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欺君之罪> 第120章

第120章

  成王更是故意当着朝中不少官员的面,恭喜理国公陆弋“好事将近”。
  理国公府和文家一下子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第50章
  陛下做媒和陆屿和文馨儿阴差阳错接触,皆只有几家人知晓,后续,除了林牧给文家送歉礼,又突然到平南侯府,许活和方静宁接连登几家门送礼致歉,理国公府完全置身事外。
  陆屿和文馨儿发现他们之间出现一场错误的偶然之后,交流便戛然而止,全无纵情发展之意,所谓的“同逛灯会”,顶多是陆屿送文馨儿到放河灯处那一程,但他们各自戴着面具,不可能教人抓住什么把柄,借题生事。
  为何会传出流言?
  理国公陆弋在同僚询问时,只能表示不知情,且两家的孩子皆守礼守仪,本朝日盛,他非是古板之人,上元灯会这样的盛事,年轻男女相携者众,也并非都有私情。
  理国公还称赞文家家风,回应颇有气度。
  文家的家主不在京中,文家的长子还只是吏部吏部司一名普通的员外郎,不少官员询问他文家是否好事将近,要跟理国公府结亲。
  然而他百般澄清解释否认,流言依旧不可挡。
  成王一系捏住不放,明知道陛下忌讳,仍在不断地放大陆文两家的事。
  朝中有眼明心静的,却也只能为两家叹息,男女私情之事,最是难以辩驳。
  景帝得知后问询陆家父子二人。
  陆屿是今科状元,才学自不必说,在翰林院任职十分得力,陛下还采纳他的进言举办了蹴鞠赛。
  而因着此事,景帝训斥理国公和陆屿,一个朝中重臣,一个新科状元,竟教流言泛滥。
  他完全不提成王在其中搅风搅雨。
  理国公府——
  父子四人同在书房。
  陆峥疑问:“到底是谁传出去的,难道成王在朝臣家中安插人吗?”
  陆家皆未怀疑是平南侯府和文家传出消息,他们相信灯会乃是意外,毕竟文家完全没必要舍中书令林老大人择代表麻烦的理国公府。
  陆屿道:“安插人也属正常,陛下在京中也是耳目众多。”
  莫说如今的皇子们,便是陛下当年争权时,也曾另先皇后周旋于先帝后宫嫔妃及王妃命妇们中间。
  陛下也曾以恩信、赏赐笼络,金帛收买拉拢的朝臣甚至在其夺位时起了大作用,而且朝中传言,当今有一支暗卫,隐于京中,有可能是身边的同僚,有可能是随处可见的贩夫走卒。
  理国公陆弋见过许多大风大浪,并未受流言所扰失了冷静,“四郎,你与文家女的名声皆已有损,此事你如何打算?”
  陆峥着急,“难道真要四哥娶文家娘子吗?分明是有人故意!”
  在场几人谁不知道是故意。
  世子陆巍道:“成王如此,本就是剑指太子,我担忧的是,太子殿下才稍振作,若是陛下对国公府不满,进而打击太子殿下,恐会影响太子殿下。”
  他与太子从小相伴长大,感情深厚,看着太子从意气风发至颓丧,好不容易心气儿重燃,若是再受打击深重,恐怕就彻底颓废了。
  理国公府和太子已绑在一起,无法不顾及太子殿下。
  陆峥急道:“为了太子,更不能与文家牵连了。”
  陆屿道:“文家恐怕也不愿意与我们绑在一起。”
  文家乃是中立之臣,所以当初与同为中立的平南侯府结亲。
  理国公叹道:“无论如何,为了消弭两家名声上的影响,得去文家提亲。”
  至于文家如何打算……
  是为了女儿答应,还是为了不和理国公府牵扯,牺牲这个女儿,他们无法左右。
  陆屿歉疚地躬身,“儿子疏忽,”
  之后,理国公夫人便亲自登门去文家提亲。
  高氏对理国公夫人很是客气,但也只是客气,并未露出理国公府来提亲便欣喜若狂的神色,也没教女儿出来拜见,委婉地告知“要考虑考虑”。
  理国公夫人有所准备,也不介意,表示出诚意,稍坐坐便走了。
  ·
  理国公府一往文家去,朝堂上便有人弹劾起理国公府结党营私。
  文家主不在家,几家姻亲包括平南侯许伯山皆要据理力争。
  景帝没有对理国公府去文家提亲一事表态,但帝威甚深,这些日子早朝上的气压都极低。
  婚事更是搁置,陆家不能提,文家也不可能在这风口答应。
  平南侯府——
  有人拿文馨儿和陆屿作筏子,文馨儿的名声受损,身不由己,方静宁好不容易消减的愧疚卷土重来。
  她如今想要知道外头的事情,随时可以知道,教人一打听,成王也掺和其中。
  有成王的事儿,就有忠国公府的事儿。
  方静宁坐在暖炕边上气愤难当,拍桌子道:“为何总是这样行事,当初你我便是如此,如今竟又用相同的法子来坑害馨娘和理国公府。”
  她都敢拍桌子了,可见是没那么小心翼翼了。
  许活道:“你当朝堂上那些大人们皆事事体面,他们能干出在太极殿对骂动手的事儿。”
  方静宁微微张开嘴,“不怕陛下降罪吗?”
  “有的言官,弹劾这个弹劾那个,指着撞柱子搏名声,岂会怕陛下降罪。”
  方静宁忧愁,“陛下果真会不满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