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曹丕:“……”冤,太冤了。
鬼魂们统一观点:小吕的辈分是个小小小小小孩,在又速成又有难度的考试获得成功后,想对长辈撒娇也正常。
总之,以后会时常提醒自己的:她还是个孩子啊!
第二天,吕思彤拖了个行李箱下楼,决定用新的事来掩盖昨天的尴尬,千万别问蛋糕礼,求求了。
刚下楼,就看见刘备和袁术从厨房端了早饭出来。
“小吕醒啦,吃早饭吧。喝粥还是烤面包?”
“……”吕思彤愣住,还没接话呢,就看见荀攸走过来。
“这个月生活费够吗?我多转你一点?”
“……?”吕思彤满头问号。
怎么感觉老祖先们看自己的眼神格外慈祥??
小吕带着疑惑坐落座吃早饭,顺便讨论下带几个鬼一起出发,最方便的肯定是曹操刘备,把五铢钱带着就行。
那么只需端水带个东吴鬼就行,也算轻装简行。孙策孙权都看向孙尚香,一则希望阿香也能多了解融入后世生活,二则她可以更近距离保护小吕,没有诸多避讳。
最终方案就是带孙尚香出发,兜里再带两枚五铢钱,想呼叫谁就呼叫谁。
吕思彤低头翻手机里存的规划路线方案,准备买票出发,听到大厅里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一则新闻。
首阳山一带,最近总有游客听到哭坟声,经过记者的多方调查发现,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子在cos司马昭给司马师哭坟,并且十分投入,在问到他是怎么确定峻平陵具体位置时回答:我亲自给我哥找的地方能不知道吗?
“………”小吕顿住了买票的手,难怪这么多天没见司马昭,居然自己跑去峻平陵了!!
新闻后半段出现了警察,说怀疑这个人是盗墓踩点的,问他证件都拿不出,且这人有时候在,有时候又不知道去哪了,更像是下墓的贼了。
“……”不知道司马昭是真的不小心被误会,还是以此为计让她不得不跑一趟,避免事情继续发酵惹来麻烦。
路线只好调整,先去峻平陵处理此事。
第191章 旅途启程
三月的天气算不上多暖和,风吹拂在脸上的时候不再那么冷会发痛。
首阳山这片地方人为干预的并不多,植物大多数都是自然生长,也就没有一些人造公园那么全部都是常青树木,一到冬天就枯绿混合显得死气沉沉几分荒凉。
到了春天的时候逐渐抽枝发芽,还算不得茂盛,总归是有几分凄凉。
峻平陵的位置后世并不知晓具体,只知晓是在司马懿高原陵的西边,再根据其弟司马昭崇阳陵的位置,以兄弟辈分为东西之分的话,只能圈定一个大概范围。
司马氏一家的历史评价可谓是相当糟糕,哪怕是统一了三家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也仍旧被后世诸多君王厌恶。比如唐朝名将李靖,早年立下诸多战功,加官进爵名望颇高,七十多岁的时候年迈多病在家休养,李世民想亲征高句丽,希望李靖能同去。
李靖以年事已高身体抱恙为由推辞,李世民就说:【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
当年司马懿也又老又病的,不还是为魏国建立功勋吗?
拿司马懿打比方?李靖吓得当场表演个痊愈,表示可以随军出征。不过李靖是真病,李世民也有体恤之心,可惜之后病情恶化不到两年就死了,好在算是高寿了。
“哼,哼哼。”司马昭听着路过这边的游客说起唐朝皇帝拿他父亲打比方的事情,十分不悦地冷哼。
今天他没戴护腕,也没戴围巾,自从前几天来了个自称记者的人之后,这两天就总有人跑到峻平陵来,他搞不太懂,后世一边说着他司马家的风评不好,一边又来这边寻他,说什么虽然不知道司马昭长什么样,但觉得他内外形象气质应该都挺还原的。
除了过来寻迹的游客,也有一些警员过来查看情况,似乎是因为他形迹可疑被误会成了盗墓贼。
司马昭心里委屈,瞧瞧东吴的孙策孙权,一个死得早一个活得久,团聚了;曹魏的曹昂、曹丕、曹植,虽然都死得早,也团聚了;就连蜀国的刘备关羽这种不是亲兄弟的兄弟,也团聚了。
而他呢?他和师哥关系那么好,他们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这种分别的痛苦难道不比别家更甚吗?为什么他就不能和师哥团聚?
甚至来坟头睹物思人,还被误会成盗墓贼。他盗谁的墓也不可能盗师哥的墓呀,哪件陪葬品不是他过目批准的,都是他精挑细选埋下去的。
“哼。”司马昭咬牙切齿地冷笑,父亲和兄长的陵墓都是不封不树,所以年代一久就看不出来陵墓在哪。游客来这边寻迹,也只能随便找块石头摆放贡品,这里地势较平,只有几个土石小丘,光秃秃的,树木也没几棵。
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有一处地面的野草相对其他地方是更密集些的,在这个季节稍微有土灰以外的颜色。
游客们没有什么发现,也没有找到新闻里提及的cos司马昭的人,简单供奉后就离开了这里。今天警员们也有来搜寻过,对司马昭这个神出鬼没的人抱有相当大的怀疑。
等地面上没了人,连能听骂的声音都没了,只有风吹过的细碎声音,只剩下孤寂。
司马昭往下到了峻平陵的墓室内,黑暗无光的环境却能清楚感知室内的环境,他抹了抹眼泪说:“父亲老糊涂了,后世都给他定了奸贼的身后评,他还坚持自己至死都没称公,不希望先帝误会失望。这事我也能理解,要不曹爽那个混账,我们也不必走到那一步……既然都已经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