诏书让戴权先保管着,等到贾代善发丧那日,去荣国府宣布,也算给荣国府一个体面和荣耀。
贾赦见圣上写完诏书后就自请退下了,司徒玺大概是有些意兴阑珊,也没计较贾赦这有些无礼的举动,让戴权送他出宫。
第47章 宋府隐秘
而从皇宫里出来之后,贾赦也没忘记要给司徒晟的暗卫传信,因为身有重孝,他暂时不能外出去,要赶回荣国府守灵。
但可以让来金去联系马山,相信七天过后,这位宋大人也有点苦头要吃。贾赦出门之前,特意写好了纸条,在出了宫门之后,来金就拿着贾赦的纸条快马加鞭地去了简郡王府。
气氛已经烘托好了,就等下一步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