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都是裴玄想的。”姜向北老实说。
  裴玄脑子转得快,通过刚才贾叔反应,立刻就联想到了先尝后买这个点子。
  要不说聪明人脑子好使呢!
  贾叔是真没想赚几个孩子的辛苦钱,最后不仅答应了帮推销面包,还提出每周一二早上可以将摊子借给几人摆,那就相当于有了固定摊子。
  几人连忙感谢,这么一弄哪再好收面包钱,最后推让几轮后以贾叔被人叫走作为结束。
  “你们瞧这摆摊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越往里走人就越多了起来,明目张胆卖东西的人多,这来买的人也多。
  “我们最近是不是没听广播?”
  姜向北估摸着应该是广播里播报了些什么内容他们没听着。
  “找个熟人问问情况,要是真没人管,那咱们也摆。”姜向南决定。
  临行前,几人还在家里演练过怎么分辨路人,然后如何鬼鬼祟祟地上去推销面包。
  刚才光顾着卖面包,五个脑袋都忘记了问问贾叔怎么回事。
  姜向北环顾四周,还真在街上看到了熟人。
  王家桥里姜向北去最多的地方就是张武家,面粉票糖票都快给人换完了。
  “张武哥蹲那干什么呢?”
  平时都是大家主动上门找人换票,何曾看到张武亲自来兜售。
  满脸郁闷的张武就蹲在人家门口,要是瞧见谁要买东西,立刻就上去问人要不要票。
  “张武哥?”
  姜向北快步转过人堆,对方一瞧见她,那眼睛立刻就一亮。
  “小姜同志,今天还是要白糖票?”
  姜向北摇头,张武立刻就叹了声气,懒洋洋坐回门槛。
  “怎么大家都不躲了?”
  “还躲什么躲,上面消息都出来了!这些摊子以后天天都有,啥时候来都成。”
  姜向北惊。
  随即颤栗从脚底升起,逐渐笼罩住了全身。
  每每思考产生计划,姜向北都是以前世经验来作为基准。
  可她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明明也是她知道的一点。
  这是一本书……
  这是一本言情小说啊!所有事件并不能跟前世做为对比。
  书里改革开放是一九七六年正式开始,整整比前世她那个世界早了两年多。
  也就是说今年底国家将正式宣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姜向北忍不住龇了龇牙,抬起手给了自己脑袋两掌。
  老天爷就算给自己金手指……估摸着她也用不到正途上。
  姜向北再次清晰认知到自己的智商有限!
  “哥。”姜向北掀开蓝子上的布:“咱们也摆摊卖,吆喝起来。”
  张武的郁闷姜向北现在完全能理解。
  大家交易方式活泛了,那直接用钱就可以买到东西,谁还来没事给中间人送上笔手续费。
  像是工业票那些值钱票更没人再换,砸手里的可能性相当之高。
  姜向南篮子交给姜向北,走到张武身边坐下,看样子打算还有问题想多问问。
  “向北,没人会举报咱们?”夏彩霞表示完全没听懂什么意思。
  “不懂就听姜向北的就是,你问那么多干什么!”裴玄说。
  其实……他也没听懂什么消息。
  反正琢磨出来的答大体意思是没人管,想怎么吆喝怎么吆喝。
  “咱们就听向北的。”曹彩凤拉了拉立马要针锋相对的夏彩霞,小声劝道。
  经历过水井事件后,姜向北和裴玄关系变好,倒是和夏彩霞互相看不顺眼了起来。
  “别吵!”姜向北抬手:“咱们就在那摆。”
  姜向北指的位置正好在一“大户人家”门边。
  以前也不知是哪位高官的宅邸,门都比别人家高了几阶。
  石狮子两边多出个小台子,蓝子放前边,几人还能顺便坐到后边青条石上。
  东西一放下,姜向北看了眼夏彩霞。
  “买面包啰!洛川市独一家的新品种面包,保准你在食品经营部都找不着……”
  “好吃的面包。”曹彩凤小声地帮着吆喝。
  就是声音小的就几人能听见,在人声鼎沸的街道上,跟蚊子叫差不多。
  “怎么出了三水胡同倒还腼腆起来。”姜向北笑。
  夏彩霞吆喝,姜向北就夹了几个面包到纸上,还特意将灯笼果面包分成两半。
  冷了的果酱不会流得到处都是,气味上却不会打半点折扣,一分开那股子酸甜就涌了出来。
  外形奇特,气味香甜,又跟经营部里的稀罕货同个名字。
  夏彩霞就吆喝了几嗓子,看热闹的就很快围拢到了台子前。
  “小同志,你们卖得这是啥?”
  “好香!难道商店里卖的面包就是这个味道?”
  “里面还有馅,这不跟包子一样吗!”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不过大多是看得多问价格的少。
  那金灿灿的面包瞧着比商店里还要好看,价格不用问就知道不便宜。
  “大家伙别担心,到底是什么味尝尝就知道了。”
  姜向南突然从身后伸出只手来,刀柄的位置冲着姜向北。
  “我们切点给大家尝尝,觉得不错的再买!”
  姜向北接话,转手又把刀递给了裴玄。
  她充当起推销角色来,把每一种味道的面包都大概介绍了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