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别有天> 第151章

第151章

  “宁州黄沙遍野,无地耕种,仅能依靠相近州城与朝廷供粮维持。蝗灾在闾州闹了几月,眼下过了秋收,朝廷还是没拿出法子。闾州收成减半,还得分给边塞守备,哪儿还能撑半年?户部既对闾州粮储有疑心,又不下查确认,这是何意?”
  兵部尚书宗翰明说罢,气愤地哼了一声。他也是文官一流,这些年看多了各地军报,尚不敢说感同身受,这些稳坐庆都高谈阔论的朝臣又怎会明白边境将士的艰难、各地灾民的苦楚?
  林高懿蹙眉,站起高声道:“户部年年对各州田地登册,记录皆可追溯。宗尚书方才所言是什么意思,在说户部玩忽职守?这天大的帽子,户部可担不起!”
  宗翰明眉头紧锁,对林高懿避重就轻的说辞很是不满,反驳道:“林尚书,本官说的是闾州一事,你何故牵扯其他?”
  林高懿怒然:“脏水都泼到跟前了,本官还不能辩驳吗?”
  又一阵咳嗽打断了两人僵持。
  柳浦和手持绢帕掩嘴轻咳,而后慢叙道:“宗尚书说得不无道理,宁州现有的大半粮草都是从闾州调去的,今年闾州自顾不暇,怕是支援不了宁州战场了。可刺惕部如狼窥伺,宁州边境不得不防。朝廷必须尽快筹备冬粮,以备两州过冬。”
  他的话音落下,瞥了一眼宗翰明,话中大有提醒之意:“只是无端揣测朝廷命官,宗尚书还请慎言。”
  柳浦和垂眸暗道,且不论立场如何,宗翰明在朝中任职数栽,鞠躬尽瘁,其忠心可表,必要时可提携一二。
  林高懿立即意会柳浦和的言外之意,怪不得吏部不为敬王所用,殿下仍旧敬重柳浦和。此人连任三朝,不管立足何党,言语皆顾全大局,不论太子与敬王如何争斗,有他坐稳内阁首辅的位置,朝堂就不会大乱。
  想到这些,林高懿也卖了柳浦和一个好,说话缓和了些许,“并非户部不想拨款,而是今年大部分开支都用于湑河下游固堤与灾后重建,加之宫中开销巨大,太后又寿辰在即,处处都要用钱,户部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柳浦和闻言点了点头,看向张英奕问道:“朔阳侯的案子,三法司查办得如何了?”
  张英奕眉头微挑,明白吏部这是在问他们朔阳侯贪墨的钱款去向何处,遂道:“从朔阳侯、前任礼部侍郎、前任建州巡抚等人府中查抄的赃款皆已充入国库,至于户部是怎么花完的,本官就不得而知了。”
  他正说着,将查抄的账目名册放在了案前,摆出一副刑部也有记录可追的模样。
  林高懿长叹一声,无奈道:“国库亏空许久,各地财政紧缩,查抄的赃款甚至不足以填补各项空缺。”
  宗翰明蹙眉冷声:“可本官听说,太后寿宴建了礼佛寺不够,还要再建一座行宫献礼?”
  江山百姓处处吃紧,宫中开销挥霍无度,再查出十个八个朔阳侯府,也经不住朝廷如此铺张浪费。
  “这是点到工部了?”鞠成尧笑了笑,直言,“太后七十寿辰在即,外邦来贺,新修行宫迎客,正是扬我国威的好时机。建越港口兴建,往后与外邦通商,于我朝大有裨益,切不可因小失大!”
  张英奕冷笑:“本官不知为民请命竟成了鼠目寸光一流!”
  鞠成尧驳斥:“沿海港口开通,可保大齐百年无忧,亦是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可闾州百姓眼看着就要饿死了。”宗翰明早对工户两部之心存疑,怕是等不到大齐昌盛,江山就要毁在这些奸臣的手里。
  柳浦和面色凝重,通商口岸固然重要,但闾州之事迫在眉睫,不可疏忽,于是说道:“太子向皇上递了道折子,提议免去闾州未来三月的赋税,向各州调粮支援,直至来年开春。皇上的意思让内阁得出决策,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林高懿摇了摇头,仍旧一副无计可施的样子,“凛冬将至,宁闾两州有难,建越两州有需,奎州前些日子也提了军需,大齐境内各地都有需求,难道处处都要免去赋税吗?”
  久未发言的礼部尚书常修诚黯然沉声道:“各地都紧缺?户部的意思是大齐眼下什么都拿不出来了是吗?”
  林高懿抿了抿唇,旋即提议:“太子所提调粮一事,倒是有计可施。齐南琨州储粮可腾出四成驰援宁州,挨过今年寒冬当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奎州……本官再想想办法。”
  宗翰明眉头松展,并非他舒心,而是听了林高懿的话,顿觉寒意侵骨,无话可说。
  琨州是敬王的封地,大齐各处艰难如此,眼下内阁聚众议事,可他们谈论的归根结底仍是太子与敬王的权势抗衡,这是将百姓置于何处啊!
  奎州乃是苦寒之地,境遇不比宁州好上半分,没有粮草支援,将士们怕是要在天寒地冻中熬过严冬。
  好在奎州守备在军报中说明,军营后勤自耕自种,产粮不至于让将士们饿死。可宗翰明心中有愧,难道他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奎州的将士们日夜坚守边防,每日粮食仅够他们不挨饿吗?
  如若他没有记错,奎州军营那几十亩田还是十几年前陆将军带着镇国将军府的人亲手开垦出来的。
  张英奕注意到宗翰明脸上的失意,默然拍了拍他的肩膀。大齐至今已有百年,他不相信巍巍王朝就这么垮了,一定还有办法的。
  他同样质疑着朝中大臣们的立场,但那又如何呢?只要他决意坚守底线,保证刑部各处无过,严格纠察朝中奸佞,相信终有一日,庙堂清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