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什么事?说吧!”陈蒨道。
  “臣找寻昙莲生尸首得知,昙莲生当时随身有一支胡笛,被会稽长公主要去,这笛子是昙莲生的遗物,臣想请陛下出面求取,臣好还给綦母道长。”韩子高说。
  陈蒨面露不悦,喝了一口茶,慢吞吞道:“你想要自已去要,一支笛子这种小事,也要朕出面,你和舜华又不是不认识。”
  韩子高知道陈蒨并不是嫌事小,而是怀疑自已心里还在意舜华,叹了口气,点头说:“既然陛下这么说,那臣只好登门沈府找长公主好了。”
  “你……你是故意的吧,就不能再求朕几句,哼,没朕的同意,你不许见她。”陈蒨把茶盏掷在桌上。
  韩子高笑开了花,又要上前抱大腿,陈蒨慌忙往后退了一步,韩子高扑了个空,差点摔成狗啃泥,逗得殿内众人全都哄笑起来。
  “陛下动如脱兔,不减当年啊!”韩子高爬起来。
  “好了,说说你的第二件事。”陈蒨道。
  韩子高坐好正色说:“臣要弹劾一个人。”
  陈蒨微笑道:“韩卿啥时成御史了,这不像你啊,你要告哪个啊?”
  “臣弹劾武州刺史吴明彻,欺君罔上、渎职杀人!”韩子高从袖中取出刘广业的那封信,双手递上。
  陈蒨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伸手从韩子高手中拿过信,展开看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脸色也愈发不好看。
  “臣怀疑臣派去武陵报信的戴晖已遭吴明彻所害,吴明彻担心渎职失城被陛下责罚,就隐瞒戴晖报信之事,杀死戴晖后将尸体藏起,慌称并未收到报信,请陛下立即下令命有司追查,还臣部下一个公道。”韩子高道。
  陈蒨攥着信,背手在身后,紧锁双眉地来回踱步,韩子高问:“陛下在犹豫什么?”
  “仅凭广业这封信,不足以定罪。”陈蒨止步道。
  “陛下可派人到武陵追查,把吴明彻身边的人抓起来拷问便知……”韩子高提醒。
  “现在边境初定,朕不想弄得人心慌慌,朕还要依仗吴明彻守边,此事以后再说。”陈蒨抬手把信放在烛火上竟然点着了。
  韩子高呆住,眼里一向不容奸邪的陈蒨,居然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12章 争执
  “陛下,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守边是重要,可人命就不重要吗?再说大陈没了吴明彻,就没人能守边了?”
  “你不要心急,朕自有道理,你想要公道,朕和你一样也想要公道,只是现在不是时候?”
  “那什么时候?陛下能给个时限吗?”
  “朕没法给你时限。”陈蒨手里的信已经烧成灰烬。
  “那臣的部下就没说法了,到现在朝廷连抚恤都没有。”韩子高气愤极了。
  “朕会下旨厚恤信使家属,这事不要再提了。”陈蒨淡淡道。
  “是臣唐突了,那等臣查明实据后……”韩子高话没说完,陈蒨发怒:“不要再查了,朕的意思是到此为止,你不要再给朕找事。”
  “找事?陛下说臣是找事?”韩子高愤怒道:“臣真的不明白,陛下看中他什么,他任右卫将军时,就有人说他难以共事,其人固执已见,部下多有不服,臣以为他是雅正刚直、难以沟通,原来就是心胸狭窄、容不得部下比他强,而且他打仗就没胜过,军中都笑话他是‘跑得快将军’……”
  在韩子高争辩的同时,陈蒨也在吼叫:“够了,朕用人自有道理,用不着你多嘴,朕今日才知道你推荐广业到武陵的用心,朕这么信任你,你却在利用朕对你的信任。你有什么资格说别人,你单独打过仗吗?单独守过城吗?你有什么战功?离开了朕,你什么都不是,不是朕好几次把你从鬼门关里拉回来,你坟上的草比你的人长得还高……”
  韩子高住了嘴,没想到陈蒨会说出这样伤人的话,“是的,臣是没单独打过仗、守过城,那还不是陛下不肯放臣出去打仗,要臣守着陛下……算了,臣不想跟陛下起争执,陛下是天子,想怎样就怎样,只是陛下今日所言所行,令臣感到无比失望,臣告退。”
  说完,韩子高拱了拱手,转身甩袖离去。
  陈蒨看着那人的背影,长长叹了口气,为自已刚才的口不择言感到十分懊悔,他很清楚那人一直在意没有单独带兵打仗,没有赫赫战功,自已的话正狠狠戳中那人的软肋。
  翌日,朝廷下令,调刘广业前往湓城助守,也下发了对戴晖战死的高额抚恤,韩子高知道没有再查下去的可能,戴晖之死已经定性,戴晖家眷傍晚还到右军府拜谢,再三嘱咐将军不用查了,对朝廷的处置很满意,不想再生变故。
  韩子高彻底心凉,好吧,连苦主的嘴都被堵住了,自已还执着什么,刘广业跟着大兄华皎也好,看起来皆大欢喜,不得不佩服皇帝对王道的驾驭。
  一连几天,韩子高都没进宫陪皇帝用膳,陈蒨气得不行,以前吵架还没有这样的,心想那人这回是生了大气。
  吴明彻欺君、渎职、杀人,查若属实,就是死罪,为了一个普通土兵,处死边疆大将,对国家来说是弊大于利。
  水至清则无鱼。
  吴明彻虽然打仗不见有大胜,但也没有大败过,是个作战稳定、经验丰富的老将,又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自侯瑱去世后,有能力领兵出征的没有几个,吴明彻就是其中一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