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他现在沉迷给周与卿回消息,那叫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闷头发微信,“下周五我回北京,有一天休息。”
消息回来得很快。
“成,你直接过来,我给你留座。”
要知道“四时春”那都是一座千金,前头店面一共也就那么大,十张桌子,每天来预定位置的电话都要打爆。
约了下次见面,许同舟满足了,把手机给阿末,然后精神抖擞地回了院子里,继续陪他们唠嗑。
范鸿雁只字不提,只看许同舟那双深陷的下垂桃花眼眼尾都是喜色。
第16章 胭脂鹅脯
周与卿回来没休息两天,就开始准备“四时春”开业了。
正逢六月端午,“四时春”门口挂了艾草,太阳一晒风一吹,都是清爽的艾草香。
花宴第二天,报纸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头一天晚上款待外宾的盛况。
记者拍了照片大肆报道那108道花馔,道道精致,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完美无缺,说是艺术品毫不为过,简直就是惊艳了所有人。
不吝言辞,能怎么夸就怎么夸,恨不得夸出花来,周与卿这回给国人长脸得很,这108道花馔,道道都出自中国古典经典名菜谱,绝对是拿实力证明,中国的花馔甜点分毫不差外国。
这吹捧的,简直上升了国家脸面的高度。
这回周与卿立了功,哪还藏得住,一时间全网风靡,最可怕的是那记者还拍了一张周与卿工作时候的侧脸,编了个看着牛逼哄哄的标题——最美御厨,长中华食之风尚。
报道里详细介绍了周与卿的生平来历,还附带提了“四时春”。
而这条被刷屏的新闻报道毫无意外,被刷微博的许同舟看见了,点开周与卿那张照片,默默存了下来,然后十分骄傲地转发了这条新闻,也没有发文字,只附了三个鼓掌叫好的表情。
然后,微博炸了。
有粉丝翻出许同舟当初发的“梅花汤饼”的微博,言之凿凿道:“哥哥绝对是‘四时春’的粉,能征服我男神的胃,我一定要去尝尝!!!”
“朋友,排队拿号两个月了解一下。”
“哥哥解释一下上次那句诗的意思。”
“别有深意啊,别有深意。”
粉丝的脑洞和观察力那绝对是超一流,直觉准得惊人,七嘴八舌地套路你,愣是把两个从没同框出现过的人凑到了一起。
当然少不得提及连盏。
许同舟的感情问题就这样再次升到了沸点。
于是等“四时春”开业的时候,那最不起眼的北京胡同里挤满了人,队都要排到胡同口外了。一半是为了吃来的,一半是为了看一眼这个颜值逆天,才华横溢的美女厨师,还有一半是为了八卦来的。
房静坐在收银台后面,笑得见牙不见眼,听见支付宝微信转账的声音,只觉得只觉得心花怒放,脑子里已经幻想起了自已赚得盆满钵满,穿金戴银,走上人生巅峰的场景了。
周与卿在后厨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包粽子的间隙里还跟助手唐悦抱怨,“为什么这么多人,他们不用上班,不用工作的吗?只是吃个饭而已,至于吗?”
唐悦递上粽子叶,“卿姐,你现在是网红了,咱家店也成了网红店,生意只会越来越好。”
“网红个锤子,老子很累,老子想罢工。”包完一个粽子往旁边一扔,赶紧又包下一个,周与卿面色狰狞,咬牙切齿,系绳子的时候就跟泄愤似的,系得死紧死紧,也不顾把自已的手指都勒红了。
没两天,“四时春”出了新规定——周末歇业休息。
这算什么?!周末生意正好,房静仿佛看着红彤彤的毛爷爷离她远去,一时间心痛如刀搅,恨不得跟周与卿拼个你死我活。
周与卿周末睡了个昏天黑地,累得不行,腱鞘炎都要发了。
实在吃不消,给自家两个师妹去了电话,愣是把她们从李钦光那挖了过来给她帮忙,三个人一个一三,一个二四,一个五,这么轮着来。
好在周与卿的小师妹手艺也好,放出去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
许同舟现在每天都要刷微博,别的不看,单看“四时春”的消息,不少人在微博上抱怨,说虽然确实好吃但排队时间长,而且去吃了饭,没一个人能见着周与卿的庐山真面目,实在是遗憾。
许同舟此时不知哪里生出的窃喜,心道:你们看不到才好。
周五早上,许同舟去见了新剧的导演。
他前些日子接了新电影,一部以美食为媒介的文艺片,以食物映射现实生活,挖掘人性深度。
自与连盏定情的那部《鲸落》之后,他已经三年没有接过文艺片了,这部电影的剧本精彩程度可想而知。
男一冯焕阳是个哑巴,但做得一手好菜,在边缘小城里开了一家小餐馆维持生计。期间经历过三段感情,分别映射残疾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生活不公平、社会不公平和情感不公平。
许同舟在读过剧本以后,几乎没有犹豫就接下了李焕阳的角色。
和导演见过一面,基本敲定了进组的时间。
下午半天休息,许同舟变了装,带着阿末偷偷摸摸去了“四时春”。
“四时春”生意正好,屋里坐满了,连下脚的地儿都没有,闹哄哄得沸反盈天。
房静一抬头,看见许同舟这模样,乐了,“您这闹哪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