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县令的位置,他派人坐了,还派了自己的手下和县中的衙役组队,去各村通知,红巾军来了,各村村民不仅能分土地,还能告冤,有什么不平的,可以来县衙告状。
  夏家人在仙河县的口碑很好,红巾军的那些个宣传小分队,嘴巴都说干了,各村的村民依旧很防备。
  还是丁大壮他们这些面熟的衙役开口,村民们才放下心来,“大家不用怕。六娘子说了,不会让他们伤害无辜百姓的。有旧仇旧冤的,也可以去告,六娘子会旁听,替大家撑腰。”
  “六娘子和夏县令都没事儿吧?”因为此时花月红巾军的名声还不太好,大家都在替夏文君担心,一群人围着衙役小声打听。
  “没事。大家都很安全。过两日,县里会派人来给大家重新划分土地,你们提前做好准备。”
  红巾军最开始是由运河两岸抽调的民夫组成,周边各郡县的人都有,人员组成很杂,这群人到了自己的家乡,不用别人告发,自己就能找出一堆贪官污吏,还有一群为富不仁的大族。
  有人起了带头作用,其他来告状的人就多了。
  但在仙河县,根本就没人带头告状,场面一下子就尬住了。
  “你们把仙河县治理得确实不错。”霍长安忍不住夸道。
  “有问题的衙役和小吏,这两年我都想办法剔除了。我父亲断案也算公正,那些背景深厚,实在公正不了,不能按律法处置的,我都私下给了吃亏的人家大量的补偿,苦主也体谅我们的难处……”
  夏文君已经算处事公正的了,但夏家确实不是什么有势力的大家族,不体谅他的难处,真让人得罪了郡城的高官,把人罢免了,或者弄死了,换个不像话的新县令来,日子指不定更难过。
  别的不说,两年前上一任县令在的时候,大家过的是什么苦日子,现在还历历在目呢。
  自从夏云林来了仙河县,夏六娘就给大家修了水渠,提高了粮食产量,修了码头,让大家能有机会打零工挣钱,还教他们堆肥、养殖的新技术,不过两年的时间,大家都能吃饱肚子。
  他们实在是不想换县令。
  不过大家都没料到,他们惦记的六娘子,和霍长安其实是一伙的。
  夏文君说道:“这两年仙河县没什么冤假错案。但前几年可不少。你们虽然把那些东西都烧了,但那些东西,我都还记得。我已经派人偷偷去说服苦主了。你放心,该死的人,活不了。”
  她和霍长安对视一眼,露出了阎王一般的同款微笑。
  夏文君以为苦主被说服之后,会直接去衙门告状,但苦主第一个来找的,却是她自己。
  “徐长寿,你找我是有什么事?”
  “六娘子,有件事,我心里实在憋屈。想让你帮我出出主意。”徐长寿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说起了五年前的事。
  五年前他不过是背后骂了刘家的小郎君几句,腿就被人打断了,他去衙门告状,又接着被打,被压着签了认罪书,罚去修了半年城墙,到现在,他的腿也是跛的。
  这几天他听说红巾军也是底层出身,最看不得那些大家族作威作福,他想告状试试。但又怕牵连夏文君。
  说完了当年的事,还有自己的打算,徐长寿就说道:“要是我这么干,会给六娘子带来麻烦。这状我就不告了。您给了我家女儿在蚕房做工的机会,还因为我家困难,免了我家一年的税。我不能害您。”
  他不能为了出自己心中的那口气,以后的日子就不过了。
  “你放心去告吧。这是前几年的案子,与我父亲无关,我家不会受牵连的。”夏文君很直白的说道:“只要你去告了。以红巾军的作风,刘家完了。”
  这个卷宗夏文君看过,但有双方的认罪画押,又是几年前已经结案的案子,夏云林也没有立场去重审。
  现在正是旧事重提的好机会。
  得了夏文君的准话,徐长寿没有任何犹豫,转道就去衙门敲登闻鼓,请红巾军的人升堂。
  徐长寿亲自告发,再有本村的人做证,当天刘家就被围了,里头的人都被拿下,家也被抄了。
  打量了一眼被抓的人,夏文君说道:“刘家二房的人不在。但他家二房的人好读书,不爱掺和那些污糟事,不在也无所谓。”
  红巾军行动迅速,刚告状完,就帮忙报仇,一下子就激起了大家告旧状的欲望。
  两三天的功夫,红巾军就这么抓抓抓砍砍砍,仙河县内的家族们十不存一,剩下的基本都是些注重读书的寒门家族,爱好铺桥修路的口碑良好的富商。
  砍完这么多人,立完了威,红巾军组织大家公平分地的时候,自然就没人敢拦。
  开开心心的把地分完,红巾军就准备走人。
  “县衙仓库里的各类武器,还有从各大家族里抄来的粮食,我都带走。这两箱金银珠宝都留给你,这是尾款。”
  两箱金银珠宝的尾款,远超了当初说好的价钱。
  这豪爽的姿态,看得夏文君都想重操旧业,去干土匪了。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是花不出这种挥金如土的感觉的。
  霍长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等我们走了,你还得费心思收拾烂摊子。多的就当是我的补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