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走近了些,高云衢方才看见她,猛地放缓了脚步,恢复四平八稳的样子,含笑走近:回来了?
是,老师。方鉴赶在她发现之前收敛了眼神,恭顺地行礼,跟到她身边,接过她摘下的官帽,替她捧着。她落后高云衢半步,抬眸入眼就是高云衢挺直的腰背,这点距离她甚至都能闻到高云衢身上熏香的味道,还是那般熟悉,叫她思绪翻涌。
高云衢待她一如既往,温和又不失勉励。可方鉴总觉得无论她说什么做什么,都叫自己耳热心跳。散了席,方鉴便借口赶路劳累向高云衢告辞。高云衢自无不允,犹豫片刻又对她道:我这里你今后不必来得太频繁。
老师?方鉴心下一紧,生怕是叫高云衢看出了什么。
听话,别问。高云衢的声音仍是温润平和,没有动怒也没有多的意思。
方鉴一头雾水,但仍是乖巧地应了。
次日她便约了崔苗来家中喝酒,她方才回返,有几日短假,崔苗则是下了衙方往她这边来。
她们也是一年不见了,虽有信件往来,但总比不上亲身相见。入了席寒暄几句,方鉴便迫不及待地问她:新萌,你知大人出了何事吗?为何叫我少去见她?
我就知道你要来问,崔苗道,高大人如今在朝中近况不太好。许是怕你受到影响,方叫你离远些。
多不好?方鉴闻言停住了执箸的手,有些惊讶,这一年高云衢与崔苗的信中都未提及,应是近期的事情。
高大人一直主张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官员考绩之法,二是任官回避之法,这两个法子此前用于打击蔡党那是人人拍手称快,可现今已是新党的天下,新党中有些人便不愿高大人成事了。崔苗苦笑,范相眼中只有她的税赋改革大计,并不太管束,新党自她以下又分了多党,政见不同,多有不谐。而高大人呀,哪边都不是,她是一门心思地做陛下的纯臣孤臣,主张又叫所有人受损,自然被他们排斥。
高云衢任光禄寺卿后,便在光禄寺推行考绩法,光禄寺利益纠葛如一团乱麻,竟也叫她极有耐心地一一理顺了。新一轮京察年后将至,高云衢整理了这几年在御史台和光禄寺的试行结果,前些日子上了一道疏,奏请陛下自来年京察起在京中各衙门推行考绩法。陛下没有直接应允,而是令政事堂议一议。陛下模棱两可的态度叫群臣们起了心思,反对之声甚嚣尘上。高云衢又受了一波弹劾,正处在风口浪尖。
说起来,我对高大人的做法也不甚理解,崔苗又道,回避之法还未定下,此时再提考绩,高大人在急什么呢?临深,你知晓吗?
方鉴默然,她抱起酒坛猛喝了两口,烈酒呛人,叫她红了眼尾,她冷声道:大人这是在敲山震虎。她不是真的要立刻推行考绩法。我想,一来是叫众人知道陛下的决心,二来也是用更令人抗拒的事,来叫众人妥协。
你是说,为了不叫考绩法全盘推行,群臣便会在别的地方退让?崔苗惊道,这这值得她把自己推到这么凶险的地方吗?
你不是说了她是陛下的纯臣孤臣吗?她替陛下挡着箭,陛下自要保她。方鉴心中隐隐作痛。大人,可若是陛下保不住你呢?若是陛下舍弃了你呢?到那时你便是万劫不复啊。大人,你想过吗?
对了,崔苗想起了什么,问道,范问淞休沐日为你接风洗尘的帖子你接到了吗?
方鉴点头,问淞是范听融的表字,方鉴一回来就接到了她的帖子。
崔苗语带嘲讽:她现今可是年轻官员里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她是范相的侄女嘛,范相没有成才的子女,眼看着是在用心栽培她了。
呵,也有一群人拢在她身边,捧得她有些不知南北,已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范问淞了。
看来这一年发生了颇多事情。
你去了便知。
几日后休沐,方鉴应范听融的邀请往悦和楼去赴宴,去了才发现,席上除了熟悉的几位同窗,还有不少年轻官员。
见她进来,范听融忙来迎她,边拉着她往里走,边向诸人介绍:诸位,诸位,这位便是方鉴方御史了,我朝最年轻的三元魁首,去岁登闻鼓案的监察御史,现今往沁州巡狩了一轮,可算得上是步步登高,早早入了陛下的眼,前途不可限量呐。
方御史少年英才,我等早有耳闻,今日方才得见,幸会幸会。
不敢不敢,见过各位同僚。方鉴被她夸赞地不好意思,忙与向她拱手致意的诸人回礼。
范听融搂着她的肩背,状似亲密,带着她在席间认人,从五品的吏部员外郎、从六品的刑部主事、正六品的大理寺丞、从七品的鸿胪寺知事从八九品到五六品,林林总总,竟是什么衙门的都有。方鉴早便知道范听融交游甚广,这倒是头一回亲身体验。
崔苗也在席上,眼神里带着些许嘲弄,面上倒还算是带笑,正与她们曾经的同窗姚星权说话,这位同窗与她们一届科考,但并未得中,去岁自国子监结业,授了从八品的官,现在光禄寺任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