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折煞·双生枝> 第223章

第223章

  值得一说的是,李明珏一共骗了张子娥三次。
  第一次骗她去公主府。
  第二次骗她说自己和公主曾经有过一段。
  第三次骗她苏青舟已经死了。
  李·爱玩·明珏真的是舟舟和子娥的大媒人了哈哈哈。(子娥开启疯狂辱骂模式:我他么信了个鬼!我就不该信她!)
  至于其他几个未解之谜,会留在番外中,比如,李明珞的孩子都是怎么死的,望书姑娘喜欢的到底是谁,李明珲的下落,以及李明珏为什么不要诀洛了。出场人物很多,为了不耽误正题没有留给他们太多笔墨,只为我偏爱的顾婉和蓉遥写完了故事。美仪也花了些许章节,因为她,真的值得,只是她的故事太长,剩下的,也会留在番外去讲。
  之所以对这三位女配颇为偏爱,大约是因她们不如主角团那般强大,故而格外怜惜。
  阳春三月遇葵红,顾婉落入了她求而不得的梦,知礼的她为礼所误,不知当如何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懂得一味地静静守护。她是传统守旧的女子,为外物所困,终究跨不住出格的那一步,她不是不好,她的美好在世俗的桎梏里,她穿着铐镣在跳舞,却浑然不知。
  李魏荣耀李蓉遥,骄阳一样的小郡主,她在北央的光芒是真的,她在南央的光芒是假的,安东亲王过世之后,她强撑着纸糊的骄傲,只想嫁入一户好人家,为父亲报仇。所以,当天子让她嫁入宋国为后时,她以为她抓住了命运的橄榄枝。君王尽心的表演将她重新带入光明,大戏过后的退场把她再度推入暗渊。李魏的荣耀,至此蒙了尘,她年过不惑,精神失常,却仍旧保留骄矜的少女心态,爱干净,要漂亮,见心爱之人时会照镜子,即使心爱之人,曾经伤害过她。
  荆棘之花苏美仪,她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女儿,也是王权政治下的牺牲品。在被李明珲冷落的那一刻,她忽然明白过去的锦衣玉食,都有它应有的代价。与顾婉和李蓉遥不同,或许是因苏家女儿身上的那股劲儿,她会为自己而战。但她哪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她不过是宫里长大的娇娇小女儿,若不是形势将她推上风火浪尖,她此生都是不知肉糜的金枝玉叶。她会拙劣地依附性情暴虐的太子,也会因恐惧而不敢出帐见他。苏青舟在她心中那颗发芽的种子上浇水,在她指认李昌煦时,种子发了新芽,在她身怀六甲孤身一人回到南央时,荆棘之上,开出了一朵盛放的花。
  顾婉在赵攸戍边时一人撑起了赵家,蓉遥爱得炽热活得骄傲,美仪守护幼子在李魏朝堂步步为营,她们既脆弱,又坚强,不全然洒脱,亦不全然沉沦,我在她们身上看到了在世间挣扎沉浮的大多数,亦或说是,“我们”。
  还有其他的小配角,于我而言,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存在。
  老而可爱的彭简书,看到赵攸就发抖,又怂又靠谱。他一身清正,磊落立身,但看到大美人还是会多看两眼,会因出身审视她,也会因自己的审视而自省。
  心直口快的小缘姑娘,大力担当,走路带风,扳得了手腕,抱得起公主,办事粗枝大叶,对小龙珥轻声轻气,对张子娥骂骂咧咧。张子娥二号黑粉头子,一号自然是明珏的。
  还有喜提干娘的大奸商金富贵,八面玲珑的第一小棉袄德隆,见不到旭日也做不成旭日的明君秦元魁,一身红衣睡卧孤舟的妙笔公子叶习之……预计番外会补完以下角色的故事:朔陀汗骁,赵宜霜,望书,苏美仪,李明珲,秦伏苓,郭麟羽,叶习之,李明珞。更新不定,番外的大坑填完之后我也就投笔了,再次感谢大家多年的陪伴。喜欢的话请给写书的多留留评论吧,长的短的都好,会常回来看看。抚闲,折煞,同你们,于我皆是奇遇。
  至于苏青舟和张子娥接下来之事,结局是好的,至于细节,便不在此赘述了,正如青舟在一百二十二章所说的“我们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但这并不妨碍她向它一点点靠近”。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与君共勉。
  第 125 章 秦茯苓·姓甚名谁
  ***小襦绣芳荪***
  足足有一人高的药架子前站了个身长刚过腰的小丫头,她身穿一件白藕色小襦,外加一条晓灰色布裙,一双小肉手搭在架上,露出袖角一枝细绣的芳荪。骄阳刺眼,落在两条新编的小辫上,油亮油亮的,她足尖儿一踮,鼻尖儿一动,嗅了嗅药草香。前些日子老天爷常常阴恻个脸,洗过的草药都蔫嗒嗒的晒不干,今儿可算是赏光了!她穿梭在蓝布幌子下,欢欢喜喜地给草药翻了个面,方一扭身准备回屋,便听到身后有人唤她,还不及那人说话,她便开口回道:「爹娘去山里采药了,月底才看诊。」
  一语方落,小姑娘转身看向来客,正好遭红彤彤的金乌灼了眼。她短绒绒的眉头一蹙,用手揉了揉眼睛,定下神来抬眼一看,那歹毒的日头撺掇着热气,把不远处的路给烫成了水波纹。迎面缓缓走来的是个衣着简素的妇人,她一手提着包袱,另一手牵了个病恹恹的小男孩,估摸着,约是同她年纪相仿。
  「姑娘,医馆里还有别的大夫吗?」
  「哥哥同爹娘一道去采药了,家里独剩我一人,你们若是急着见大夫,可去城东头那家。」
  「我们打那来。」
  小姑娘骄傲地抿起嘴来,腰板都挺得更直了一些。城东头那家是不行,这可不,治不了的直接给打发到秦家来了。放眼北央地界儿,秦家医馆那可是首屈一指,甩别人十几条街。要不是村里离药田近,定得在北央长街占个最抢眼的位置,挂个最醒目的招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