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刘备抱臂,冷冷道:“仲谋害我二弟杀我三弟,都还有面目到成都找我,我有何不能见孙伯符?”
  提到关羽张飞,孙权是又心虚又得意。
  他不否认当年得知关羽死讯后慌得一笔,在看到范疆张达来献张飞脑袋的时候更是慌得脑袋空白,但是!刘备举国伐吴,吴赢了!
  “呵呵,玄德……”
  眼看再说下去这两个才刚经历了“共患难”的联盟又要再度破碎,吕思彤连忙捂住孙权嘴,说:“好了好了,不见就不见,你们坐车上等我,我去和导演看看场地,行吧?”
  孙权挪开她的手,冷哼一声没有反驳。
  刘备移开视线往孙权相反的方向,道:“我来江东为客,悉听尊便。”
  在路人疑惑的视线下,吕思彤收回手,盯着掌心看了看有点可惜:权儿怎么就没抹个口红呢。
  与导演知会了一声,导演很是感激地安排司机过来接人。
  带着三个鬼魂来到外面路道边上等候,车来车往很是热闹。苏南地区的环境和成都差不多,空气湿度较高,绿化搞得也不错,乍一看仿佛没有离开成都。
  等了十多分钟,一辆棕色的suv停在了路边,紧接着就响起了电话。
  吕思彤接听电话后询问车牌号,带着三个鬼坐上了车。
  司机是个微胖的中年人,笑起来很和蔼,眉毛弯弯的特别喜感,自我介绍叫张师傅,拨了转向灯说:“孙导说接个专家,我还以为会是个中年人呢,没想到是个小丫头,现在年轻人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吕思彤这时才知道总导演姓孙,因以职务称呼,也不认识别的导演就没问过姓氏。
  “哼,我孙家后辈,竟给曹操拍剧,真是有辱门楣,叛徒。”孙权酸溜溜地说,心里头很是嫉妒。
  车辆行驶了20多分钟,一个拐弯后沿着小河往前,相对于机场附近的繁华,这边的居民区有些年岁。丝织厂年岁更久,门头还保留着厂区的名字,但内部早就已经变成去居委会。
  找了处小区临时停车,将行李箱和买的东西都留在了车上,便跟着张师傅下车去找孙导汇合。
  三位老鬼不去见孙策,选择沿河走走,孙权往左,刘备黄忠往右。
  吕思彤和张师傅沿着小路往前走,看见边上小区的栏杆外有一棵十分高大的树,在较为低矮处的树枝上系着红色的布条,灌木丛前不知道是谁放了一束鲜花。
  这里原本是孙策墓的遗址,只是在很早以前坟包就平了,后来盖了楼房,只留下了这棵守墓的树。
  不远处的丝织厂的某一任厂长是个狂热的三国迷,知道这件事后颇为唏嘘。
  上任第一件事情不是改革厂区,而是划分了一小块地给孙策建了个空坟冢,立了碑,从方向上和这棵守墓树遥遥相望。
  踏进挂着丝织厂名字的居委会,就看见孙导正和这边的一位阿姨在聊天吹牛,说吴地的历史,说三国时期的东吴,说孙策孙权的优点,就是不提借场地是为了拍曹操为主角的网剧。
  那位阿姨烫了一头卷短发,说话带着很明显的本地口音,被夸当地的历史文化肯定是很高兴的,但外借作为拍摄场地这事还是没法做主。墓园可以作为景点放开给公众,但被借了就得拦着别人,恐怕不太好。
  而且小剧组没名气,谁知道是来这正儿八经拍戏还是想趁机挖个道去偷东西的?也没人能做个担保。
  “哎哟!吕姐来了!”孙导眼尖,连忙拉着吕思彤过来说,“阿姨,你看这姑娘认识吧,前段时间上了新闻的。”
  吕思彤尴尬笑了笑说了声你好,看见这位阿姨挂着红色的工作牌,这区域的书记。
  卷发阿姨打量一番,点点头确实有点印象,就捐献丁夫人陶俑的那个学生嘛,是高陵博物馆和苏博联手复原考古的省重点文物。
  “小娘鱼年纪轻轻不得了哦。”卷发阿姨笑了起来,说,“小苏我也认识的,以前她读书的时候就常来这边玩,后来工作忙了,就没再来过了。”
  讲到共同认识的人,卷发阿姨更健谈了些,带着两人去分隔出来的墓园。
  一条水泥板铺开的神道,或许是出于成本考虑又或者是空坟冢的缘故两侧没有石兽,两侧矮台阶上去就是一个比较显眼的坟包,墓碑上刻着“长沙桓王孙策墓”几个字,墓碑前简单放了一个供品的碟子。
  还有一束并不新鲜,可能已经放了两天的花。花的下面还压着一张漂亮的信纸,正反两面都有着很工整的繁体字,非常用心。
  台阶下的孙导在认认真真地观察整个墓园,听卷发阿姨讲需要注意的事项,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怀着敬畏之心,不能对场地造成破坏。孙导都应下点头,算着场地摆放的设备之类,以及镜头调度等都已经在规划。
  台阶上的吕思彤不懂拍摄的知识,靠近墓碑简单作了个揖,低头盯着压在花束下的纸张仔细看了看。
  [孙策拉直周瑜的双腿,绯红的皮鼓……]
  啊啊啊炒!!!是哪个勇士把这玩意放到坟头来的!!!不要干这种不敬先人的事情啊!!
  刺激,再看一眼。
  [孙策手臂高高扬起,不遗余力地打了上去,啪啪打得周瑜撒娇乱哭,臀波乱滚……]
  一阵微风吹过,吹起纸张一角。正面的文字被挡住,又露出背后的文字。
  嘶……太勇了真的,正面策瑜,背面策权,这都不敢想会被祥瑞到什么地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