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找不到红巾军和霍长安的踪迹,朝廷大军只能灰溜溜的走人。不走不行,军队外加送粮的民夫,粮食的消耗简直就是巨量,朝廷那边本来手头就紧,禁不起这么折腾。
  虽然没抓到霍长安,但这次行动,好歹灭杀了三千红巾军,把霍长安杀得不敢冒头,大军回朝的时候,用的还是‘大捷’这俩字,显得朝廷大军威风赫赫。
  除了银江郡和周边的本地百姓知道具体情况,其他地方的官员,看到朝廷那边发出来的战报,都以为霍长安吃了个大败仗,狼狈逃窜了。
  在霍长安本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就这么惨败了一次。他自己本人看到这个消息,都震惊了一下。
  在他眼里,银江郡的百姓还挺老实的,所以霍长安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夏文君,他直接写信给夏文君打听。
  “你干的?我猜就是你!”
  “???什么意思,这什么意思!”夏文君拿到这信,想解释都不知道该往哪儿寄信,气得牙差点给咬碎。
  这次真不是她干的!她是一点没掺和,纯纯是银江郡的百姓自发组织的。
  朝廷的大军一走,银江郡的百姓也没欢呼雀跃,安安静静的把年过完,然后就冷眼看着郡中大族的表现。
  上次的地,是霍长安带领红巾军分给他们的。这次的地,是他们装作红巾军自己分给自己的。
  他们倒是要看看,这次郡中大族还会不会把地抢回去。
  第53章
  别说银江郡的人期待崔郡守的表现,过完了年,夏文君等一众平安郡的官员,也默默吃上了瓜。
  是跟平安郡一样,照着红巾军划的路子走,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绝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全在崔郡守的一念之间。
  “我赌崔郡守会认怂。”夏云林以己度人,反正他是不敢折腾的,小命就一条。
  夏文君摇摇头,“我跟您持不同意见。在大家族眼里,土地是一个家族的根基,他们不可能松手。”
  “六娘子说得对。崔郡守哪里会向他眼里的贱民低头。而且这两次红巾军闹事,崔郡守都没吃什么大亏。”一起吃瓜的钱飞扬等人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两次都没攻破银江郡城。这红巾军的攻城装备,还是差点意思。”姚若云忍不住点评。
  “主要是银江郡离军事要塞近,红巾军不敢逗留太久。不说别的,围城不用半年,三个月银江郡就得主动开城门投降。”
  “咳咳咳!”夏文君清了清嗓子,提醒大家说话注意点。
  就大家说话这态度,这语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叛军。哪像朝廷正经官员?说话一点都不向着朝廷。
  朝廷大军围堵红巾军的时候,平安郡的官员都需要打配合,安排本地人帮忙带路,帮忙巡查,都是基础操作。时间久了,他们也觉得银江郡这次的红巾军,情况有些古怪。
  但知道归知道,大家的嘴都挺严,没一个跟朝廷派来的将军透露情报。
  夏云林跟夏云华两兄弟,都快把银江郡那点烂事蛐蛐腻了,都没想过拿这些事去崔郡守面前卖好。
  因为没必要,大家不是一路人。
  他们寒门底层爬起来的官员,和那群世家大族的子弟,天生就有道沟壑在。如今在平安郡任职的官员,都是底层出身,大家不自觉的就为平安郡树立了一道防护墙,自己自成一界,孤立上了外头的官员。
  世家讲究联姻,亲戚朋友遍天下,相对来说,平安郡官员的人脉就很单薄。想快点吃到瓜,还得靠夏云华这个银江郡的县令,他能最快的拿到消息。
  夏云华就是大家在银江郡唯一的人脉。
  大家都眼巴巴的等着他透露银江郡最新的政策。
  “结果出来了。崔郡守下令,春耕之前,把土地的归属理清楚,支持苦主拿回失地。”夏云林最能理解大家吃瓜的心情,拿到最新情报,就立刻分享。
  就那么一会儿的功夫,衙门里办公的官员,讨论的话题就都变成了崔郡守与红巾军。
  “嘶~崔郡守好大的胆子!”
  “猜对了。崔郡守果然不服输。我现在也看出来了,崔郡守当年传出来的才名,虚得不能再虚。琴弹得好就能做官,靠山硬就是不一样。”
  “就看明年红巾军会不会卷土重来,教一教崔郡守做人的道理咯。”
  夏文君也忍不住感慨,“银江郡的县令,四年死了三波。那几个暂代的县令,要还像之前那么搞,估计还得死一波。”
  “你这孩子。说话注意点。每次听到你说这种死不死的,我心肝都要颤一颤。”夏云林捂住胸口,觉得现在的官,是越来越难做了,太危险。
  “没事爹,咱们平安郡的百姓老实。没银江郡百姓的路子野。你很安全。”
  干过一次坏事,为自己争取过,心态就会不一样,下一次再做坏事,就不会瞻前顾后。
  这次银江郡的百姓,心里有底,情绪稳定得可怕。
  去年红巾军走后,重新分地,还有很多人不服气,被打得头破血流,被关进监狱送命的都有。
  今年重新分地,大家都不反抗了,县里的官吏想拿走哪块地就拿,心里就算再不平,也不和人起冲突了,最多就是念叨两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