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到时咱们全家出动,一定能找到,叔你就放心吧。”
  姜向北两颊鼓鼓,嘴角还粘着米粒,也跟着忙不跌点头。
  这边几人信誓旦旦地安慰着平子爷爷,那边姜向南刚结束了跟老妈的单独聊天走出屋门。
  “跟你妈说完话了?”
  姜爱国让开身子,让姜向南进来。
  “说完了,妈让我给向北送支铅笔来。”姜向南从抱着的一摞书里抽出支钢笔:“妈说让你以后算账用。”
  “……”
  姜向北听不出来到底是话里有话还是真心话,眨巴眨巴眼睛,并不敢轻易接过来。
  万一接过来后就跟着句抄写一百遍等字眼……
  “人不大心眼还怪多。”姜向南笑着一位拍了下姜向北翘起来的辫子:“妈同意让我们做面包拿去学校卖了。”
  “什么!”
  意想不到的惊喜就这样从天而降,砸得姜向北眼冒金星,根本不敢相信。
  “妈是同意了,不过还有条件……”
  说到这,姜向南看向姜半,示意老爸自己来说。
  显然……屋里的大人们早就知道司文兰说的条件是什么。
  姜半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异常开心的语调说道:“爸,下岗了!”
  “……”
  第一批劝退名单里果然有姜半,前脚赵伟明刚出厂长办公室,他后脚就被喊了进去。
  心里一番挣扎下,最终选择在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三年工资一次性发放,福利补贴也全部换成钱算入赔偿金中。
  钱算下来足有一千多元,初初听到的都会觉得不少。
  可要细算,这钱可一点都不禁花。
  姜半有自家房子,就算离开厂子也有地方住。
  而厂子里住生活区的屋子还得收回去,要是同意劝退第一件事就得买屋子。
  一笔放在门面上的账,没人算不清楚。
  姜半当时就明白了,厂子领导其实就是逼着工人们放弃福利,选择继续在厂子里干下去。
  要是往更深处猜,说不定厂子的领导班子早就晓得厂子会倒闭……所以才肆无忌惮地搞什么改革。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就算是与不是对他来说已经没了意义。
  拿钱——签字——走人。
  脱下那身蓝色工装后,姜半彻底成为了“无业游民”
  “爸以后就靠我闺女了。”姜半笑得一身轻松。
  “爸你要……摆摊?”姜向北乌溜溜的眼睛里星星点点,等姜半一点头,立刻跳起来高声欢呼起来。
  “这孩子,你爸下岗你还高兴啥!”
  说是这么说,姜爱国脸上那也不是明晃晃的笑容吗!
  广播里天天宣传新政策,王家桥从黑市摇身一变成了集市,以前离开县城都得开介绍信到现在逐渐取消。
  南川钢铁厂这种思维模式先进的厂子,已经逐渐开始降低发票比例。
  种种迹象之下,无不给普通百姓们传递了人生许多种可能的新思想。
  尤其姜向南兄妹赚钱在前,让姜半更多了几分对新生活的期盼。
  “爸,咱们合伙吧!”
  “爸当跑腿,你给爸发工资就成。”姜半笑。
  计划赶不上变化,下午还想着要怎么说服贾叔到落凤街摆个摊子什么的。
  晚饭才吃完,赚钱的机会就落到了自家人头上。
  “我不是说了有条件吗?”
  望着父女俩傻乐,姜向南似是大喘气的说完剩下半句。
  “……”
  司文兰的绝技再次发威——笑容消失术。
  “期末考试语文八十,数学六十五,要是做不到这个寒假就别想靠近烤窑一步。”
  呼——
  一瞬间,悬着的心终于落到实地,姜向北甚至觉着这个目标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你妈这是终于想通了?”姜爱国笑。
  “妈说向北就不是读书的料,只能……”看着笑眯了眼的姜向北:“笨鸟先飞。”
  先飞不是指刻苦努力,而是比别人早一步开始赚钱。
  想起老妈的原话姜向南都想笑。
  “等别人反应过来,你妹已将赚上钱了。”
  “就算不够大聪明,只要小聪明足够比别人先走一步,就不会被社会淘汰。”
  “再加上你妹做事一根筋,面包这事我看她能弄出些花样来。”
  明明许多是夸奖妹妹的好话,从司文兰嘴里说出来,也都成了无奈之举。
  其实,姜向南觉得自己的妹妹除了读书不行,优点真是一抓一大把。
  姜向北哪管笨鸟背后都是些什么意思,搂着姜半的胳膊蹦蹦跳跳。
  一会儿说让姜半明天就去落凤街找位置,一会儿又说要研发新面包。
  “先吃饭。”姜半宠溺地看着闺女,一颗心就跟热水泡了似的软得一塌糊涂。
  活力仿佛感染了姜家在场的每个人。
  “那我一会就叫夏彩霞她们来商量……”
  话没说话,曹家方向突然爆发出一道惊天动地的哭声。
  曹彩凤哭哭啼啼地说着什么,但哭腔太重,姜向北一句话都没听清楚。
  姜爱国背身过去,冲着天井的方向划下火柴,丝丝缕缕的烟雾在哭声中被风吹向了不同方向。
  “我去问问。”
  曹彩凤的哭声越来越大,夏伟和刘春芳都被声音引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