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那头扯秧苗的董伯年道:“嫣娘,你扯秧苗的时候要小心些,若是碰到了稗子就直接丢出去。”
  说着,董伯年就将两株看着有几分类似的秧苗放到她眼前让她瞧。
  她仔细辨认了一番,没发觉秧苗有什么不一样,便疑惑地询问:“这两株苗子似乎长的都一样,没什么区别啊?”
  董伯年笑着看她,才耐心地解释道:“你瞧,这稗子靠近根部的地方长得白一些,圆一些,而这秧苗却不然,秧苗靠近根部的地方颜色深,带着深青色活是深紫色。”
  之后他又跟着解释,稗子是野草,日后吸取稻田里的营养,最后还会比秧苗长得好,农人们最讨厌的杂草就是稗子。
  教岑嫣辨认了一番,她也明白这两者的区别,最后也能自己江稗子和秧苗给辨认出来。
  见她能够自己辨认了,董伯年才继续去扯秧苗。
  岑嫣也跟着在旁边扯田里的秧苗,许是田里的泥土软些,她扯起秧苗来并不费劲,只是扯久了之后,手会泡得有些发胀,手上也会觉得格外难受些。
  好在一家人干活儿的速度也快,一日就将田里的秧苗给扯清楚,只等着明日再将秧苗种到其他的田里。
  等到次日,众人先是在田里用几根木棍拉线,确定好秧苗要种的位置之后,才开始下田插秧。
  这时候的岑嫣却帮不上什么忙了,插秧是一个技术活儿,需要一定的手法才能将秧苗插入泥土里种好,且能确定秧苗的间距,不会让秧苗漂到水面上。
  起初岑嫣尝试过帮忙将秧苗插到田里,最后竟直接漂浮了一小片,有些秧苗虽是在土里站得稳,但却歪歪扭扭的,若是日后能长起来,也长得没有其他插的好的秧苗好。
  她便只能同董繁枝在岸边帮忙瞧着秧苗里头是否混入一些稗子,将秧苗中的稗子剔除掉,帮着给田里忙乎的董伯年等人递秧苗。
  瞧着董伯年等人身后种好的一排排秧苗,看着整齐极了,就跟用尺子量好了似的。
  跟董繁枝在田埂上翻找了许久的稗子,岑嫣再也找不到稗子,才忍不住开口询问:“枝娘,你还能瞧见稗子吗?我找了许久都没再瞧见,是不是被咱们清的差不多了?”
  “应该是吧,要不咱们也歇一会儿?”找了这么久的稗子,董繁枝也感觉有些头晕眼花的。
  姑嫂两人达成一致,蹲在田埂边瞧着下头别人栽秧的场景。
  约莫是下头的地势要平坦一些,栽秧的人也格外多一些,岑嫣还隐约能听到下头的人说话的声音,看着那些人栽秧的模样,似乎在较劲,一个比一个快,就跟比赛似的。
  不过片刻,一名女子就将七八张株秧苗给插好,简直比寻常人吃饭的速度还要快些。
  那女子插秧的手脚似乎十分轻便,但插入的秧苗给又稳又准地立到田地中央,看着利利索索的。
  跟着她身后插秧的人似乎也不甘落于人后,因着插秧的动作,腰身也晃动得极有规律,田里插秧的男女一举一动有板有眼,腿脚向前走动的动作,身上的动作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某种统一。
  当然,最先头插秧的那个女子还是稳稳地走在最前头,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前头的那名女子渐渐将后头的人给甩到后头。
  等到她种完她那一垅秧苗时,别人还在田中央插秧苗呢。
  约莫是知道她刚刚忙完,立刻就有一阵微风吹过,田里的水面泛起阵阵的波涛。
  这波涛似乎来的不巧,竟将其他人的节奏的打的有些乱,其中一人的秧苗直接就被种的偏了许多,并没有初时那般对称。
  许是因着有人种的秧苗略微乱了一点,从岑嫣这处瞧过去,田里的秧苗也略微有些不平整。
  这时,两人身后出现一个声音。
  “你俩瞧啥呢,叫你们都没听到。”
  说着,董伯年无奈地提起秧苗往董承志和许慧所在的地方抛掷。
  “大哥,你瞧下头!他们插秧好快啊!”董繁枝的手往下头一指。
  循着董繁枝手指的方向,董伯年就瞧见下头插秧的盛况,不过片刻,他便能知道下头是怎么回事。
  便道:“他们那是在比赛争秧师呢,瞧着应当是将秧师选出来了。”
  “秧师?”岑嫣好奇,这插秧难道还有什么门道不成?
  “对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一行都有他里头的门道,比如这插秧,有些人就会将人组织到一起插秧,将插秧又快又好的人评选出来,到时候还会有秧田主人准备的礼品送给秧师。”
  对于能评上秧师的人来说,这可是寨子里极高的荣誉,不仅能得好东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寨子里的人也会因为她栽秧在行而赞不绝口许多年。
  若是某一日她在寨子里干啥,人家也会优先让她过去,毕竟以后在栽秧上头还可能麻烦人家哩。
  果然,那秧师就坐在田埂边,立马就有一个小孩带着吃食过去找她,两人有说有笑的。
  看着下头热闹的场景,董繁枝忍不住道:“他们争着当秧师,秧苗也栽的快,一举两得,真好!”
  “可不么,他们这般,就跟读书人考状元似的。”岑嫣觉得种田的生活似乎变得越发有趣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