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韩子高说:“开垦荒田,国家支持,所以免税,但是有年数限制,不是一直不交,可以免税五年,你家已经不交有十年之久,前面没交的五年,本官也不追讨,从今年起把税交上。”
那大户又要开口,韩子高道:“三十税一,这点税钱对你家来说,就如牛上一毛。成州每年交不上税到国库,而国库却要拨大量军饷给成州。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们占着成州十之七八的土地,也就是十之七八的税都因为你们不交而收不上去。”
“年年战乱不断,养兵要钱,筑城要钱,造兵器要钱,造桥修路要钱,哪里有天灾人祸国家还要出钱,这些钱从哪里来,就是靠你们每家每户交的税钱啊!”
“即使国库空虚,圣上仍然体恤百姓生活困苦,减半征收税赋,免徭役,不许收苛捐杂税。自已省吃俭用,住着前朝的宫殿,每缝下雨,屋顶漏水,也不舍得修建新的,吃喝用度全是旧的,衣服缝缝补补,说句实话,活得还不如以前当临川王的时候,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国家,可是光靠圣上一个人省吃俭用是不行的。”
“什么叫国家,有国才有家,有了国家制度的保护,你们才能拥有土地,财产不被侵犯,才能从土地获得收入,而你们却不支持保护你们的制度,若是人人都像你们这样不交税,国家财政一天天入不付出,总有一天会崩塌,国家没钱养军,还有谁能保护你们的土地?财产不受侵犯?”
大户们听到这皆低下头沉默无语,韩子高道:“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说多了你们也未必听得进去,我不是前面几任刺史,不会放任此事不管。总之一句话,想要地就交税,不想交税就把地交出来,既不想交税,也不想交地,就是我前面说的两条路,给你们三天时间把田税如数交上,否则,莫怪本官翻脸无情。”
说完,韩子高起身一甩长袖,大步离开了大堂,大户们竟没人再敢吱一声。
第114章 耕田
三天没到,闹事的大户们全部如数上交了田税,韩子高松了口气,其实自已也不想用强,但是对这些坐威坐福惯了的高门大户不狠不行,必须软硬兼施。
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理龙山僚人生计的问题,韩子高与萧铉亲自拜访数位善于种植和养畜的汉人农夫,下重金聘请他们一起住在龙山上,不分白天黑夜地研究龙山的土地、植被和天气,经过一个月的商讨,定下十几种方案,先在几处地方试行,由汉人农户指导,州府土兵帮助僚人耕种和养畜。
又将宁氏侵占的千亩田地,一部分配给俚人,一部分配给汉人,一部分荒废的贫瘠土地,派土兵重新翻地施肥,挖渠灌溉,准备把地养肥了再分配。
一个月后,只穿着两裆衫和短裤的韩子高,头戴斗笠,拄着锄头,站在梯田里,望着眼前一望无际、长势良好的庄稼,就像看着亲生孩子一样,别提有多开心。
这时一匹快马来到田埂边,“将军,皇帝的诏书来了,请将军回府接旨。”刘诚下马道。
“哦,太好了。”韩子高提起锄头跳上田埂。
“将军,两个月没见您,瞧您黑成啥样了,我差点不敢认您。”刘诚心疼道。
“没关系,我黑得快,白得也快,对了,你的伤好全了吗?怎么你亲自来传信,派其他人来就是。”韩子高从地上拿起衣服穿起来。
“属下没事了。”刘诚赶紧上来侍候:“我不在,他们就敢偷懒了吗?也不侍候在您身边,连一个人都不见。”
“你怪错他们了,山民在建房子,人手不够,我让他们去帮忙了,我这里就是锄锄杂草,没什么事。”韩子高说。
刘诚摇头道:“您这刺史再做下去,就成庄稼汉了。”
“你还别说,我觉着在这山里种田挺好的,清静自在,难怪五柳先生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我退休,我也买几亩田种种,养一院子的鸡鸭。”韩子高笑说。
“您这样爱操心,怕是没有退休的时候。”刘诚道。
“你这话不吉利,什么叫没有退休的时候,等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我就上辞表,早点回家。”韩子高说。
“圣上不准哦!”刘诚道。
“那我就直接挂冠回家,管他准不准。”韩子高走到旁边的树林,从一棵树干上解下金鬃五花马的缰绳,嘴里吹了个响哨,不一会,黄苍从旁边的树林里冲出来,上来就扑刘诚。
刘诚笑着摸它的脑袋:“我们黄苍在这山里玩得欢吧!”
“那是,这两个月,山里的母狗都让它给霍霍了。”韩子高无奈道。
“谁叫咱们黄苍帅呢,明年满山遍野都是黄苍的孩子了!”刘诚笑说。
黄苍点点头,吐着舌头,开心地上窜下跳。
两人骑上马,黄苍跟在旁边,一路回到成州府署,在大堂里跪接诏书,函使宣旨:“皇帝诏曰:叛贼宁虎及宁氏家眷、韦玄道家眷不必送往京城,十五岁及以上无论男女押赴闹市斩首,十五岁以下流放崖州。”
“臣遵旨。”韩子高叩拜接过诏书,函使拱手说:“卑职拜见韩刺史,圣上还有亲笔书信一封和一笼鸽子要卑职交给您。”
阿蒨真是有心,又给了自已一笼鸽子,韩子高收了书信和鸽子,送走函使后,韩子高打开书信:
“阿蛮,见字如面。欧阳纥和王文通已到京,冯仆也领数十俚人都老到京,听闻汝已安定成州,朕心甚慰,汝是朕的福将,有汝出马,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是朕听说你背上受了伤,幸好伤势不重,汝要注意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