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太后拧起眉,“如此说来,倒是哀家做了这个恶人。”
“哀家确实不喜欢宓妃。让她抄写佛经,也是想静静她的心性。”
身为后宫妃嫔,怎能让皇帝将心思都系于她一人身上。旁人听闻,又怎会仔细分辨,皇帝岂不成了耽溺女色的昏君。自古以来,下面人津津乐道的向来是皇室宗亲那些乌七八糟的荒唐事,皆做了饭后谈资,引人笑话,茶余闲谈,谁会追思根本。
皇帝不以为意,旁人却不这样去想。太后不能忍受自己的儿子当得一位明君,却因一女子留下污点。她更不能忍受,本该雨露均沾的皇帝会过于宠爱一个嫔妃,而失了分寸。
李怀修没就此事再与太后争执,他清楚只要自己宠爱宓妃一日,太后就有一日对宓妃不喜。他再多辩解,只会越描越黑,太后也不会去听,反而愈发不快。
更何况,他喜爱宓妃,事实就是如此。
李怀修停住脚步,神情云淡风轻,“方才儿子退了一步,现在儿子希望母后也能做此退让。”
“儿子不为难萧家,请母后也不要为难宓妃。”
太后脸色难看,“皇帝便是连这点委屈也舍不得让宓妃去受?”
她只让宓妃抄写佛经就算为难了?怕是那萧家三子下狱,也是皇帝有意为之。她可真是养了个好儿子!为一个女人,把前朝的那些手段都用到母亲头上了!
伺候的宫人们垂低脑袋候在后头,赵月儿见此情形,眼眸轻转,忙劝道:“太后,月儿听闻,龙凤双胎乃是吉兆,宓妃娘娘诞下一对皇子公主,是大魏祥瑞,如此说来宓妃娘娘也算是有功之人。”
她清楚太后与皇上争执是因宓妃,不如将话题引向宓妃生下的皇嗣。
太后虽不喜宓妃,但仍是喜爱绥儿,她一手养出皇帝,却也心知皇帝的凉薄,此无可解。
她闭了闭眼,罢了,日后宓妃再来,她当做没有此人就是,也难为皇帝为宓妃对萧家网开一面。
李怀修见太后有所缓和,才慢慢道:“年宴过后就是母后寿辰,儿子已经备好寿礼,准备待那日献给母后。”
太后瞪了眼李怀修,“你不必哄着哀家,哀家才不稀罕。”
李怀修勾唇一笑,亲自去扶太后的手臂,“母后不稀罕,儿子可就不送了。”
母子二人间气氛渐渐松弛,赵月儿与全福海都松了口气。
……
明裳不知皇上与太后曾有过这件事,只是她再去寿康宫后,太后就不再让她抄写佛经,她还觉得奇怪。
直到一日,李怀修抱着儿子,问起她近日到寿康宫的事,明裳就一一说了,接着李怀修问她太后可还让她抄别的书,明裳才后知后觉,莫不是皇上知晓后,与太后说过这事。
她脸蛋垮下来,神情担忧,“太后娘娘会不会觉得是臣妾跟皇上抱怨。”
李怀修放下儿子,屈指弹了下她的额头,“朕不是说过,受委屈就告诉朕,朕会给你做主。”
话是这么说,但可以幽怨一回两回,次数多了,这位又要忙着前朝之事,总有厌烦的一日,那时该怎么办。更何况,抄经书又没什么大不了的,累不着她。
明裳抬眸,眼巴巴地看着男人,直接道:“太后是皇上的生母,大魏以孝治国,臣妾怎能让皇上为难,也不忍心皇上因臣妾与太后有所龃龉。”
她说话时,便靠去了男人怀中。
床榻里两个不会说话的小团子,一眨不眨地望着被父皇抱入怀中的母妃。
母妃好像在哭,父皇在哄着母妃,他们小脑袋瓜还不明白眼下的情景,直到十余年后,他们各自长成,才艳羡起父皇与母妃间的缘分。
帝王与宠妃,世所罕有。
李怀修本想着借此事对她敲打一二,不想这女子一番话,让他不禁哑声。又忍不住想前朝那些老东西的祸水言论,历朝以来,哪个祸水能像她一样乖巧懂事,从不给他添半点乱子,让他为难。
他抬手抚过明裳的青丝,“朕倒希望母后能听到你说的这番话。”
顿声,他不禁又想,母后不喜宓妃,不是因宓妃的性子,只要他喜爱这女子,不论宓妃做什么,母后都不会喜欢她。
李怀修这才觉出些许无奈。
既是对母后,也是对自己,为何他偏偏如此喜爱这人,即便过了这么久,也不见对她厌烦,甚至有所察觉,自己的一些喜怒,也会因这女子牵绊而出。
他深知,于君王而言,并非好事。
明裳不知这位在想什么,她清楚太后为什么不喜欢自己,前几日听说舒贵人又去御前请人,她犹豫了会儿,还是截了舒贵人的宠,翌日再去寿康宫,太后娘娘对她又是一番敲打。
她并不在乎太后对自己的态度,只要皇上偏宠于她,太后会觉得她误君误国,待她不会和善。
这些明裳都不在意,只要皇上喜爱自己,那些几不可见的委屈有又何妨。
再者,她也顾不得那么多,明年就要有新人进宫,她必须在这之前,让这位将心思放到她一人身上,多疼疼两个孩子。她还想在明年选秀前,能坐到贵妃之位,至少让新进宫的嫔妃忌惮,不敢对她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