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书里教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但如今这情况,贺老对皇帝还有感情才怪,只怕恨不得把这任皇帝劈了,换个新帝上位。
  夏文君他俩说的大逆不道的话,不敢让外人听,但贺老却听得很舒心,开始欣赏上了两位年轻人的那一身反骨。
  和这两个年轻人相比,贺老觉得自己还是窝囊了点。
  他想上书痛斥皇帝一番,又怕牵连家人,只能期待别人能给皇帝一个教训。
  可惜的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朝廷这次科举一个人也没录取的行为,让天下哗然,气得各家寒门学子跳脚,但没一个能成事的。
  “这次的叛乱,又被镇压了?”贺老不死心的询问。
  “朝廷那边传来的最新消息,是被镇压了。”夏文君补充道:“这次的叛乱比之前好,一路北上,打下了好几个地方。”
  其实这次叛乱,主力人员也不是什么读书人,而且遭遇了水患的百姓。但这次起义的成绩,比以往的叛军都好,因为这次有读书人帮忙出谋划策。
  科举考试之前的叛乱,那些有识之士都冷眼旁观,觉得那群农民成不了事,一点都不想掺合。但现在这群读书人心里有气,知道可能会失败,失败的结果是被砍头,他们也忍不住想去当那个搅屎棍,给皇帝一个教训。
  文武结合的效果就是,今年的叛乱来得比往年更多,更凶猛。
  凶猛到皇帝也坐不住了,但南巡是不可能南巡的,他上次出宫南巡还被刺杀,差点就死了,所以这次他也不亲自出马了,而是主张修运河。
  朝廷官兵坐船顺流而下,行军速度,比走官道更快,有叛乱的话,反应也能更及时。
  要搁以前,贺老还会忍不住劝谏几句,现在听到这个消息,贺老不仅不劝,还主动给上面举荐人才。
  夏文君,霍长安这两个桀骜有反骨的,他还重点推荐。
  “仙河县的水渠是你盯着修的,自修好以来,颇受好评。不过是修建运河,你肯定可以。”
  “有杨大人带着,我肯定没什么问题。但现在这个时机修运河,感觉不太合适啊……”如此多事之秋,夏文君拿脚底板想都知道,在此期间,肯定会闹出一些事来。
  贺老叹口气,直白的说道:“你这次要不去,等我人走茶凉,你以后就算有才能,也难得这样的机会。”
  “我去,我肯定去。”不过是冒点风险罢了,夏文君能接受。
  朝廷组织的大工程,可不是仙河县的小水渠能比的。如果没有贺老支持,仅凭夏家,很难把夏文君推出来。
  其实贺老也不想把这么年轻的学生推出去,可他身体每况愈下,不在这两年让学生积累点资历,等他人没了,学生更历练不出来。
  夏文君是他的弟子,他举荐弟子是应该。举荐霍长安,则是因为霍长安当时冒着风险,替他的学生收敛了尸骨,贺老想还这个人情。
  他的身体一直病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现在举荐霍长安这个小年轻,肯定会有些风言风语,但他也看开了,人都快死了,谁还在意这个。
  “这次的运河,会途径你家,霍家是有名的豪商巨富,必定会被盘剥。但此次有你在,情况应该会好一些。”
  贺老说得风轻云淡,霍长安却红了眼眶。
  商户一直都是被欺压盘剥的对象,在那些大人面前,跟孙子似的,霍长安四处钻营想做官,也不过是想为家里撑腰罢了。
  朝廷修建运河,除了专业的人才,还需要征调许多民夫。
  今年仙河县的百姓服役,就没那么轻松了,还得长途跋涉去外地。普通百姓都避不开朝廷的徭役,有正经户籍的丁大壮他们,也是如此,只能跟着一起去。
  但这次夏文君也在,她还有靠山,被贺老推荐给杨大人打下手。杨大人把她看作自己人,大手一挥,就把平安郡来的服役的人,交给夏文君打理,方便她照顾熟人。
  朝廷一声令下,各县的民夫都开始像修建运河的工地汇集。
  运河工地两边,一眼望去,乌泱泱的全是人。人多,但粮食却没那么多。
  一看这情况,夏文君就忍不住蛐蛐上了,“朝廷的粮食要是送来的不及时,这么多人闹起来可不简单啊。”
  普通的徭役,就在县里周边干活,免费干一个月,自带口粮。但这群征调来的民夫,就不是这样安排的了,一个月的时间,也就够个来回,所以被征调来之后,就得干很长一段时间,但朝廷管饭。
  本来吃得就差,再接不上顿,是会出人命的。
  夏文君愁眉苦脸,霍长安的脸色却边都没变一下,淡定的说道:“放心,粮食会送来的。我父亲他们已经在筹措了。运河两岸的商户,都不敢延期的。”
  夏文君眼珠子一转,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朝廷没钱就搜刮商户呗。没想到自己会问到正主头上,她有些尴尬的挠了挠下巴。
  第37章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霍家被逼着筹措粮食,还没有性命之忧,被征调来修运河的民夫,还要更惨一点。他们干不好活不仅要被监工鞭打,病了之后,大多都无人医治,直接等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