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那边人少,因此大家有多的东西就全拿金元小区这边交易了。如今经过月余生活,这里俨然已经形成了小型市场。
她走进原本气派的喷泉广场,只见四周围成了环形内外两条街道。一张张麻袋片铺在地上挤挤挨挨,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格外繁华。
怀榆来的似乎有些晚,背着背篓绕着喷泉广场转了两圈,也没找到一处能摆摊的地方。
倒是看到有卖二手农具的,一问价格,那颇有年份的旧锄头也要十二分一柄。
这个锄头不知被用了多少时日,看起来更像是村里大院随手拿出的。
光溜溜的木柄跟金属头交接的孔洞处狠狠砸进去一枚楔子,将锄头牢牢塞住,跟如今市场上出现的一体成型的锰钢锄头又大有不同。
怀榆试着挥了挥,发现锄头的自重相当合适,再想想自己的开垦计划,哪怕又去掉一半的存款,仍是咬牙买下了。
而借着这个买下锄头的生意,她又在这农具摊位的旁边抱着竹背篓坐下了。
身侧摊位的老板看她一眼,没赶人走,只是另一侧的老太太说道:
“姑娘,这茅芽我们小区周边儿也有几根,不顶饿,也没啥吃头儿,估计你这卖不上价。”
怀榆笑着点了点头:“我知道的,我就是试试。”
而老太太的摊位上,也放着大约一二十棵新鲜的、刚从土里挖出的荠菜。
对方点了点头,又问道:“什么价?”
怀榆本想说五分1斤,但话到嘴边又改了主意:“一分一把。”
她说着就将背篓里的茅芽儿抓了一把出来,捋整齐后拿着皮筋捆上,用来做展示。
恰逢锄头摊位老板的孙子回来,见到这绿油油整整齐齐的茅芽,不由蹲下来好奇的看着。
看他的年龄不过六七岁,恐怕压根儿就没吃过这东西。怀榆笑了起来,顺手抽出一根来递过去:
“尝尝看。”
金元小区不是所有人都用变异值检测仪,这边许多东西买卖,都是靠品尝来估计的。
大伙儿吃了六年乱七八糟的植物,好东西有多好他们不敢保证说的准确。可稍微差一点的大概是个什么价,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而小孩儿伸手小心接过那一根茅芽,学着怀榆的样子笨拙的剥开绿色的外皮,露出里头白嫩嫩软绵绵的一条——
哇!
他瞪大眼睛,转头又跑到人群中去呼唤另一个女孩子:
“妹妹,来吃!”
不多时,小小的摊位前竟已经围了一圈儿小孩儿。
大家好奇又渴望的看着那堆茅芽,看起来都没怎么见过。
怀榆笑着叹了口气,然后抓起一把来依次发放:
“来,一人一根。”
店老板却在一旁瞪着她:
“你怎么这么会做生意?”
顿了顿又说:“算了,给我来一分,这都多少年没吃过了——不行,我得先尝一根儿,要太难吃了,我可不要。”
怀榆笑眯眯的把茅芽递过去,也没说小孩子们都吃了,要是难吃肯定不来了。
而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小孩儿牵着母亲的衣角走过来,满心欢喜的盯着这些绿油油的茅芽。
怀榆愣了愣,一点儿也没想到这本来卖不出去的东西没多大会儿功夫,竟然都也卖空了。
虽然总共也才收了十几分,可这种摆摊的感觉跟去唐老板那里卖东西,又有些不同。
不知为何,她也觉得好快乐。
……
金元小区的交易市场也挺有意思的,很多东西都是半新不旧的。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废品淘宝区,往来的都是四处的居民住户。
比起用分交易,大家更习惯以物易物。
甚至还有卖菜苗的。
据老板说是自己在家搭了小保温棚培育的,很是热销。
十分一颗的辣椒苗,不到一会儿功夫就抢空了。
可惜了。
怀榆站在那里看了半天,摸了摸兜里刚赚的十几分和原本剩下的十来分,只能颓然放弃。
想了想又折返回来:
“有种子卖吗?”
“有啊,卖呀!”
对方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这会儿从兜里掏出一小包辣椒籽来。
“一分一粒,买10粒送一粒。就是出不出芽儿,能长出什么样来,我不管啊!”
第59章 下地笼
这籽儿一分一粒!
怀榆瞬间纠结起来。
而对方看她一眼,撇了撇嘴:“瘦了吧唧的,别整这些没用的,你弄点儿能填肚子的。”
转而又从旁边拖了个小筐子出来:
“育种不好弄,现在天气也太早了,养活起来很难的,我要不是以前有个露台花园我也种不好。”
“小姑娘,你要没经验的话,不如买这个吧。”
“大土豆,15分一个。别看贵,买一个回去切一切沾点草木灰能种好几棵!这东西比辣椒顶饱呢。”
筐里的土豆大约变异值不低,只听这个价钱就知道比辣椒要污染值更多,连个头儿都出奇的大。
怀榆拿手比划一下,一个就有三个拳头那么大了。
这拿回去催芽儿的话,一个土豆最起码能分六七个根块吧?
等土豆苗长大了再分一波,那岂不是……
但她纠结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分数——好惨,剩下的分儿连两个土豆都买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