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她从里边抽出一叠巴掌大、两指宽的纸。
  杜宣缘立刻退出过道,并时刻注意着城中各个坐标的动向。
  她借着一点月色,举起手中的收获,隐约可以透过纸背看到洇出的墨迹。
  杜宣缘嘴角带笑着将东西收好,瞥了眼地图准备撤。
  她的目光一顿。
  眉间渐渐拧起,注视着吴王府里挨得很近的两个坐标点。
  三更半夜的,软禁在吴王府中山南的刺史为何会出现在吴王的书房?
  第103章 挖老底
  嘴上说着“不管”,孙见松却一点儿也睡不着。
  刚刚隐约听到一丝马蹄声,他就猛然从床上坐起,睡得迷迷糊糊的洛津景瞥了他一眼,揪住被子径直大被蒙头继续睡,不管他。
  说又说不清、做又不肯做,夜不能寐的,不知道究竟在操心个什么劲。
  孙见松犹豫一会儿,还是套上衣服出门去。
  正好撞上杜宣缘勒马而立。
  看样子她就是来找孙见松的,距离他不过数尺停下,见孙见松现身便下马靠近,将手中那一叠纸递了过去。
  孙见松有些茫然地接过。
  “你的兵用命找到的东西,就由孙将军上呈吧。”杜宣缘说完,牵着马往马厩去。
  孙见松闻言,手中拿着的这一沓纸骤然重逾千金。
  他快步追上,到马厩外时,杜宣缘已经安置好从里边出来。
  “这东西,你交给我做什么?”孙见松举着这一沓纸,对她正色道。
  “我相信将军的人品。”杜宣缘笑道。
  她瞧起来十分坦诚。
  ——如果杜宣缘没有贴身携带着一份利用系统复制的一模一样的东西,那她的话听起来会更加真诚。
  不过孙见松又不知道这世上还有那么bug的复制能力。
  他这会儿的神情惊诧,看向杜宣缘的目光又有些莫名的触动。
  感动吧兄弟。
  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足以秒杀所有心怀善念又故作平庸的人。
  “不过这份证据在我们手上也没用。”杜宣缘又面带歉意地说,“我早在月前上书圣上言明吴地这场洪灾的种种疑点,只是圣上不曾下达天命,单叫黄池军里的朋友私下调查,可见他并不相信我等,既然如此,我们即便找回这东西,上呈天知,恐怕也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杜宣缘盯着孙见松,缓缓道:“相较而言,圣上定然更加相信将军,取到这份调查罪证的人也是将军的手下,由将军上得天听,再合适不过。”
  她分明是出于后边解释的目的,才把东西交给孙见松。
  但这么一说,莫名就有一种“诚恳嘱托”的意味在。
  孙见松深吸一口气,攥紧手中的东西,终于开口:“那我何时将此物上呈。”
  “随将军意。”杜宣缘风轻云淡地说。
  反正你要真辜负她的信任、怕事收敛,她手上还有一份一模一样的。
  到时候她交给皇帝,虽然没有黄池军军首这个“局外人”给出的效果好,但怎么样都是能把吴王钉死的证据嘛。
  她在孙见松极为惆怅的目光中又道:“将军不是问吴王为何要淹他自己下辖的良田吗?这份证据或许能解答将军的疑惑。”
  虽然杜宣缘能凭借自己对吴王这伙人的了解,推测他们想要做什么。
  但她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关键证据。
  这一份暗探从王刺史府上盗出来的证据,补全了最后一块碎片。
  ——吴王究竟要利用这场洪灾、逼吴地百姓生乱,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如何达成这样的目的。
  那一沓纸,是从王刺史私人的随笔上撕下来的。
  上边清楚记录了他每一次受吴王吩咐做的事情,并在后边写下自己的感慨与观点。
  其中就有吴王想趁民乱想要达成的企图。
  民乱一起,吴王便有调动江南两支军队的权力,届时令孙、穆二人强压民乱,再叫他安排的人在流民中煽风点火,伪装成普通百姓煽动他们与两军发生冲突。
  只要见了血,吴王便以办事不力将两名军首革职,并把这个理由上报朝廷。
  “事急从权”,顺势将这二人薅下后再换上自己的人,从而掌握两军。
  他想用这么多年的隐忍,跟朝廷打一个信息差,借此机会将江南的军政笼络到自己手上,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吴王要他在这件事里绝对干干净净。
  结果被杜宣缘这么一搅和,洪灾的影响现在都快平安渡过,他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他事到如今,还要用严望飞这个人、甚至把自己的私兵都派了出去。
  江南不能年年都发大水淹堤,朝廷也不会次次都相信他这个吴地藩王置身事外。
  沉没成本这么高,不拼一把怎么着都不会甘心。
  人一急,破绽自然也就容易暴露。
  更何况还有杜宣缘这家伙搁后边照着吴王这艘破船一个劲的戳窟窿。
  大概吴王也没想到他的弃子王刺史还会写日记。
  不过他肯定在王刺史的宅邸附近有部署,否则不可能如此及时地追杀暗探、搜寻被藏起来的证据。
  杜宣缘到留州这一趟要做的事已经完成得差不多。
  今晚还有个意外收获。
  她向孙见松拱手作别,回帐休息的路上还在想着明天就返回安南军,尽快将这个消息透露给穆骏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