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瞧着夏文君那副解脱的模样,夏云林还有些好笑。
  “你不待见那群村民。村民们倒是挺喜欢你的。昨天和你一起去街上,不是还有人给你送橘子吗?那橘子我吃了,真的很甜。”
  夏文君一脸嫌弃,“送果子的那个,是下河村的刺头。修渠的时候,我还罚过他五棍子。干活的时候捣乱,干完活了,知道献殷勤了。晚了。”
  “人家可不是献殷勤。有果子不送我这个县令,只巴巴的送给你,可见是真心敬你。”夏云林安慰道:“百姓都知道好歹。你为人正直,处事公正,他们都看在眼里。”
  “我为人正直?这话也就父亲你能说出口。”
  “你这孩子本来打小就心善。”
  父女俩正说着话呢,花月容的马车就回来了,一见面,她就说道:“今日去郡城,听到消息,朝廷已经下令征讨叛军。消息传到我们这儿,大军估计前两日就已经出动。可能过几天,这消息就该传遍银江郡。”
  “这都拖了半年了,平叛的大军可算是来了。这朝廷的效率,可真够慢的。”预料之中的事情,夏文君听到了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只是她心里隐隐还是有点可惜。年年都有地方叛乱,但年年都没给朝廷留下什么致命伤害。
  没点刻骨铭心的教训,没有王朝可能会颠覆的危机,皇座上的那位,怎么能学得乖呢。
  夏文君问道:“朝廷的大军都要来了,平安郡有了靠山,我们仙河县可以不用拒收银江郡逃来的难民了吧?”
  “是,王大人松口了。”花月容忍不住眉开眼笑,说道:“过两日等公文下来,你山上养的那群人,也都能下山了。朝廷官兵一来,他们在山上也不安全。”
  夏云林也松了口气,吐槽道:“我还以为王大人真不知好歹呢,原来还是明白事理的嘛。我这都磨了一个月了,好说歹说,王大人就是不同意接收银江郡难民。大靠山一来,不用我说,他自己就点头了。比我还怂。”
  银江郡的人性子太野,王大人觉得拿捏不住。怕把人放进平安郡,把平安郡也给带乱了。
  隔壁郡守的脑袋,在城墙上挂了好久。王大人能不害怕嘛。
  但腿长在人家身上,哪里管得住。平安郡不让人进城,但夏文君兄妹带着衙役在县内巡逻的时候,还是找出来很多银江郡逃过来的难民。
  银江郡内流窜的小股土匪太多了,平安郡至少安全。有点心眼的,都想来平安郡躲一躲。
  巡逻的时候,逮了拢共五六百人,夏文君就把人分散的送去修水渠去了,县衙只管饭,不给工钱。
  没有过所文书,私自乱跑的人,按照律法,严重的可能会被施以绞刑、流刑。
  但银江郡如今情况特殊,平安郡的官员们,也不敢乱罚,怕把银江郡来的人惹急了。
  夏云林不仅不敢罚,还几次跟王大人建议,收容这些难民。
  这些难民,如果收拢到仙河县,那他们就能成为仙河县的盾。
  如果把人拒之城外,任由他们发展壮大,说不定他们就能变成攻打仙河县的矛。
  他们仙河县,真的很危险啊!夏云林给王大人写的信,言辞恳切,“县中如今的境况,危如累卵,让下官心急如焚,彻夜难眠……”
  为了体现自己的心焦,信纸还被泪滴打湿。
  当然,这都是装的。
  因为收容难民,需要钱粮。谁家下属是嬉皮笑脸的问着领导要经费的,经费都是哭穷哭来的。
  “爹,你继续跟朝廷要钱粮支援。我去山上一趟,稳稳人心,免得知道朝廷大军要来,一个个都慌了。”
  夏文君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而且两百人太少了,我得想想办法,借此机会,多招揽些人。”
  “如今你爹是县令了,你想带多少人下山就带多少人下山。”夏云林抬起下巴,骄傲的说道:“你就放手去折腾。你的事,爹给你兜着。”
  “好,谢谢爹。”
  夏云林都这么说了,夏文君也没客气。
  去白骨寨待了半个月,回来的时候,她直接带了两千人下山从良。
  听到这个消息,夏云林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震惊的问道:“仙河县一共才五万人。你一次就给我整两千人回来?两千人啊!你从哪儿搞来的!你是人贩子吗?”
  “爹,你稳重点。我下山的时候,还精简过人员呢,品行不端的,我都踢出去了。”
  夏文君一脸淡定的说道:“我特意算过了,仙河县如今的财务情况,两千人而已,您兜得住。”
  听到这话,夏云林轻轻闭眼,表情安详。他的好女儿安排亲爹是有一手的。
  第23章
  朝廷派军剿匪的消息,传播速度比夏文君设想的要快。
  当她带着人赶到白骨寨的时候,寨子里的人已经在讨论这事了,但大家八卦归八卦,没有特别惶恐。
  不过半年的时间,银江郡就已经乱得彻底。山头林立,盗匪横行。
  别的地的老百姓,都忙着春耕种地,银江郡的叛军都忙着抢劫,先是联合在一起,一起抢郡中的大户,抢完大户之后,就你抢我,我抢你,搞内讧……
  到如今,银江郡内叫得上名号的叛军队伍,已经有十来个了。
  相比起来,白骨寨就只是个在银江郡边缘混饭吃的小寨子,拿不出手得很。
  “没名气挺好的。等朝廷的大军一来,那些名气大的,第一个完蛋。”丁大壮怂怂的自我安慰道:“我们这样的小土匪。朝廷军队应该没功夫搭理我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