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徐陵也附和:“臣认同中丞所说,若是对子高的处罚太轻,后面怎么管理宫禁,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借着匡正皇帝过失的理由,在宫里随心所欲地打伤禁卫将领?不遵圣上号令了?”
众人纷纷点头,“是啊!”“是啊!”“当初赐韩将军银虎符、可在宫中驰马就是不对的,这权力也太大了啊,就是太子也没这个权力啊!”“圣上就是太宠信骄惯子高,才发生了昨日之事。”“他本应去东阳赴任,圣上一留再留,若是赴任了,根本就不会发生昨日之事。”……
听着群臣你一言、我一语,陈蒨内心火冒三丈,但硬是忍住不敢发作,问沈迈道:“沈卿以为怎么处罚为妥?”
沈迈想了想,说:“既然陛下说从轻处罚,臣建议罚其一年薪俸,杖责三十,陛下以为如何?”
陈蒨刚要开口同意,徐陵起身道:“这也太轻了,根本起不到引以为戒的作用。”
“那依徐卿之意,该怎么处罚呢?”陈蒨看向徐陵,徐陵见皇帝的眼眸深邃难测,不禁感到心慌,没有立即回答。
孔奂不识趣地接着说:“抗旨不遵应是死罪,不处死已是从轻处罚,臣以为应削去子高的官爵,以庶民身份回家,就是圣上恩典了。”
陈蒨心里这个气,昨晚已经和到仲举、沈迈商量好了,想着自已今天放下姿态,承认错误,就是想把罪责揽在自已身上,以减轻子高的罪责,三人商量的时候,就担心孔奂和徐陵会跳出来反对,果然他们一如既往地不留情面。
皇帝沉默不语,整个政事堂陷入可怕的安静之中,其他大臣都低下头不敢出声。
第230章 廷尉狱
“陛下怎么不说话?陛下回答臣啊?那陛下想要怎么处罚?……”孔奂还在不停追问。
沈迈又起身打圆场:“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四方还未完全平定,国家急缺武将,臣建议官爵还是保留,罚三年薪俸,杖责六十,另外,韩将军写下千言悔过书,表示真心悔过,决不再犯。”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这个处罚可以,轻重适当。
陈蒨犹豫不决,倒不是担心罚薪俸和杖责加倍,而是那头犟驴子肯不肯写悔过书啊?
“陛下、陛下?陛下同意了吧!”到仲举见徐陵和孔奂没有表示反对,心想赶紧结束这个集议吧,后面还有好多国事要处理呢,只是皇帝还是不说话,一直在发愣,不得不扯了扯皇帝的衣袖。
陈蒨这才回过神,叹口气:“好,若是诸位没有意见,就依沈卿之言吧!”
“侍中小心,地上有水,小心滑倒。” 廷尉卿沈迈搀扶着到仲举,左右跟着四个狱吏,几个人走在长长的廷尉狱甬道之中,这里光线昏暗,空气中有股说不出来的难闻味道。
“唉——,这两日有劳廷尉卿了。”到仲举抱歉道:“子高这孩子脾气倔,后面受杖的时候,您可要多多关照,千万别伤着筋骨。”
沈迈笑着点头:“圣上特别交待卑职,卑职哪敢不放在心上,卑职会亲自监杖,侍中请放心。”
两人说着来到一间牢房前停下,身旁的狱吏大声道:“罪人韩子高,侍中和府君来看你了。”
听见镣铐当啷作响,漆黑的牢房里缓缓走来一个只穿白色泽衣的身影,他在铁栅栏后面停住,拱手一揖:“子高见过侍中、廷尉卿。”
到仲举说:“今天圣上专门为你的事召开集议,你不知道自已闯下多大的祸啊!按律,你抗旨不遵、打伤禁卫将领可是死罪,圣上为了尽量减轻对你的处罚,不得不承认自已失察,侯安都谋反罪名不成立,并亲自为你求情,天子当众认错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才得到从轻处罚你的结果。”
沈迈也附和:“圣上真是为韩将军操碎了心,昨晚把我和侍中都叫去了式乾殿,我们商量到半夜,今天的结果总算不负圣望……”
还没等沈迈说完,韩子高打断道:“你们说来说去,无非强调,皇帝是为了从轻处罚我,才说侯安都没有谋反,是这个意思吧?”
“你这孩子?听你这口气,还在责怪圣上吗?”到仲举气得胡子翘起来:“你怎么就是一根筋呢,侯安都嚣张跋扈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倚仗着以前的功劳,不把圣上放在眼里,已无人臣之相,就算他没有谋反,圣上处死他,也没什么不对,难道要等到他起兵造反了才能杀他吗?”
沈迈在旁劝道:“哎呀,好了好了,两位不要为这个争执了,一切都过去了,韩将军也不要再生圣上的气了,顺着圣上的意思,很快就能出狱,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嘛!”
“好,我也不想待在这里,是什么从轻处罚的结果?”韩子高问。
第231章 我不后悔,写什么悔过书?
“罚三年薪俸,杖责六十,写一封千言悔过书,韩将军就可以出去了,官爵还是照就。”沈迈道:“本来依圣上的意思,只罚一年,杖三十的,不过三省八座没有同意,后来我又提议这么处罚,才通过了。韩将军不用担心,在下会亲自监刑,忍一时的皮肉之痛,不会伤到将军,休养一月就能痊愈。”
“呵呵,”韩子高冷笑着说:“前面两个我没意见,千言悔过书?笑话,要我悔过什么?我救人没有错,错在抗旨不遵,那就按律处死我好了,我不后悔,写什么悔过书,不要说千言,一个字都没可能。”
“你……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呢?圣上为了救你一晚上都没睡好,你怎么不知好歹呢?” 到仲举气得不行,伸手进栅栏里就给韩子高当头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