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你还指望朝廷。朝廷十年不办科举,办一次科举,死伤几百名寒门学生。你也是指望错人了。”
  “考试的前三都没名气,也不知道六娘子会不会展示他们的试卷,让大家看看他们的实力。”
  “我也想知道他们最后一道题是怎么答的。在叛军四起,红巾军横行的时候,我平安郡该如何自保。”
  “我知道我知道。第一名那个钱飞扬是我们村的,他说他的主意就是苟着,坚持平安郡多年的原则不动摇。这小子以前就天天带着个破破烂烂的佩剑到处晃悠,钻狗洞,翻墙偷鸡的事情没少干,我们全村都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能有这本事。字写得那么丑,居然还能当第一……”
  这样的人,肯定是没钱没人脉去搞定夏文君他们的,也算是间接验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然后大家的话题就歪到了平安郡该怎么苟上面。
  只是在夏文君和杨高朗他们看到第一名的原卷时,脑海里都忍着不住冒出一个想法:幸好阅卷的时候,卷子是被誊抄过一遍的。要是批阅原卷,他们肯定看一眼就放一边了。字真的太丑了,连小孩的字都不如。
  “也是难为抄卷子的小孩了,回去就给她加润笔费。”
  杨高朗也说道:“这字还得练。”
  另一位阅卷的官员猜测道:“估计是家贫吧。有钱了就多买纸,再勤加练习,不说能把字练得多好,但肯定能见人。”
  杨高朗他们是临危受命,没有任何考核跟实践,就被夏文君提成了实权官员,直接开始办事。
  后来的这一批考生,就没这么简单了,平安郡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了。除了之前就有在衙门帮忙干活的熟练工,能直接上任,其他人都有个实习期。
  跟在夏文君身边跑腿的琉璃琥珀几个,都通过了考试,被夏文君派到别的地方去任职了。她对外是讲究公平,但对自己的心腹,她都是格外优待,关键的职位,都留给了她们。
  新培养的婢女想顶上来,还差点火候。所以这次考试的前三名,夏文君挨个面试过后,就成了她新的跑腿秘书。
  那个字写得稀烂的第一名钱飞扬,夏文君最开始都没给他派活,而是送了他一沓纸和字帖,让他先练字。
  第二名姚若云,是城中私塾先生家的女儿,字写得极好,就是身体太弱,陪着夏文君跑了两天,就开始咳咳咳~搞的夏文君也不敢太使唤她,只给她留了先锻炼身体的任务。
  第三名被夏文君重用,第一第二反倒被撂到了一边,钱飞扬和姚若云两个也不是很服气。
  没半个月的功夫,他俩就联手找上了夏文君。
  “六娘子,寒冬将至,我前些时日在城中卖用过的旧纸,倒发现了一些怪事。”
  平安郡中卖纸和回收旧纸的生意,基本被夏文君给垄断了,说到旧纸回收,她就抬头问道:“什么怪事?”
  “六娘子可发现,近日旧纸回收的生意不太好做?”
  夏文君在仙河县的时候,仙河县的纸卖二十文一刀,来了平安郡,平安郡的纸价也被打了下来。亏本生意哪能做这么久,联想到平安郡这两年忽然兴起的敬字塔和旧纸回收生意,大家就能猜到夏家造纸作坊的原材料是什么。
  敬字塔里收的纸张,都是有点小钱的人家直接送来的,不花钱的买卖。卖旧纸的客户,多是穷人家的孩子,或是大户人家的奴婢。
  这段时间,旧纸回收的生意确实一般。夏文君觉得可能是霍长安杀了太多人,导致平安郡读书人变少导致的,所以就没太多管。
  忙着郡内的各种政务,导致夏文君放在自家生意上的心思,确实少了很多。
  “你俩既然都把事情拿到我跟前来说了,那就仔细说说,调查出什么了。”
  “城中有贫民用旧纸做纸衣,用以抗风御寒。”姚若云回答道:“若大家都用旧纸做衣,平安郡本地产出的旧纸,怕是不够城中百姓消耗,如此一来,无论是旧纸还是新纸,价格都会接连上涨,连带着纸衣也会涨价。”
  贫民拿旧纸去做衣服,没有旧纸浆,造纸成本增加,新纸价格就会上涨,然后旧纸价格也会跟着上涨。这就是一连锁反应,涨到最后,谁都没得赚。
  但无论保障贫民度过这个冬天,还是保障寒门学生的纸张供应,都很重要。钱飞扬和姚若云的意思是,提前去外地收购旧纸。
  哪怕加上车马费,旧纸的成本会上涨一到两倍。在他们看来,这也值得。
  夏文君原本是很认真听他们说话的,但听他们说到纸衣的时候,却没忍住走神,然后自嘲的笑出了声。
  她的固有认知里,觉得普通百姓保暖,该穿棉衣棉裤,所以花高价买了西域那边送过来的棉花种子,精心培育了好多年,依旧不能大规模推广。
  没想到,她居然会从别人嘴里听到,冬季的保暖,可以用纸衣。麻衣是编制物,容易漏风,纸衣挡风这点,完胜。
  这方法,她之前根本就没考虑过。哪怕她名下有那么多造纸作坊,也没想到过这茬。
  夏文君有些好笑的想道:“何不食肉糜。我也成了何不食肉糜的那个人了。”
  亏她还觉得自己是从底层爬上来的苦孩子呢。未来的苦日子,再苦也苦不过现在。为了生活,广大底层百姓的生活智慧,也不是吹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