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唐咸安忙打了圆场,笑道:“赵夫人,其实唐某在推荐润玉时,曾对皇上提及润玉智娶凝香之事。”
赵润玉多机灵,笑道:“女儿随皇上入京时也说过我们的事,想必是皇上又和皇后娘娘说起过。”
赵母扫了一眼低头不语的凝香,冷冷道:“你们随皇上入京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如今皇后娘娘才想起凝香来?”
赵润玉有些语塞,讪笑道:“皇上忙于国家大事,女儿的事也就当个故事听听,哪会放在心上?想必是今儿召见了女儿,又想了起来,回宫又对皇后说了,这才有了懿旨。”
赵母怎会不知这是胡编,可也不好反驳,气哼哼吃了几口饭,拉着凝香,回了自己的屋子。
赵润玉长叹一声,有些难过。唐咸安宽慰笑道:“徒儿莫忧。为师担保,明儿凝香姑娘回来,你二人的事便是板上钉钉,再不会有变数了。”
赵润玉苦笑道:“不怕师父笑话,徒儿原对凝香只有欣赏之情,也没别样心思。只是在平县,我与她相濡以沫,白日里她变卖首饰供我度日,夜间灯下又替我缝补衣物,闲来间我二人弹琴对弈、吟诗作对,好不惬意。徒儿也常想,到底要和什么人相伴一生?直到平县百姓夸赞我二人恩爱异常时,我才恍惚觉出了自己的心意。徒儿什么都不在乎,只求个一心知己人。离家前我表明了心意,想着凝香若是嫌恶,正好几年不见她也能安心嫁人。可没曾想,凝香倒是与徒儿一般心思,却是母亲,竟急着给她说亲。就算有皇上和娘娘的支持,世人也会指责非议,就连我娘都不会接受的。”
唐咸安拍拍她的肩,目光悠长,说道:“润玉,你还没瞧出吗?圣上是个胸怀大魄力的千古明主啊,她不光是要建立个文治武功的太平盛世,更要移风易俗,打破这世间男女不平。”他见徒儿精神一振,欣慰笑了,侃侃而谈道:“初时科举只有一名女童参与,世人皆以为那是钻了‘不拘一格选人才’这句圣谕的空子,故而不以为然。当时那雪明锐固然是神童,但不到金钗之年,况且端朝刚立,正是紧迫用人之际,选个幼稚女童就算再有才华也无处可用。你看那慕中原和田汉光都是外放受到重用。那么多参考士子就另选不出个探花?皇上就是要用这探花之名引起轰动,以便放开女子参考从政之路。果然,第二次恩科来了不少才华出众的女子,那些迂腐固守所谓礼教的士族便觉出不妙,联名请愿想要扼杀这在他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行径。皇上是如何做的?根本没有理会,巧妙将矛头指向贪腐。惊天大案牵连甚广,处置得毫不留情。那些个豪门富户、士族乡绅所积累的田地金银哪个得来的干净?他们能不心惊惶恐?在保全身家性命和让女子参考间,他们自然会选前者。这一桩大案让皇上既清除了官场蠹虫,又死死堵住了那些‘礼教信徒’之嘴。如今虽还有些杂音,但再无人敢明目张胆地阻扰女子赴考。”
赵润玉听得入迷,阴郁一扫而光。唐咸安放下心,手捻胡须摇头晃脑,微笑说道:“随后皇上以前晋动荡人口凋敝,我朝地广人稀,需增加人口开垦荒地为由,下旨不准买卖人口。世上最大的拐骗贩卖女子之处在哪儿?自然是青楼。杀鸡儆猴,斩了好些个违抗圣旨的歹毒狠心之人,如今再看,端朝境内除了些个极其隐蔽的暗/娼/门子,再没有祸害女子的地方了。”
赵润玉点点头,复又摇摇头,“徒儿知道此事,确实大快人心。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听说有些地方的大户趁着百姓家出事困顿,拿着钱财威逼利诱让人家的女儿自愿嫁做小妾,等玩腻了便以七出之条休了人家。那些苦命女子告上衙门,结果县令一听是自愿的,也束手无策。真是混蛋之极。”
唐咸安叹道:“确实可恨。皇上听闻也很生气,已下旨命刑部尚书马强彻查。若要杜绝此事,除非实行一夫一妻制,但男尊女卑根深蒂固,全盘改变非一朝一夕啊。不过你没发现吗,如今皇上重用的臣子,如郭桢、王功名、朱文等都是没有妾室。皇上自己更是只立一位皇后。这在世人眼中可意味深长,大家心里都会以为要想光宗耀祖做上一方大吏,就只能一夫一妻。皇上这是在潜移默化改变恶俗。”
赵润玉突然有些好奇,“师父不是男子吗?怎么愿意替女子说话?”
“不错 ,为师也是男子,也认为天下女子大多柔弱,该是在家相夫教子。可,那也不该将男子尊为天,将女子贱如物啊。或打或骂,或弃或买,与牛羊何异?好笑,真是好笑!那些死守这森严礼教的迂人,哪个不是女子所生?何故却视女子为贱?我娘她,”唐咸安只觉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强忍着深吸了口气,等平复了一下才哀叹道:“算了,我娘都故去几十年了。润玉啊,为了大端的千秋万代,皇上的变革之心甚坚。皇上用你,不只是你有才华,更因为你也是个女子。你定要一战成名,替天下女子做个榜样。”
赵润玉动容道:“徒儿定不会让师父失望。”她是听明白唐咸安这话中的意思了。皇上追求男女平等,也是为了将来她的子嗣们别受制于男权。否则,无论几代后只要皇帝稍有失德,这男尊女卑可就是个极好的煽动借口。她也不会想到,湛凞这番谋划也是怕万一没了即墨氏的庇佑,子嗣们为了传承而受迫于男权,就像当年董桦想逼着皇上让董世杰当皇夫一样。不过赵润玉还是担心道:“皇上暗中推行男女平等,只要循序渐进倒也闹不出大动静。可这女女成亲,实在太过惊世骇俗,皇上能替徒儿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