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汉子道:“您若是在城里讨生活,那扬州确实是好地方,若你是民户……”他长叹一声,“唉……你若也是民户,就别留在扬州……要有法子去别处,哪怕去湖州、常州安家都好……”
蔺南星露出夸张的表情,紧张巴巴地道:“啊!这可真不凑巧,我确实是民户,路条都办到扬州了……阿叔,这是怎么回事,劳烦你同我说说,那两州和扬州相隔也不远啊,怎么就比扬州好了?”
汉子沧桑的脸上表情一言难尽,嗟叹道:“前几年我们扬州也是好的,连着好些个丰年,家家户户鹅都多养了两只,勤恳些的人家,还能种上两亩芍药或是蜀冈茶,都是我们扬州的特产,赚到的钱比边上几州的民户多上不少。”
他愤恨道:“可咱们扬州的那些狗官,定是见不得泥腿子过得也好起来了,年初时下了什么青苗法,非让我们向官府借钱买苗,收成时要多交两成利,只两多成利,咬咬牙也不是付不起,大不了今年扩大些种植面积,操劳些也能回本……”
他的眼眶蓦然一红:“可秋后收利的时候,朝廷竟又要多收我们二分利!交不上利官府就要没收我们的田,抓我们去服役,可就算交上了利,还得要我们继续借贷……”
他说着又淌下泪来,家里的一对儿女都快到适婚年龄,他本想一样要借了,干脆多借些,为儿女攒个婚嫁钱出来,如今却成了儿女的催命符。
汉子道:“四分的利,一年交两次,还有赋税要交……你说在扬州,这日子如何能过活……”
这样的事情在官场上并不少见,国家变动什么条例,受苦的大多都是百姓。
蔺南星见得多了,也并不觉得同情,他淡淡地应着汉子的话语,心里思考起了对话背后的信息——
青苗法是年初时秦世贞主推的新法,民户之间几人作保就能向官府贷钱,请夏料和秋料用做播种。
到了收成时,官府向贷款的民户多收利二分。
这项政策遇到荒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是能救济百姓,抑制地主对土地兼并的,也可顺带充盈国库,让经济良性循环。*
因此在去年闹了饥荒的颍州等地,青苗法实施得颇为不错。
可江南一带近年都是丰年,理应不会有什么人去借钱买种。
当然,大虞国土广袤,新令刚刚下发之时,也有些地方出了同如今扬州一样的问题:官员为了增加政绩,强行放款借贷,反而导致地主兼并更多的土地。
但如今大虞顶上的那片天早已翻了一番,许多事情都与去岁虞安帝执政时的稀里糊涂全然不同。
当今的天子是闲到发慌,精励图志的景裕,内廷也没了蔺广一手遮天,因此青苗法在推广过程出的差错很快就被查办了,并未出太大的篓子。
但扬州却从未向朝廷流露出半点胡乱施政的蛛丝马迹来。
蔺南星刚入扬州地界不到半个时辰,随意一问就发现了这么大的病灶,此前派来的锦衣卫不可能探查不出。
只有可能是查出了东西,然后被封住了嘴。
——扬州的水,果然深不见底。
但这水混,是对扬州的百姓、扬州的官员、想在扬州混好的人来说的。
蔺南星手握墨敕鱼符,家住隔壁湖州,竹里书斋好些死士守着。
他半点也不怵。
蔺南星又问了些问题,吃完了两个馒头,喝了杯热水,便继续赶路,准备去别处探查了。
他解下院外的马缰捏在手里,两脚一蹬骑上了马,对马下的汉子道:“多谢款待,阿叔知道这附近哪里有会琢磨玉器的师傅吗?”
汉子应道:“那玩意咱们泥腿子可玩不起,村子里是没有的,镇上是有家玉器铺,你去那边看看。”他比划一下,“沿着这条土路走上几里,然后顺着官道往西南走,就能到平义镇了。”
蔺南星又道谢一声,继续道:“今日若非刚好来借口饭吃,我还不知扬州讨生活这般不易,还好我有些家底可以再换个路条去别处谋生,扬州以后怕是不会再来了,阿叔就此别过。”
汉子道:“唉,是是,别来了别来了,路上小心啊。”
蔺南星摆了摆手,便扬鞭策马,顺着汉子所指地方向离去。
没跑多少路,身后传来隐约的惊呼。
“那客人落了一两银钱!”
“嘘嘘!人都没影了……怕是回不来了……人家有些家底……那再等两日……”
更多的声便听不见了。
蔺南星胯.下的马儿蹄间三寻,“哆哆”地带起一片尘土,沿着小路进了林子里。
江南地段的下等民户一年营收大约二两银钱,蔺南星“不慎”留下一两钱,对他而言是九牛一毛,却已足够这家人偿还利息,不必卖儿卖女。
——就当是给他自己和沐九如行善积德。
扬州当地的民情和徐威、吴王的情况,蔺南星就算一早查清了,也不会如实向景裕禀报他的调查进度。
不然难保事情查办完了,景裕要立马召他回京。
因此这户人家今年要如何度过,明年的利要如何还,蔺南星不会去管,也并不在意。
但他现下这么做了,回家后若他不经意得向沐九如透露出来……少爷定会好好夸赞他一番!
嘿嘿。
蔺小郎君抿唇轻笑,脑子里又跑出了昨日中午床榻上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