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封面设计稿?”
“要求适用于纸质封面印刷?”
“确定是小说而不是报刊的封面吗?”
虽然征稿的要求令人疑惑,但还是许多学生试着提交了自己的作品。
鲍里斯松了一口气,很好,封面终于有着落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公寓里,已经从医院回到公寓里的他正头也不抬地伏在案前。
桌面上摆着一张张书签,每一张书签上都写着他自己的名字,字迹上还带着未干的墨水。
他现在几乎是机械式的在挪动着手指,全靠肌肉记忆在活动了。上帝才知道,他今天到底写了多少遍自己的姓名了。
斯尼特金娜走过来,既是妻子又是助理的她,将桌面上已经签好字的书签小心收拢起来,然后用绳子捆扎好。
陀思妥耶夫斯基捏了捏手腕,问:“真的会有人为了我的一张签名去买书吗?”
“当然会有啦,想想你的那些读者给你寄来的信吧,他们都在希望着能得到你的回信,然而你哪怕不吃不喝一天二十四小时坐在这里回信都不可能完成这件任务。他们收不到你的回信就算了,难道连你的亲笔签名都不能得到?”
陀思妥耶夫斯基试着理解,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慢慢来,编辑给你的时间很宽裕。”斯尼特金娜好脾气地劝道。
陀思妥耶夫斯基重新拿起笔,蘸了蘸墨水:“还有多少没写?”应该没多少了吧。
斯尼特金娜从地面上提起另外一捆崭新的书签,说:“你瞧,还多着呢。”
她熟练地拆开捆绳,她拿起一沓书签,犹如一个发牌员一样在桌面上抹过,一张张书签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身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眼神呆滞了一下。
怎么还有这么多?
作者有话要说:
*摘自原著
第261章 安娜·卡列宁娜
又一日——
书店老板在莫斯科清冷的空气中打开了店门,他按照惯例将新进书籍的名字写在了挂在门外的告示板上。
一名手拿公文包的律师从街道一侧匆匆而来,连日的冷空气让他将外套紧紧裹在身上。
路过书店时,出于对文学的兴趣,他的视线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告示板上的文字,在那一连串的书刊名称里面,唯有《罪与罚》这个名字,一瞬间就跃进了他的眼中。
他停下脚步,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告示板上的内容。
果然没有看错,就是他熟悉的那部《罪与罚》。
令他不解的是,在那诸多书籍名称后,告示板上额外补充有两行字——
“平装书籍,价格优惠!”
“精装本赠书签一份!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律师的眼里充满了疑惑,他走入店内:“老板,外面的告示板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书店老板热情地拿起两本装帧不同的书给他介绍:“这种就是精装本,你应该不陌生。而这种……就是平装本,相应的这种价格也更实惠一些。哈哈,每周报社的老本行嘛,毕竟它本来就是靠着廉价的《每周早报》打出的知名度,现在又搞出这一套也不奇怪。”
老板做了一个“你懂的”眼神:“精装本虽然贵一点,好吧,是的确有些贵,但是它有赠品!当然,仅限每周出版社的那些书籍。”
律师心中不以为意,他太清楚这些商家为了赚钱耍的小伎俩了。想从这些商家手中占便宜?做梦吧!
“我买一本精装的《罪与罚》。”作为一个保守派人士,他还是要了精装本。
早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还为《彼得堡文集》供稿的时候,他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了。后来正是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又成为了《每周早报》的报社忠实读者。可以说,对方每一部正式出版的小说与文集,都能在他的书架上找到身影。
然后律师特意强调道:“不要赠品。”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些商家早就把赠品的成本算在售价里面了,但他们绝不会主动告诉你,其实可以不要这所谓的赠品,这样就能更便宜一些。
别看只是一张书签,这些老板说不定能为此直接涨上一成的价格!
他心底暗骂道,那些外邦商人带来的坏风气。
老板的面色有些古怪,但也没有拒绝。
当律师将卢布交给老板后,老板动作麻利地从书架上找到律师想要的《罪与罚》。
老板说:“你真的不要书签吗?这上面可是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哦?”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夹页中抽出一张书签。
律师皱着眉头,问:“签名?”然后他的眼睛随着老板的动作慢慢睁大。
等等!
只见书签上面用靓丽的蓝色墨水,流畅地写着一个名字。
签名写得极为随性,然而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的名字!
“我要签名!”律师立马改口。
老板遗憾地把书签递给了他。
律师把书随手往腋下一夹,他郑重地拿着书签,他迎着阳光,蓝色墨水似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墨水之下是钢笔笔尖在纸面上留下的一道道流畅的书写凹痕。
那是文学的力量留下的刻印。
书签上还用黑色的油墨印着一行摘自《罪与罚》的句子——
人是从错误中得到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