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陈雪刚安顿好后妃陵的陵户,来不及喝口热水缓口气,西北边又响起狗吠声,她估摸着是帝陵或定远侯陵的陵户过来了,故而安排她两个兄长去接应。
是定远侯陵提前半天赶来,昨天下午出发,这会儿才到。
陶青松挑着两个沉甸甸的大竹筐直奔邬家,还没进门听到屋里咚咚咚的剁肉声,他吆喝道:“晓得今儿有客来?在炖肉?”
小核桃放下擀面杖跑出来,她惊喜道:“是陶舅舅!陶舅舅,你咋今天来了?我婶婶还说你们要明天早上到呢。我桃姨呢?她来了吗?”
“没来,天太冷,不让她跟来受冻。”陶青松挑着担子走到檐下,见陶椿握着刀出来,他解释说:“念着康陵的陵户还没走,我大舅兄安排我们早一天过来,多卖点菜。这是爹娘让我给你送来的,想着你今年估计不得闲回去,就没等你回去杀鸡宰鹅,半月前下雪就把家里的鸡和鹅宰杀了大半,这是熏过的。还有六十斤松子,你记得给你姑姐和邬二叔两家分一些,爹娘之前过来,这两家请他们吃过饭。对了,我妹夫呢?叫他跟我走一趟,我还给你们带来四捆松枝和一麻袋松塔,他去挑回来,我还有事,没空再过来。”
陶椿听他说一长串的话,看他又急着走,想留他喝口热水都不行,她只能送他出去,边走边说:“你妹夫跟他大哥都在演武场上搭挡风墙,你过去看见人交代一声就行了。春仙大哥来了吗?你跟他晚上来我这儿住,你俩睡我们隔壁的屋,土屋里面住着康陵的人。”
“晓得晓得。”陶青松见演武场上好似已经做上生意了,他顾不上再多说,急得拔腿就跑。
陶椿转身回屋,她顾不上看娘家送来的东西,她急着剁肉拌粉做番薯粉肉丸汤,打算晚一点去摆摊卖晚食。
灶房里,姜红玉烧火,姜父姜母带着小核桃捣番薯粉,陶椿实在缺帮手,把老、少、孕妇都用上了。
“爹,你跟我大哥二哥是咋商量的?他俩对你跟我娘住在我这儿帮我带孩子没意见吧?”姜红玉不拿陶椿当外人,她毫不避讳地问。
“陶陵长?”外面有人喊。
陶椿放下刀快步出去,是后妃陵的陵户过来送炼化的牛油,一共四大坛,合计三百六十斤。她回屋写收据,二人把四坛牛油挑进院子里,走进院子才发现檐下的稻草窝里埋着一只狗,只有一个嘴筒子和两只狗眼露在外面。
“这狗咋回事?不声不响的,猛地看见吓我一跳,还以为死了。”
陶椿拿收据出来,解释说:“拴着呢,它不高兴,在生气。”
两个陵户顿时理解了,其他的狗都在外面跑,独它拴在家里,不怪它不高兴。
两个陵户离开,陶椿回灶房继续剁肉,进门见姜红玉嘴角含笑,就晓得她把两个老人留下来了。
“大侄女,以后我们住在这儿可要麻烦你了。”姜母带着点讨好地说。
“可别这么说,分明是我大哥大嫂麻烦你们,带孩子可不是个轻松事。”陶椿头也不回道,“你跟我大伯住这儿,我大嫂以后能给我帮忙,这是减轻我的负担,我该谢你们才是。”
姜母闻言,心里最后一点不踏实也没了。
肉剁成糜,番薯粉捣得细如面粉,锅里炖的猪骨汤也出味了,陶椿把猪筒骨捞出来,让小核桃给花斑狗送去,她把骨头汤舀进两个坛子里,洗锅烧水准备氽肉丸。
肉糜用过半,邬家兄弟俩挑着四捆松枝和一袋松塔回来,他二人还带回四个送牛油的人。定远侯陵在半月前宰牲口分肉,牛油炼制八罐,合计五百斤。
陶椿盛四碗肉丸汤请娘家人吃,她安排邬常安先把火炉和两坛大骨汤挑过去,再过小半时辰,她就过去摆摊卖肉丸汤。
天色越来越晚,公主陵里越来越热闹,陵殿外的青石路上全是卖吃食和菜蔬的,演武场四周是摆摊卖山货、野物、粮食和皮袄棉鞋的摊子。
青石路的西北侧用牛皮、羊皮和狼皮缝在竹竿上连接成半人高的皮墙,演武场四周用草捆、苞谷杆、篾席、稿卷等东西围成一圈。陶椿过来时见青石路上火光点点,演武场上空烟雾缭绕,她走近一看,才发现摆摊的陵户们在演武场中间生一大堆火烤火。
“这些牛皮哪来的?”陶椿退回到青石路。
“后妃陵带来的,是为了卖,我们先拿来用,顺便帮他们卖,散集的时候再交给买家。”邬常安说。
“今天来了几个陵……”话还没落,西北边响起狗吠声,是帝陵的陵户过来了。
帝陵是今天最后一个赶来的,也是第五个,等他们安顿好,夜色落下,一行饥寒交迫的人脚步匆匆赶来,火速扑向热意涌动的摊位。
“这是啥肉?”
“貉子肉,来一碗?这东西等闲在陵里见不到,人多就跑,我们是过来的路上遇见的,一共就射到三只,这是最后一点了。”后妃陵的陵户介绍,又指着旁边的铁锅说:“这是牛油氽兔肉,已经卖完两锅了,兔肉又嫩又香,买到手绝不后悔。兔肉锅隔壁是野驴肉,炖了半天,软烂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