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闻言,雍盛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舌上压着的冰块逐渐融化,冰水流经滚烫的咽喉,淌入灼灼腹中,于盛夏里激起一阵砭骨寒意。
  日光白炽,恍惚见台上花花绿绿的人影踏来走去,耳闻咿咿呀呀,箫鸣筝响,铜锣鼓点子打得急雨敲棚一般。
  众人原本都抻着脖子看热闹,渐渐的,周遭静了下来,台上武生方巾皂靴,手执长.枪,唱词激昂苍劲,干脆利落地落入每个人的耳里:
  “微风起露沾衣铜壶漏响,披残星戴斜月巡视宫墙。龙阁与凤阙依旧无恙,只不见当年创业高皇。忧国家只觉神魂飘荡,细思量又添无限惆怅。高皇帝叱咤风云平天下,到临了晏驾归天无缘安享。歹妇人谋山河妄起风浪,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惜幼主陷孤阵歧路怅惘,只落得星月冷空照未央!”
  第46章
  轰隆隆——
  天边不知何时聚集起来的乌云中突然炸开一道惊雷, 原本热闹的园子顷刻间化作荒山古庙,只余一片瘆人的死寂。
  太后面无表情,缓缓放下手中茶盏。
  盏底磕在茶床上的动静听在耳里, 直可媲美方才那道撼天动地的雷声。
  “左相这份大礼,哀家恐怕无福消受。”
  她谁也没看,垂着颈子专心抚摸怀中狸猫, 声音中裹挟着山雨欲来的威势。
  在众人糅杂了惊恐不解惶惑等诸般情绪的目光中,范廷守敛衽离席, 目视前方, 一步步走上前来。
  雍盛看到他坚毅清癯的面孔,看到他铁灰色笃定无波的眼睛, 看到他一辈子挺直如松从未塌弯过的脊梁, 看到他掀袍下跪, 自袖中掣出奏呈,双手托过头顶, 昂首朗声道:“太后, 臣有本要奏!”
  太后不满:“何事非要今日此时此地来奏?”
  “事关江山社稷之安危, 太后娘娘一生之清誉,臣虽驽钝, 亦知防微杜渐禁于未然之理, 因此在祸乱降临之前,不得不犯颜直谏。”
  见他态度强硬,太后双眉蹙拢, 已动杀心, 张了张嘴,刚想驳回,范廷守竟擅作主张继续道:“臣有三谏。一谏, 自古皇帝乃一国之君,为君者,有侍奉亲长之道,但绝无为臣之礼。今日千秋,圣上领百官朝拜太后,此举有损君主之威严,君威可及,则民不畏上,上下失序,纲纪废坠,天下大乱也!二谏千秋节铺张浪费,靡费甚巨,宴上凡食器皆纯金,凡有赏皆越常例,上下君臣以惰为乐,以侈相骄,有违先皇戒奢侈行节俭之圣训,长此以往,社稷安能久安乎?三谏,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危亡之际,母代子职天经地义,子已长成,母若不退,便生牝鸡司晨窃权乱政之谣言,此乃人之憎祸之始也,不可不防。臣为天下计,为君主计,为太后计,奏请太后即日起撤帘还政!”
  铿锵话音一落,四周鸦雀无声,太后尚未如何,王炳昌先疾言厉色拍案道:“太不像话!左相特地选在太后千秋这般妖言强谏,究竟安的什么心?”
  “某安的是一片忠心!说的是铮铮肺腑之言!”范廷守侧目斜睨,“不像某些饱食终日尸位素餐的腌臜佞臣,专挑些软话谗话废话说!”
  “你!你说清楚,谁是佞臣!”王炳昌怒极,一张白面皮涨得通红。
  范廷守冷笑:“我在此冒死进谏,你在旁东拉西扯,孰忠孰佞,一眼分明!”
  “如你这般字字句句指斥詈骂圣上太后便是忠?”王炳昌反唇相讥,“不过是卖直沽名犯上狂悖的蠢物罢了!”
  二人互相攻讦,言辞激烈,眼看越骂越放肆,群臣瞠目结舌之际,枢相谢衡抬手,一锤定音道:“宣殿前司,即刻捉拿反臣范氏。”
  话音不大,却引得群臣哗然。
  太后亦猝然扭头,看向自己兄长。
  雍盛浑身一震,捏紧了手中金寿客,花茎娇软,稍稍用力便拦腰折断。他单手撑案,欲起身奏对,抬首时恰对上谢折衣投来的目光,对方朝他轻轻摇了摇头。不过是犹疑了瞬息功夫,就听闻有人高声道:“臣,观文殿雷效,不敢苟同枢相之语,范大人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今日之言更是词严义正字字珠玑,臣不明白这样的直臣怎么就成了反臣!”
  他之后,又有人离席,快步趋前:“臣,刑部侍郎游茂生,亦觉反臣二字太过武断,我朝历代君王皆以虚心纳谏为美德,我朝只有死谏之臣,没有谋反之臣,不知左相大人诚心进谏,触犯了哪条大雍律例?”
  “臣,御史台汪实,谏太后撤帘还政!”
  “臣,御史台柳成德,亦谏太后撤帘还政!请太后纳谏!”
  “臣……
  一时间,谏臣前赴后继,议声此起彼伏。
  那一刻,雍盛望着陆续跪伏的十余号人,耳边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渐渐化成无意义的噪音,灵识仿佛暂时抽离出肉.体,浮到半空。他冷漠俯瞰这场政治游戏,已预料到对方会如何反击。
  他看向肃立在太后身后的殿前司指挥使,看到谢戎阳附耳倾听一名内侍的密语,而后他望了一眼他泰然自若的父亲,未有迟疑,就把一只手举到半空,猛然劈下:“打!”
  “是!”随着一声吼应,斜下里冲出两只队伍,二话不说对着这帮官员劈头就打。
  这些文官大多手无缚鸡之力,哪能抗衡习武之人如此铁拳?挨打之余,只能逞些嘴上威风——
  “岂有此理!吾乃大雍士大夫,尔等武夫……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