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第255章 做旧工艺
一人众鬼开着小皮卡前往老郑给的定位地址,是一家位于市郊的私人艺术馆,门店冷清没什么人,一楼装修成了茶叶店的形式,只有一名店长和员工在。
坐在靠窗的位置,煮茶闲聊,微风轻抚,十分惬意。
一楼右边的位置做了一个圆形木拱门的隔断,这边是茶室,那边则是一个普通的展览馆,不少都是近现代艺术品,有少数清代的书画。
能这么放心摆在一楼,且是普通玻璃,想必算不上太稀罕的东西。不像咱们手里,有西汉的。
店长见来了一群人,上前接待询问,知晓是老郑邀请来的,便领着上楼了。
楼梯一上来就能看到是个展览空间,一些精致的雕花木架子上摆放了较厚的玻璃柜,地面用东西牢牢固定,防止不小心的碰撞把架子给碰翻了。
墙面上也有不少的书画,同样用玻璃封住了。靠墙的位置摆放着展览柜,是一些明清时期的书画,很多书画家在圈内或许有些名气,在圈外人眼里则是从未听闻。
走到第二个展览室,装修都比前面要精致很多,打光也更暗,走进来有一种昏沉沉的感觉,空间也小了不少。
最显眼的是一幅唐伯虎的画,和一幅唐伯虎的书法真迹,正下方陈列柜的位置也改成了人物介绍。看得出老郑对唐伯虎是真爱了……
穿过展览区,来到了老郑的工作间。室内很亮堂,走到最里面的位置有个向下的楼梯,是通向一楼的工作间,再往外是个普通储物间,再外就是茶室前台。
“看不出来,内部空间挺大的呀。”老高随意一句,只不过这里的工作间没有文物修复师,也没有鉴定师,只有两个正在给茶壶做旧的老师傅。
几位专家投来揶揄的眼神,老郑你该不会私底下,在干不合法的勾当吧?
老郑一哆嗦,连忙解释说:“这些个紫砂壶都是请古法传承人手工做的,是先卖出去了,再应客户要求做旧的,纯自己收藏或使用。”一边说着还拿起一把紫砂壶,把茶壶内侧的印记展示出来,足够证明是现代产品了。
将工作间的玻璃柜打开,里面还有好多把没售出的紫砂壶,都是出自现代同一个茶壶大师之手。老郑很会来事,出借工作间,还给几位专家送了一人一把紫砂壶,大家虽然都是搞文物的,考古圈和收藏圈有一定的壁,几把茶壶交个朋友,很划算。
“这是啥,我们有份吗?”小吕见老郑在发东西,很自觉地排队,伸出了手。跟着过来的鬼魂们本不想占这便宜,不过,那紫砂壶看着是挺漂亮的,是他们那时候没有的工艺。
老郑瞬间噎住,尽管都是不认识的人,可人家手里掌握着超级厉害的古法工艺,再没有名气,人家的本事在。犹豫了一下,老郑还是选择割舍钱财,把另一个柜子里的紫砂壶也取了出来,心如刀割般地分发给这几位新认识的人。
小吕继续伸手,震惊道:“没我的份吗?”
老郑也震惊,说:“你家里应该不缺吧?厨房里十几个白玉杯呢,能瞧得上这紫砂壶?”
“……”小吕心头一惊,这事她自己都不知道,看样子是曹丕的白玉葡萄酒杯造型美观,高端上档次,受到了鬼魂们的好评和喜爱,就干脆让他复制了十几份。
提及白玉杯,老郑趁机说:“吕小姐啊,你看……这工作间的租借费用,我就不收了。需要什么工具材料,我也都能提供。紫砂壶也给你,能不能,把那个高仿白玉杯,给我一个?”
说完觉得物价相差太大,白玉杯就算是现代的材料成本也摆在那呢,再加上如此神奇的工艺。
遂改口,说:“或者,卖我一个?”
几位馆长也有买个收藏的想法,不仅仅是想买白玉杯,小吕同志说能批量生产,把今天要做旧的这些东西都买一份自己收藏也不是不行。此时有人开口提了,便顺着话头也纷纷说想买。
“……”小吕瞬间苦瓜脸,贩卖秦汉时期的玉器!?而且还批量销售,一个就够花生米了,这么多人几乎上百个,加特林够用吗?
人家放着工作不管,特意过来帮忙,自己连一个可批量生产的现代工艺品都不肯卖,则显得自己太不给面子了。
考虑了一下,小吕说:“可以是可以,大家这么熟了,谈不上买卖,就当感谢。只不过纯工艺的只有这几件,是我收藏自留款,其他都打了logo”到时候找鲁班辛苦一下,凡是送出的,都刻些图案,以作辨别。
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这一趟没白来。
之后关于不同物件的做旧,专家们都展示出了相应的专业能力,器材用料逐渐完善,之后就是等时间的沉淀。
跟着一起过来的鬼魂们难得安静,一起换上了便于工作的袖套、围裙、防尘口罩等,背着手观察学习,还挺像样的。
钟会走过来拉扯了一下吕思彤,说:“我发现个问题,这封帛书和大嘤博物馆档案馆的存档图不太一样。”
小吕大惊,曹操不是验证过海外那件帛书的真伪了吗,这怎么还能不一样?
钟会比划了一下摊开在桌面上的真仿原件,说:“存档图的这个位置,有一个印章。被裱在一张同色的旧裱纸上,所以显得边缘略款。裱纸的这个位置,还题了字。”
大家当时因为震惊于帛书在海外,以至于忽略了些细节。按照钟会的说法,很可能是帛书被盗后,某一任收藏着对帛书进行了裱糊,且自己题了字还盖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