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后来“四时春”里也做花馔,只是像这样的大型花宴,是再没有见过了。
现在突然让她上手,还有些生涩,想当年那一场花宴,她可是足足花了近一整年的时间研究,每天雕萝卜,雕完萝卜雕黄瓜,雕完黄瓜雕豆腐,愣是把一双手练得灵活无比。
她还曾经专门去找了设计大师,学色彩搭配,美食设计。
耗时一年,才有了后来震惊全国的艺术品似的花宴。
鉴于时隔数年,周与卿只能又过上闭关修炼的生活,坐在屋里,除了雕萝卜就是雕萝卜,各种形状,各种花纹,这才一天就练得两只手就又酸又涨,虎口和腱鞘都微微肿起,磨得通红泛着血色。
到底是许久不练,生了许多。
许同舟或许是怕周与卿忘了,特地在下午给她发了微信消息,嘱咐她千万记得晚上过来捧场。
周与卿那会雕萝卜雕得不顺,总是不满意,眼睛都熬红了,心里烦躁,把手机往桌上背着一放,实在是不想理会。
晚饭的时候,房静看着周与卿的模样,有些来气,“又不是让你明天就去,这才刚开始呢,你这么拼,眼睛和手都受不了。工作室的门我锁了,你出去找点乐子去,今晚上不许雕了。”
房静是周与卿生活上的大管家,向来说一不二,周与卿再拗的脾气在她面前也半点不好使,脸色有些不好看,但好歹也算是默应了。
六点的时候,许同舟又来了条信息,才把周与卿甩到脑后的约定给叫了回来。
一个小时,好在她家离cbd万达也不算远,扫辆摩拜,骑上半个小时就能到。
黄昏的北京极漂亮,火烧云被扯成碎絮往天边蔓延出去,汉白玉的栏杆立于橙红粼粼的护城河边,安静又清朗,守着古老都城的故事。
到万达的时候,不偏不倚,正好近七点。
周与卿刚锁好车就接到了许同舟的电话。
“到了吗?”
“到了到了,你在哪里?”周与卿四下看了看,不远处大团的粉丝扯着横幅和应援站在门口,大约是没买到首映式的票。所以只能在外面蹲守,只为了见到自已偶像一面。
现在的北京还不算很热,但在这样的夕阳下站上许久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她们探着脑袋往里看,脚步刚挪出一步就被保安大哥推回了原地。
饶是这样,还依然是一脸的兴奋,帽子下的脸蛋被晒得红扑扑,却不及那一双双眼睛半分明亮雀跃。
第12章 纪录片的坑
这是第一次,周与卿真正地感觉到,许同舟是一个站在流量与偶像顶端的男人,而不是那个在地里插秧插得浑身是泥的庄稼汉。
“我让我助理在门口接你,她穿着一件橙色的牛仔外套,戴着一顶鸭舌帽,就站在门口新世界商场那等你。”电话那头的男音压地很低,还能听见周遭噪杂的喧哗。
“好,我现在过去。”她匆匆挂断电话,低着头往新世界商场门口去。
许同舟的助理就在新世界商场的门口等着,手里还端着一杯星巴克,低着头看手机。
她那橙色的牛仔外套着实扎眼,周与卿几乎没有费什么劲就找到了。
拍拍那姑娘的肩膀,她却被下了一跳,茫然地抬头,对上周与卿的眼睛,恍惚了好一阵,才犹犹豫豫地问了声:“周小姐?”
“嗯。”
小姑娘警觉性很高,一双眼睛到处瞄上几眼,然后拉着周与卿就走,一边走一边絮叨,“首映快开始了,咱们得快一点了。对了,周小姐是怎么认识许老师的?”
周与卿想了一会儿,然后道:“偷鱼认识的。”x
话音刚落,她明显感觉这小姑娘拉着她的手一僵。
进去的时候,电影片花已经开始放了。
周与卿知道这部电影,前期网上宣传的时候,说这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历史大片,所有设计的政治斗争和故事情节都一环扣一环,极为精彩和紧凑。
网友说,这部剧从卡司配置到幕后,聚集了当代娱乐圈里最有演技和实力的一批人,堪称史诗级的组合。
许同舟的助理领着她弓着腰往里走,荧幕上是火光冲天,照亮身边一片地。
“周小姐,你的位置在这里,我先走啦。”说完,还把头上的鸭舌帽盖在了周与卿的头上,冲她挤挤眼,“以防万一。”
现在许同舟和连盏三年情断的新闻喧嚣尘上,虽然已经过去小半年,但几乎每次遇到媒体都会被长枪短炮对上,这种时候,周与卿这张陌生的圈外人的脸,最好还是小心一点。
周与卿刚坐下,旁边就有人拉她的袖子,转头一看,竟然是程颐。
“程老师!”
程颐比了个嘘声的手势,凑过去压低了声音,“低调一点。”
周与卿老实点头,“许同舟人呢?”
程颐扬扬下颌,“喏,最前面都是主创团队。”
周与卿往前看去,果然看见坐在第一排最右手边的许同舟。和在莲城的时候不同,他穿着妥帖的正装,头发做了造型,额前清爽饱满。
荧幕的光照在他没有什么表情的侧脸上,透着正经和严肃,加上西装革履那股子逼人的气势,显得他充满了强烈的攻击性和压迫感。
可转眼不知道同旁边的人在说些什么,眉眼一弯,冷硬感消融,蓦地就泄出了柔和秀致。
“一会儿首映式结束了,我们去后台找他。”程颐拍拍她,不经意撞到了她手上提着的玻璃罐,“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