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哪怕之前已经暴露,现在却仍是安安分分地低头效忠宣和帝的。
  墨珣虽不急着站位,但却也急需拿出一定的成绩来。
  不然的话,宣和帝一旦驾崩,新皇登基,自然是重用那些原先就附庸自己的臣子,断然不会接受一个中途凑过来的墨珣。
  他需得坐到一个无可取代的位置,或是做到一个无可取代的程度,这样才能在云谲波诡的朝堂之中活下来。
  再者说了,像穆孺其那样的人,按律就该死刑,却因为他是年太尉的亲戚反而从轻发落……
  莫说墨珣眼里不揉沙子,就算他真能揉,那也绝不揉给这种作奸犯科的人。
  也就是墨珣地位低,越国公又不愿招惹年太尉。要是墨珣自己当到了三公,那也就犯不着顾虑这么多了。
  若说起越国公当初,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越国公虽然并未追随宣和帝,但当时捧宣和帝上位的钱丞相和其他的一干人等,却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支持宣和帝的。
  换句话说,当时的那一批满朝文武,几乎是没有支持宣和帝的。
  所以,越国公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位及权臣。
  若是当初一大帮子人都看好了宣和帝能即位,为宣和帝出谋划策又帮他铲除异己……那说句实在话,今日的朝堂之中,不会再有越国公的身影。而越国公当日丁忧,就不会再有起复的机会了。
  墨珣想做出一番成绩来的事并没有瞒着越国公,甚至还主动跟越国公商讨起来。
  越国公稳坐御史台,知道朝臣的政绩考核,也知道墨珣上一回的考核不过是沾光“使臣”的光。如果真要算,那墨珣在翰林院当值不过区区三年,期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业绩,再加上他身上还有个“不孝”的名声,不说“升官”了,就说“调动”都是有些难的。
  越国公琢磨了一下墨珣的话,心道:墨珣是年轻气盛,自是要闯出一番成绩来。若叫他靠着自己这么守拙,他怕是不愿。
  两人之前已经讨论过几次了,当时越国公因为担心墨珣会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之中,便让他不要把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现在看来,墨珣嘴上是应了,心里还是不舒坦。
  墨珣一看越国公的表情便猜测,他怕是想岔了。
  如此一来,墨珣不得不仔细跟越国公分析了一下情况。
  首先要提及的便是宣和帝的身体状况。
  越国公是亲眼见到了林醺发病起来的样子,而宣和帝服药时间比林醺长,任他们谁都不知道宣和帝此时用药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每日需服用多少丹药。“宣和帝会突然暴毙”这件事,并不是墨珣无的放矢。
  只是越国公还是十分谨慎地让墨珣避开了这个话题。
  虽然越国公府里的下人大都是签了死契,但侍卫却领的是俸禄,万一墨珣的话被传了出去,到时候就不是墨珣一个人遭殃了。
  墨珣在说话的时候就已经侦查过周围了,知道周遭没人偷听,但却并未跟越国公言明,只是点点头,跳过了这个话题。
  宣和帝的子嗣并不算多,几个皇子都被宣和帝派出去历练过,可以说各个都是能干事的。
  可皇位只有一个,宣和帝虽然心里想培养几个儿子,却也不是培养他们来争夺皇位,而只是想让他们以后辅佐新皇罢了。
  几个皇子各个有能力,谁又甘心俯首为臣?
  再加上,他们各个的外族家怕是都有势力,之前为了立储的事,一个个都在宣和帝面前现过了身,就是越国公自己也瞧见了的。
  越国公知道墨珣分析得不错,更是频频点头。
  他本想着墨珣年纪不算大,平日里又十分懂规矩,对朝廷里的一些弯弯绕绕或许知道得并不清楚,却不曾想,墨珣还是个清醒的。
  墨珣见越国公点头,就知道他是认可了自己的话,而后又跟他简单描述了一下自己现在的“位置”。
  不能说越国公根基不算深,作为孤臣,本身就不能有什么根基让皇上有所忌惮。没有根基的好处就是他能安安心心地当一个孤臣,坏处却也十分明显,日后出了什么事,若是皇上被逼无奈、兜不住你,那你也就只能以死明志了。
  越国公当下就明白墨珣是在为自己以后担忧。虽然心中莫名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但墨珣的担忧显然也不无道理。
  “那你打算怎么做?”越国公听完了墨珣的话,总算是明白了他想做什么。只是宣和帝的密诏里写的是谁,根本没人知道。如果要叫他打开来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祖父可有什么高见?”墨珣活了这么多年,却是头一次当官,虽然看似官居要职,但实际上却又有诸多隔阂。甚至于,墨珣也不知何处才是能让自己一展身手的地方。
  越国公沉思片刻,“正如你所说,你根基浅,若想做出一番业绩,还需得到地方上去。”
  大多数的京官都愿意留在京城,毕竟京城是天子脚下,离京城近就代表着会被皇上赏识的机会就更多。而且,若是被派到了地方上去,又没能做出什么丰功伟绩来,不用等到第二次的政绩考核,皇上就已经完全不记得这个人了。
  若是在京城又没什么人脉,没人能在皇上面前提起,那这个人怕是一辈子再难出头。
  墨珣了然地点头,“不过,政绩考核才刚结束,怕是还得等下次。”
  越国公认下墨珣这个干孙子原先就是打算承欢膝下,但墨珣此时想要建功立业,那越国公也不拦着了。毕竟是自己的孙子,有出息了,他面上也有光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