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边我来吧,如意你去铺床。”刘诚接过秦如意手上的衣服。
  秦如意转身开始铺床,这时一个侍卫进来禀报:“将军,有个妇人自称是您的故人,又来府前找您,这个月已经来过五六趟了。”
  “妇人?”韩子高问:“什么样的妇人?”
  “看起来二十四五岁,吴地口音,穿着布衣,人长得挺漂亮的,带着个孩子。”侍卫回道。
  刘诚和秦如意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韩子高,韩子高眼前闪过袁燕儿的美目巧笑,自她出嫁后,就没见过她,带着个孩子?她终于有孩子了,现在来找自已,定是遇到什么难事。
  当下就往屋外走,“将军,您的鞋!”如意跟在后面匆匆给韩子高套上鞋。
  “什么故人,让将军着急忙慌的?”刘诚在旁小声对如意道。
  如意挤挤眼,对刘诚咬耳朵:“还没见将军对个妇人这么激动的,定是将军旧时的相好,还带个孩子,不会是将军的种吧?一直以为将军只喜欢圣上呢?”
  韩子高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府门前,见门口果然站着个女人,手里牵个大孩子,女人长得确实漂亮,但是不认识。
  “你是谁?为何要诓骗我,说是我的故人?”韩子高感到生气。
  那妇人上下打量韩子高,立时就拉着孩子跪下了,道:“将军莫怪,奴家是不得已,不这么说,怕将军不肯出来见奴家。”
  韩子高厉声问:“你实话实说,找我有什么事?”
  妇人道:“奴家姓何,在吴兴一家小酒馆做女侍,平日里常被浪子醉客欺辱,十年前的一天,又有醉客对奴家出言挑逗、动手动脚,座中有位男子出手打跑了醉客,奴家很感激他,就请他喝酒,见他举止有礼、谈吐不凡,奴家对他一见倾心,当晚与他……有了私情,本来奴家没放心上,可是过了一月竟发现有了身孕,奴家只知道那男子姓陈,也是吴地口音,其余一概不知,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他,奴家没有成亲,未婚生子是难以嫁人的,酒馆主人劝奴家打掉肚里孩子,但是奴家舍不得,奴家想着说不定哪天他会再来酒馆,可是这一等,等到孩子生下了,再等到孩子大了,他竟再没有来过酒馆,呜呜……”
  说到这,妇人伤心地抽泣起来,韩子高明白了,这妇人是求自已帮着找孩子阿爷的,看来自已爱管闲事的名声在外,寻人居然找上了右军府。
  露水情事对男人来说可能是件值得炫耀的事,而对女人来讲,是极其难堪、无法启齿的,但眼前这个妇人说话倒是一点不畏畏缩缩,迎来送往的酒馆女侍果然爽直。
  第5章 一夜风流
  酒馆女侍与客人发生私情不足为奇,但是只睡了一夜就有了孩子,真是不多见,这女侍不知是情根深种,还是想攀附高枝,竟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又独自养到这么大,就是罕见了。
  “这是你与那男子所生的孩子?”韩子高看了看妇人身边的大孩子。
  妇人拉过孩子道:“是的,今年十岁。”
  想到那男子姓陈,又是吴地口音,不会是皇帝的族人吧,见四周已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韩子高道:“这里不是说话所在,进府里细说吧!”
  来到厅事坐下,命如意拿来果脯给孩子吃,又拉着孩子的手问:“宝宝叫什么名字?”
  “我叫阿坚,坚毅的坚。”孩子也不畏惧,一点不像平民家的孩子。
  “坚,嗯,阿娘起的好名字啊!”韩子高点了点头,仔细打量孩子,不禁倒吸口凉气,这孩子眉眼怎么越看越像阿蒨呢,难不成是陈蒨十年前惹的风流债,今日要来讨还?算起来,十年前,承圣元年,不对呀,那会陈蒨在京口养伤,然后到建康,再到吴兴,都是承圣二年以后的事了,没可能在吴兴的小酒馆与女侍私会啊!
  “阿姊除了知道那人姓陈,可还知道什么?那人有留下什么吗?”韩子高问。
  “除了孩子,什么也没留下,但他佩玉带剑定是位贵门公子。”何氏道:“奴家在吴兴寻过当地所有陈姓大家,可是没有找到孩子阿爷,奴家母子一直遭乡里白眼,邻家孩子也不跟奴家孩子玩,还骂他是野种,奴家自已无所谓,想想孩子本是贵门骨血,却长在乡野间,越想越对不起孩子,奴家也是没办法了,后来听人说,韩将军热心肠,经常帮助百姓,有求必应,所以奴家厚着脸来求将军。”
  韩子高心里苦笑,问:“阿姊记得那男子长得什么样子吗?”
  何氏擦了擦眼泪,道:“十年了,奴家已经记不大清他的样貌,只记得他的眉眼都长长的,对了,他的个子很高,非常高。”
  韩子高脑中灵光一闪,站起身问:“有我高吗?”
  妇人看了看道:“估摸比将军还高半个头。”
  不用再问了,这样的个头,整个吴兴郡没见过几个,还会有谁,原来那家伙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看起来一本正经的,背地里竟干出与人一夜苟合的事来,哈哈哈,笑死!
  “阿姊莫着急,找孩子阿爷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先找地方安置你们,阿姊不要嫌弃就是。”韩子高说。
  “奴家现在清溪大街的一家酒馆打杂,不用将军破费安置,奴家只求将军帮忙找到孩子阿爷就行,奴家也没有想嫁入贵门的想法,只希望孩子能认祖归宗就行了。”何氏跪下感谢道。
  韩子高心想,皇帝亲弟的家眷如何还能在酒馆打杂,务必要好好安置,等安成王回国,白捡一大儿子,他还不得重金谢我,这投资本小利多、只嫌不赔。于是笑道:“阿姊不用打杂了,安置你们花费不了多少钱,阿姊安心等我回音就是。”转头吩咐刘诚:“怀远,你送她们母子去冶城寺客堂安置,跟寺里说,饮食用具务必最好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