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那路人回答得也干脆,说:“古人墓肯定有啊,就这条路走到尽头右拐就到了。”
  小吕狂喜,直奔过去,司马懿一路飘着跟随,剑不离脖。
  只要是个陌生鬼都行,随便他们聊什么,拖延时间等援军到来就行。
  一到那路人所说的古人墓,《杜甫墓》。
  我炒?杜子美!!
  吕思彤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没进门,说:“走错路了,换条路走。”不是过门不入不尊敬杜子美,主要是为了保护老杜!
  杜甫的墓虽全国各地出名的就有八处,但按照元稹的诗句记载,曾经杜家后人计划迁坟且执行,目的地就在偃师,因此偃师这里大概率是有老杜在的。
  杜甫对诸葛亮是相当的喜爱、羡慕、尊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就出自于杜甫的《蜀相》,还有《诸葛庙》、《八阵图》等作品。
  杜甫在成都居住时经常往武侯祠跑,甚至他居住的草堂都特意选址在武侯祠不远处,蹬个自行……呃骑马也就20分钟。
  “杜甫是何人?”司马懿略有疑惑地问,“与杜恕有关吗?”
  “嘶……”那还真挺有关系的。
  杜恕是曹魏的大臣,和司马懿关系不太好,在司马家高平陵之变后被发配。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广纳贤才,将杜恕之子杜预任用为尚书郎,后来转参相国府军事,是司马昭手下相当重要的一个幕僚。
  而杜甫,就是杜恕杜预的后人,且还写有《祭远祖当阳君文》,文中明确提到“先祖晋驸马都尉镇南大将军当阳成侯”,晋驸马镇南大将军当阳侯,就是杜预。
  听完这后辈的简介,司马懿疑惑道:“晋我姑且知晓,听你与先帝所言,是我司马家代魏之后的国号。杜预为晋驸马,是何意?”
  吕思彤缺德笑了笑,说:“你和杜恕成儿女亲家了,杜预娶了你二女儿,所以是驸马。”
  司马懿:“……”
  也就是说,杜甫是司马懿女婿的后人,但是个狂热亮粉。
  小吕笑得更缺德,说:“司马炎也很喜欢诸葛亮来着,登基后就开始大捧诸葛亮,唉,连您都要失色三分捏。”
  这样的阴阳怪气竟没能让司马懿破防,他呵呵笑了笑,说:“诸葛孔明的确是个人才,可惜为蜀国所用。倘若后人有此行为,必定是为了笼络人心,得人心方可得天下。”
  “得人心?你知不知道晋朝后面……”算了,看在剑还在脖子上的面子上,就不说难听的话了。
  吕思彤估计这么饶了一趟路,孔明那边应该已经通知集合差不多了,猜到目的地是崇阳陵应该也不算难,便又说:“刚才那边的路口应该是右转,我们先原路返回吧。”
  此时,传来一阵慌张匆忙的声音。
  “此乃何地?尔等看不到我吗?”一个纤瘦的老头看上去六十左右,衣服较为朴素,脸颊因过瘦而有些凹陷,身上既有文人气质又有飘零之人的愁苦。
  他试图和路过此地的游客攀谈,但都无人搭理,直到跌跌撞撞奔跑出来看见一个七旬老者持剑欺负弱女子。而在他跑出来的瞬间,那老者和女子的视线都向着他投来。
  他们能看见自己?
  “此是为何?”杜甫放缓步子走进,确定他们的视线在跟随自己移动而移动,确定之后又担忧这姑娘,道,“老人家,你持剑行凶,若有什么冤屈可以道来。”
  司马懿又笑了起来,尽管他和杜恕有矛盾,但既然杜预能为昭儿所用想必确实有才,杜预后人喜欢诸葛亮也的确有眼光,算不得是错。
  因此,他只是点点头说:“老夫复姓司马,名懿,字仲达,是魏国的太尉。”
  “……”杜甫噎住,本想说老人家你这名字取得实在不好,天底下怎么会有父母给孩子取司马懿这破名字。
  当年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靖将军装病不随,被李世民揶揄道:莫非是学司马懿装病?
  吓得李靖立刻蹦起来,没病,一点都没病,我去,我去还不成吗。
  如此足以说明司马懿这名字的影响力,竟还有人给孩子直接取名司马懿的,是完全不管将来的仕途了啊!
  但是仔细一听不对劲,他怎么还说自己是魏国的太傅??魏国太傅司马懿??就是那个司马懿??
  杜甫眉头紧皱,自己这个唐朝鬼能醒来,好像司马懿这个魏朝鬼能醒来也很正常。
  出于大唐子民的身份,太宗厌恶的鬼,他也厌恶!出于亮粉的身份,正主的敌人,他也厌恶!再加上晋朝后来的发展,没有哪个文人能够细读,没有哪个华夏百姓不为之愤怒。
  “阁下还请走远些,某只是个小吏,接待不了阁下这尊大佛。”尽管要保持些许对先人尊敬,但举止仪态都十分明显地表达了立场。
  不过一个眨眼的瞬间,司马懿自己的佩剑也出鞘,架在了杜甫的脖子上。
  “既然是后世朝代的鬼,正好也能有个佐证,这姑娘狡猾,避免被她一家之言诓骗。”司马懿带着一个人质和一个鬼质,让小吕重新带路。
  此时,首阳山上。
  诸葛亮已经通过手机把小吕被鬼绑架的事情告知曹昂等鬼,并暂时摈弃前嫌上山集合,一同在曹丕的带领下到他醒来的陵墓里商议对策。
  曹丕一脸阴沉,脸色比刚醒来就看见后世小辈在偷吃供品还要难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