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然而姚远大病初愈,实在是太过疲乏,眼皮重得根本睁不开,亲完就咚地一声倒在床上,勉强记得拢过被子给李迟盖上,安慰似的拍了拍,便陷入沉睡。
  ......
  第二日清晨,一片鸡飞狗跳。
  赵梓明嘴里叼着草叶子,哼着歌就大摇大摆来喊侯爷起床,该让大夫来瞧瞧伤如何了。结果一开门就见到李迟安静地睡在姚远怀里,顿时下巴掉了,一阵风穿堂风将草叶吹飞,不偏不倚正好拍在眼睛上。
  赵梓明捂住眼睛,扭头就跑,边跑边冲院内杂役们吼:“快快快!都行动起来,咱要有侯夫人了!那什么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有多少备多少,炖汤或者做羹都行......还有荔枝、羊肾、海参、生蚝,去市场上买最新鲜的,管家赶尽拨帐!别耽搁,啊。”
  杂役们看他如看神经病,早已司空见惯,听了会儿热闹就自顾自干活儿去了。
  过了一会儿,从侯爷卧房飞出一把五尺苗刀,势如破竹地刺向赵梓明,伴随着一声爆喝:“给我闭嘴!——江掌门管不住你了是不是?!——”
  赵梓明连忙闪身避过刀锋,麻溜跑了。
  江新月来时见道柱子上深深扎着极其锋利的一把长刀,一脸莫名其妙,由衷叹道:“侯爷果然名不虚传,连病中都不忘练武,实乃吾辈楷模。”
  姚远沉默,李迟扶额,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和误会,李迟从后院翻墙出去,又悄没声地溜回了皇宫。
  这几天发生的一切如同一场虚幻大梦,先是城破,险些生离死别,再是互相剖白心意,说了许多有的没的,令人脸颊发烫的话。如今两人关系转变,但似乎都还不太适应。
  姚远也有些出神,江新月重重咳了两声才回过神来,点头道:“江掌门。”
  江新月照例为他探了脉象,然后行针配药,说:“侯爷,虽说不收您诊金,但我门下众人总不能一直住在客栈里,否则再大的门派也经不起如此财力消耗,我们需要落脚地。”
  姚远想了想,说:“放军营中不合适,皇宫则更不可能......不如就在我这里住下吧,镇国侯府当年是按着王公府的规模建的,有大门十五间、正殿十七间、中堂十九间、后殿十七间、寝宫五重,各十五间,另外还有庭院若干、别院若干,如果诸位江湖弟兄不介意的话,可以来此处住下。”
  江新月合计了一下,觉得挤一挤的话,差不多能住下,于是答应下来,说:“谢侯爷款待,那便叨扰了。”
  --------------------
  第25章 美眷
  话说这次京城围困,大概是南平国定安年间所受的最大的打击,没有之一。
  城墙毁得摇摇欲坠,宫墙也被肆虐得残破不堪。
  不过这些日子的朝堂倒是安静了不少,不论过去有多少党派纷争,在这生死危急时刻,大家都是被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老狐狸也能捏着鼻子与宿敌和平相处,后人称之为“吊桥效应”。
  姚远仅用了三天时间养伤,就要重新披挂上阵,李迟对此十分反对,险些在朝堂之上红了眼。
  最后姚远退了一步,答应自己留守京中,坐镇中军。
  玉龙门的高手们在侯府住下后,让这空荡荡的宅邸增添了许多人气,姚远下朝后回侯府时,院中围着一大群人在玩摔角,那热闹景象让他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倒像是回到了北疆军营。
  “侯爷!”
  “哟,侯爷来了!”
  人们见姚远过来,纷纷停下,稀稀拉拉地站好。姚远给他们安排了轮班制,每隔四个时辰会换一班去参与战后重建,也算侯府不白养他们。
  赵梓明拨开人群,艰难地挤出来,顺便把身上的灰都蹭别人身上。他凑到近前来说:“侯爷!啥时候给我们派点别的活儿?暗杀行刺啥的,不然咱这刀不见血的,时间久了该生锈了。”
  姚远点头,招呼了几名位阶较高的进到堂中,平铺开一张巨幅地图,以刀鞘指其中一块地方,道:“叛军如今集结在此处,我预计两日后发动奇袭,我需要各位趁乱,将他们头目活捉起来,带回京城,途中不可经他人之手,不知诸位可否做到?”
  赵梓明出言问道:“我们如何得知哪个是头目?听闻侯爷当时于城楼之上惊天一箭,也不过是射杀了一个假的?”
  姚远说:“若我所料不错,应当就是陈前。”
  ......
  两日后,月黑风高,林间乌鸦三两飞起。
  张信带驻京玄冥军残部杀出城外,突袭同样气血尚未恢复的沧州军,边打边喊:“大帅有令!沧州军乃受人蛊惑,若能缴械投降,来日可将功折罪!各位想想你们的妻儿,你们若是死不悔改,他们终会落得被诛杀至尽的下场!这又是何苦?!”
  沧州军本就已是强弩之末,一鼓作气却未能得胜,再而衰三而竭,此刻更是如同惊弓之鸟,完全不见昔日攻城时的悍勇之象。
  张信等人从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的同时,赵梓明与江新月带人悄无声息地摸进了敌军帅帐。
  灯火随着吹进来的晚风闪烁,映在白幕上仿佛鬼影重重。只见主帅帐中竟然只有一人独坐中央,衣冠整洁,仿佛早就能料到如今局面。
  陈前与当时风头正盛时判若两人,如今穿着素袍而非官袍,须发尽白,脸上皱褶横生,眼下两团青黑,十分憔悴。
  帐外是呐喊厮杀声,他掀起苍老干瘪的眼皮,看向来到帐中的两人,最终目光落在赵梓明身上,淡淡开口道:“我认得你,你是侯府的人,姚远要见我,是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